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家长,殚精竭虑推中文;外国孩子,各出奇招学中文 (下)

《华裔家长,殚精竭虑推中文;外国孩子,各出奇招学中文》上篇中,Jacqueline将推娃学中文的一地鸡毛和经验教训做了个阶段性总结,同时也分享了娃在上海美国学校的中文学习经历。在下篇中,她着重介绍了华人家长们在推娃学中文这件事上,是如何各显神通的。

文|Jacqueline Ding

图|Jacqueline、Pixabay.com


菁kids 的朋友们,我又回来啦。我在上篇的末尾提到,由于美校对中文教学的高度重视,我担心从小生长在美国的儿子,中文水平跟不上本地同学的学习进度,进而想向和我有同样痛点的美国好友取经,找到更适合、更有趣、也更有效的推中文办法。于是好友将她孩子中文学校一群有着同样诉求的妈妈拉了个群,取名“娃娃中文扫盲队”,大家隔三差五在群中分享、讨论各种关于孩子中文学习的事。

在这个群里,我了解到原来美国娃学中文,除了双语优势和文化传承之外,还大有裨益呢!

 

1

美国娃学中文有益大学申请

还能少修课、抵学分

许多美国华裔家庭,从小都教孩子中文。这些孩子有了中文语言基础和一定的识字量,有不少在6、7年级就开始准备中文AP(Advanced Placement 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课了。

AP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主要适合计划在美国就读本科的高中生学习。美国各州普遍规定9年级学生可以开始参加AP考试。AP World Language类的5分被美国大学认可,在不少公立学校可以满足language requirement 或抵换学分和申请免修课。

免修课程和抵扣学分对不少美国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既省了一部分大学学费,又得到更多的宝贵时间。更何况手持AP考试好成绩,对于申请大学也是加分项。所以近年来,在初中就获得AP中文考试5分的学生已不是个别现象。因为初中上的AP课在美国很多大学虽不能算入GPA,但成绩不分时限,一直有效。

能考出中文AP的好成绩当然裨益多多,但在美国让孩子从小到大不落下中文学习,也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居住在中文课外班稀缺地区的家长,便会安排孩子就读Chinese immersion elementary school。

这是一种特色公立学校,提供50%中文沉浸式教育,很多州都有。还有很多公立小学开了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每天都有中文课,还提供一周两至三节的网课,也能让小孩反复不断地接触中文。

 

2

牛娃妈的宝藏推娃法

上周是美国的Columbus Day,我们的“娃娃中文扫盲队”终于有了一次全体人员的zoom聚会。对于这次碰头,我十分期待,因为群里的一位家中大娃已经升高中的朋友A妈,会为我们分享她家大女儿如何学中文的成功经验。

A妈的先生是美国人,大女儿目前所在的高中,位列全美私立高中十强、加州前三,难得的是小姐姐的中文也一直保持着母语水平。我深信沿着A妈的脚印,我能得到不少推娃中文的启迪和方法。

A妈开口就敲黑板划重点:现在回头看,孩子越大越忙,学前和小学时是学中文最佳时间!推娃学中文的第一要务,还是在家坚持说中文!尤其孩子刚上学那一两年要坚持住。

因为,此时家长和孩子,都面临着学中文的最大的挑战:孩子上学后全面接受英文知识,会逐渐完全说英文。能说中文的内容只限于家里吃喝拉撒,其他内容都是从英文信息得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中文当成一种是用来跟家里人要东西和在唐人街点菜的语言,而聊其他话题时候都会自动切换回英语。

明确了症结所在,就要对症下药: 尽可能地拓宽孩子的中文信息接收渠道、增加中文运用场景和领域。

要做到这一点,听故事、读绘本、看童话片和连续剧,用中文做专题研究,乃至参加中文演讲、新闻播报活动都很有帮助。A妈除了坚持和孩子说中文,还和孩子一起追各种中文动画片,一起看中文书。她认为这两项因为有各种情景对话,图文并茂,又生动有趣,对孩子学语言特别好。

同时,她还坚持每天晚饭后就给孩子听喜马拉雅中文故事,洗澡也听,如厕也听,听着听着孩子就爱上了,成了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既积累了丰富的文字素材,又练出了中文听力八级的小耳朵。

对啦!在我们讨论到上海有些国际学校会在中文课之余,给孩子们上中国文化介绍课。A妈说这个可以在家操作,一点都不麻烦。女儿小的时候,每逢农历节气和中国节日,A妈会给她讲相关的历史小故事,还全家一起做应景的中国小手工和小点心。寓教于乐的结果,是女儿至今还能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和相关故事传说如数家珍。时常在中国节日给家人准备礼物,给弟妹讲引人入胜的故事。

 

3

亲手为孩子编写教材

帮孩子度过初学中文的枯燥期

我记得,以前请教我的中文教授,如何从一张白纸教孩子中文时,她告诉我:“学中文,需要大量内容输入。刚开始时必须机械记忆几百字,积累到一定量以后,大脑会把看见的字形和记忆中词的读音联系起来,逐渐形成语感。反复输入输出多了,对这一语言文字的解码能力逐渐增强,就变成直觉能力了。

我问A妈:如何帮孩子度过从0到1这最枯燥的阶段?

