国际学校升学指导面面观

NAIS Pudong - 3_副本

菁kids上海杂志的7-8月刊主题是“升学”,为此小编特意采访了上海英国学校浦东校区(NAIS)的升学指导老师Kathryn Watson。采访中,Kathryn 老师就国际学校升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我们展开了详尽地交谈。

来中国之前,Kathryn在苏格兰的一所寄宿学校做老师,负责65个小姑娘的寄宿生活。寄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时常与学生交谈,谈话内容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一直延展到学生对人生道路的设想和期待。

“在与孩子们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非常享受倾听他们的想法。他们会告诉我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以及为什么需要我的帮助”,“通过参与和给出意见,我觉得自己在协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成长路径和方向,这种经验和享受,也是我现在做升学指导老师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申请:老师、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

在今年的升学工作中,Kathryn负责指导49名学生的大学申请,“虽然专门的指导老师只有我一人,但实际上是很多老师在跟我一起做这项工作”。

首先,各门课程老师会就自己的课程给每位学生写一段介绍,内容包括这个学生对待这门课的态度,课上的表现、能力及潜力等。

“任课老师当中的一部分已经连续教这些学生四五年了,对他们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最后的介绍信也是由他们来写”。另外,学校还有针对特定学科的专门指导老师,比如要是你想申请科技大学,就可以与负责科学工程课程的导师进行深入交谈。

一般情况下,在12年级开始的时候,老师们就会开始引导学生关注他们将来想去读书的国家和大学:“对地理和气候要素有没有要求?更容易被综合性大学还是小巧、专业的学院吸引?喜欢由老师主导授课的教学方式还是讨论型的研讨班?”这些是比较常聊到的话题。

在NAIS,12年级结束和13年级开始的时候,学校会召开两次正式的“升学”会议,根据之前做过的“性格和态度测试”(这种测试帮助判断学生更倾向于创造型还是科学型)以及成绩单,学生被分成不同的无领导小组,开始大量阅读和调查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老师会提供给学生有效的资源通道和研究路径)。

在这两次会议中,老师的第一个任务是教给学生关于全球不同教育系统的整体认知,因为不同的国家,教育体系、教学侧重点、学费等要素的差别会很大,“像美国很注重课外活动,而英国更看重学术上的表现;美国的学费较贵,加拿大就相对便宜,德国的公立大学甚至是免费的”,这些都是需要列入考虑范围的问题。

“其实部分学生在9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针对未来的求学和职业方向做规划了,在从9年级升到12年级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特别擅长的学科”,Kathryn说。

接下来就是“开放式”的咨询了,“无论何时,只要学生需要就可以来找我或是别的老师交谈。放学之后,我也会经常接待家长,就他们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大部分家长的参与度都很高,“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比孩子自己更多。当学生对自己何去何从举棋不定的时候,家长就会从家庭和经济等实际角度去考虑,建议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所以,许多选择是基于学生和家长的合意,虽然最终的决定还是由孩子自己做出。

作为“本国生源”还是“国际生源”被录取,差别很大

Kathryn告诉我们,前来跟她交谈的学生通常比较关注这样几个问题:“估分”问题—即自己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会是什么水平?估分很重要,因为对自己水平的准确估计可以缩小调查范围;“推荐信”问题—“是哪位老师帮我写推荐信?”,他们需要一位非常了解自己的老师,可以在推荐信中比较准确和全面地介绍自己;第三个是所有学生都会问到的,就是“身份”问题。

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因为父母的工作或其它原因搬到中国,那么问题就是:如果他们要申请自己本国的大学,他们会被作为“本国生源”还是“国际生源”来进行评估呢?

“在申请和录取过程中,被当做‘外来’生还是‘本地’生,差别会很大”,Kathryn告诉我们。

首先是申请过程本身的难度:被作为“国际”生源的学生,不仅要与其他国际生一同竞争“有限的”名额,而且“学校有可能还会考察学生父母现在的经济状况,以及在本国有没有固定居住地址等细节问题”,对本地学生则基本不会做这些调查。

其次,在被录取之后,需要缴纳的学费金额也不一样,“比如在英国,如果作为本地生录取,他需要交的学费是9,000英镑/年的话,国际生一般就要交大概17,000英镑/年,相当于本地生的两倍,这也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计划申请自己本国大学的学生,都希望被作为当地生源来看待。“但遗憾的是,关于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同国家,不同大学有不同的政策,必须经过具体调查和询问之后才能确定”,Kathryn说。

前期调查和研究的重要性

Kathryn告诉我们,由于导师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起到的主要是“指引“作用,因此学生本身是否“主动”就非常重要。

“这一届大概有1/3的学生前期的研究做得非常好,他们来跟我交谈,告诉我他们已经看了哪些资料,现在有哪些问题,希望我帮忙解决,他们对自己的把握非常清楚、准确,十分难得”。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对自己最终会去哪里上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时我们就要让他明白,上大学并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事情,如果你随便接受了一所大学的Offer,却并不了解那里的任何具体情况,后来又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学校或专业,这就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再想进行调整,就是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浪费”。

“我还是要强调自己做调查的重要性,因为不是别人,是你自己最终要去那里度过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几年学习和生活时光”,“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大学教育都可能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如果申请之前不对这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细节进行了解,你永远无法知道它是否真的适合你”,Kathryn说到。

NAIS Pudong 2_副本

国际学校学生的申请优势

大部分国际学校的学生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从小跟着家庭全球跑,“所以他们在语言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除母语外,至少会熟练运用一种外语”,而且“我很赞叹这些孩子的适应能力,还有他们对待不同事物的开放态度,我想是国际学校多样的环境培养了他们接纳和包容不同宗教、文化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融入一个崭新的国家,并在其中生活是很重要的”,Kathryn分享到。

除此之外,大部分国际学校每年还会举办“职业和大学展会”(Careers and University Fair),邀请各类企业和国外大学到学校来,为学生们开设讲座、工作坊、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展会对所有学生和家长开放,“今年甚至还有10岁孩子的家长前来参加,想提早多做些了解”。参与这样的展会有点像“淘金”的过程,“看到和了解到的越多,对他们今后的选择就更加有利”,Kathryn说。

比较主流的大学会设置专门负责亚洲区的招生办,这些负责招生的老师们经常会到中国、新加坡等地的学校参观拜访,告诉学校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学生,以保证自己的招生质量。而且“觉得在展会中有很好反馈的大学,之后还会再来学校进行单独的宣讲,我们也会跟它们保持流畅的沟通,这样当学生提出一些关于某所大学我不能回答而网上也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时,我就可以直接跟对方学校负责人取得联系,获得准确的信息”。

“我觉得国际学校学生很幸运的一点是,学校能够给他们提供全球化的选择视野,一直在同一个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则没有这种机会”,比如英国大部分的高中生都会选择继续留在英国读大学,中国本地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会出国旅游,但旅游和留学毕竟不一样。

然而无论是国际学生还是本地学生,大学申请对他们来说都既是结束,也是开始;如何放心地结束,如何踏实地开始,也许只有在认认真真,全力走过申请的长路之后,他们才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Kathryn Watson  上海英国学校浦东校区高等教育顾问,法语老师。

采、文:晓辉   译:冯小瑜   图:NAIS提供

本文摘自菁kids上海杂志2016年8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