A妈说,当时她采取的办法,是自己亲手为女儿设计了一个启蒙课程,用女儿每周认识的屈指可数的字,编撰她感兴趣的悬疑小案件来引导兴趣,还设计探险故事让女儿闯关学中文。通过这种方式,保持住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别看大女儿现在对中文是乐在其中了,刚学的一两年,也感觉晦涩又痛苦,特别是在其他课业和活动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时,孩子很难坚持做无趣又一时见不到成效的事。此时成败就在于家长的态度:遇到阶段性瓶颈时,若家长能有策略地坚持到底,“态度和缓、行动坚决,不贪快、不较真,尽量找孩子爱做,有趣一点的学中文方法,徐而图之,水滴石穿”,就能协助孩子将学中文之路坚持下去。

A妈的分享,令我感同身受,又醍醐灌顶。结合之前俩月,给娃私塾过程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我定了几条小策略:

1.让孩子通过字义、字形来理解、记住生字。

字义以“男”字为例,我告诉他在古代,人们要在田地里耕耘,耕耘要花很大的力气,男人才有力气一直干那么重的活。所以“田”字加上“力”字就成了“男”字。

字形以“耳”为例,哥哥总是混淆“耳”字和“牙”字,默“耳”字写“牙”字,反复犯错。我气急之余也顾不得了,就用红笔将“耳”字当中含着的“目”字勾出,告诉哥哥:耳朵在眼睛边上,所以“耳”字中含有“目”字。没想到哥哥一下子就记住了,还自我发挥,说:妈妈,这下我再也不会搞错了!就像眼睛边上就是耳朵一样,“目”字边上都划出去一点,就是“耳”字了。牙齿离眼睛远,“牙”字里面不会有“目”字。好吧……你能记住就好。

哥哥用自己画的画和写的字做成看图识字卡片

2.触类旁通,以一及多。

哥哥认识了“山”字后,自己跑来问我,两个“山”字一上一下,是什么字?我告诉他,是出口的“出”字。他很感兴趣,又问我,两个“月”字放在一起,是什么字?我说是朋友的“朋”字。他很高兴地说:哦,难怪,两个月亮兴趣一样,碰在一起肯定能像好朋友一样玩。

哥哥的无心之举,给了我启迪。于是我依样画葫芦,将“从”、“众”、“炎”、“吕”、“林”、“森”、“尖”等字介绍给他认识,又将他已识的字拼起来,教他认“星”、“呆”、“杏”、“会”等字。

哥哥对拼新字这个游戏相当感兴趣,老缠着我一起“造字”,还哀叹可造之字太少。我和他说,随着他认识的字日益增多,他的素材库会不断变大,我们的“造字”游戏也就会越来越有趣啦。

哥哥每天学中文用到的本子

3.由字成词、由词成句、由句成文

哥哥每认识一个新字,我都会让他组词、造句,并帮他把不会写的词句代为记在本子上,供复习时翻阅。此外,我用哥哥认识的字编写一些他感兴趣题材的小故事,作为阅读材料。当哥哥发现自己能念下整个故事,懂得所有意思,就很有成就感,也有了继续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我用哥哥认识的字编成小阅读

继而,我会在这些小故事的基础上,加入复杂一点的情节,并带入一些生字,让哥哥根据上下文猜字义。因为上下文的词句他都看得懂,所以一般能猜出生字的意思。同一批生字会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故事读完生字也差不多记住了,又能积累一些新的字。

 

4

写 在 最 后

哥哥的中文学习,才开了个头,之后的路漫漫,待我们继续求索。作为在体制内修完语文课程的老母亲,撇开学好中文的各种实际裨益,我都还是渴望家中孩子们能有欣赏中文艺术魅力的能力, 不要与这座瑰丽无数的宝藏擦肩而过。但世上之事大多不可强求,若他们真无缘消受,我们作为家长,就尽力陪伴他们掌握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吧。

— END —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