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点留级到接近满分,这件事让女儿从“小透明”变成“大女主”

养育三个孩子,从来都是妈妈圈里自带流量的话题,菁kids有一位撰稿人妈妈Sophia不仅养育了三个混血孩子,还从泰国到丹麦、瑞典,再到拉美的哥伦比亚墨西哥,一家五口如“超级特警队”一般行走江湖。

如今,是他们在墨西哥的又一个年头,三个孩子也都长大了不少,来看看他们的近况,又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文 | 索菲亚 图 | 作者提供

编辑 | Yuan


最近学校举行活动,5年级的大花花作为“成绩杰出”的“校园和平大使”,在台上发言,看她阳光自信的样子,连不苟言笑的先生都眼圈红红的。

上台演讲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可能再普通不过,但熟悉小时候大花花的人,就能理解我们如此激动的原因了:

小时候的大花花,不但考试门门垫底,而且胆小内向,对生活毫无热情,幼儿园大班时,还在舞台上紧张得尿了裤子……2年游历亚欧拉美后,4门课不及格的女儿意外收获人生梦想,这篇文章里曾有记录。

01

俗话说:“中间的孩子最不受待见。” 上有哥哥下有妹妹的大花花,仿佛就是为了验证这句话而生。

妹妹三花出生时,我们正在创业初期,我几乎吃住都在公司,有限的空余时间都被嗷嗷待哺的三花占满,3岁的大花花,只有在吵醒妹妹被我怒吼时,才会被注意到。

大花花在家是“隐形人”,在幼儿园也一样,即使被同学欺负也不敢出声,更要命的是她对学习一窍不通,尤其是数学:

“每天别的小朋友下课出去玩时,我总被罚做卷子,但我根本不明白那些题目啥意思,就像傻子一样坐着假装在思考…”
2023年国门开放时候我想回国定居,大花花激烈反对,理由是:
“在中国的学校,我就是个废物,我不回去。”

这让我很震惊:她曾经对学习极度抵触,并不是懒惰,而是环境造成的彻底没有自信。

02

2020年2月,大花花刚满6岁。

我们在国外度假,因疫情滞留,最终决定放弃网课和传统书本知识,尽量利用当地资源,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校园接触不到的东西。

2021年底我们辗转多个国家,在墨西哥按下暂停键,孩子们进入了西班牙语、英语双语教学的国际学校。

大花花没有上过1年级,因为年龄原因,直接进入2年级,但是语言不通,基础薄弱,过去一年多“放养”刚刚有点开朗的大花花,又被现实打回了“隐形状态” :

老师告诉我们,大花花将近一年时间,在学校没怎么说过话…

我非常焦虑,想着是不是找老师给她额外补课,尤其是西班牙语和数学,先生却说:

“我们首要任务不是逼她学习,而是帮她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让她对生活有希望。有了热情和动力,学习应该自然跟得上,就像哥哥那样。”

03

哥哥老扎克比大花花大3岁,我曾经给他报了围棋、象棋、钢琴、武术等很多兴趣班,偶尔他会跟爸爸去高尔夫球场玩。

6岁时,他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自己最喜欢高尔夫,长大了要成为高尔夫球手。

于是我们放弃其他兴趣班,专注支持他的选择。

到现在8年过去了,无论课业多紧张,他都没有放弃高尔夫。

刚进入国际学校,同样语言不通的哥哥,压力大或伤心的时候,就会去球场,一场球下来,他总会恢复元气、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中;

到了青春期,他不但不“叛逆”,反而更加成熟,并以全A成绩被中学免除学费,足够“偿还”过去8年的教练费啦!

所以,当大花花第N次怀念哥伦比亚山区“骑马”自由的日子时,我们决定让她尝试一下真正的“骑马”。

04

在哥伦比亚山区,我们经常租赁村民的骡马,让孩子们骑着去拜访住在山顶的隐士。

到马场大花花才第一次看到真正高大挺拔的骏马,小小的她骑在马背上,一点都不紧张,好像她天生就属于马背。

接下来,她每天放学都问我:“明天可以去骑马吗?”

3年来,除非特殊情况教练取消,她从来没因为个人原因缺席训练;

甚至当她越障碍物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成轻微脑震荡,卧床休息几天后,依然坚持回到马背上:

“妈妈,我总是梦见从马上掉下来被它拖着跑,我好害怕,但是如果我现在停下来,时间越久越害怕,可能一辈子都不敢再骑马了!”

那一刻我们意识到:女儿终于找到了点燃生命激情的火花。

05

心灵有了依托,情绪有了出口,大花花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语言局限,她就绘画;

她也开始主动跟同学分享骑马的经历,小孩子都是很喜欢动物的,于是大花花周围渐渐聚集了很多小朋友,有的还去马场看她训练,甚至让她教她们骑马。

这让她萌生了一个愿望:“长大后我也开个马场,专门教小朋友骑马!”

去年暑假回到墨西哥,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匹黑马得了疾病死了,难过很久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想法:“我长大了要当个动物医生,专门给动物看病!”

11岁的大花花,终于有了人生第一个梦想!

06

得知当专业的兽医需要上大学,生物和数学是不可缺少的科目后,大花花暗暗憋了一股劲。

2年级平均分5分(10分满分)差点留级,3年级到了7分,到了5年级,所有科目都稳稳保持在9.5分以上。

有意思的是,老师们居然觉得她“很有天赋”,只有先生和我知道,大花花最缺的,恐怕就是“学习天赋”。

她的进步,源于兴趣带来的内驱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兴趣并不明显,找到他们喜欢的东西需要大量时间不断尝试。

比如四年级时,由于孩子接送时间安排问题,我跟学校沟通后,给大花花增加了“街舞”课。

起初她很抗拒,认为练了五年芭蕾的自己不适合“低俗”的街舞。

我告诉她,这个课程只是为了填补空档不用我接送,不喜欢的话,可以带书看,老师不介意的。

然而,大花花逐渐被街舞吸引,在家里也查找视频学习:

“跳街舞的感觉跟骑马很像,自由畅快!”

孩子的兴趣常常是偶然发现的,甚至跟他们的外表性格完全相反,就像大花花一直给人“文静内向”的印象,但她喜欢的事情,居然都很“野”;

所以家长的耐心陪伴、细心观察至关重要: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抓住恰当时机,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所以,当大花花提出放弃芭蕾,专注街舞时,尽管有些可惜,我们还是支持了她。

兴趣是孩子真心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家长认为“有用”的事。

我们从未期待女儿成为舞者,只是在她尚未找到真正热爱之前,暂时帮她选了一项优雅的运动。

而现在,芭蕾舞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大花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写在最后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首要考虑的是“有没有用”:

毕竟,任何一个兴趣,几乎都是“碎钞机”,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家长自然期待回报。

但“回报”就一定是将来“考试加分”或变成“能赚钱的职业”吗?

孩子的兴趣爱好,十有八九不会成为将来的职业,但它们对孩子人生的影响,要比单纯“学习好进入名牌大学”大得多。

比如,老扎克练高尔夫八年,花费百万,他可能根本成不了职业球手;

因为训练经常受伤吃了很多苦的大花花,肯定不会因为“马术”进入藤校。

但这些爱好是星星之火,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塑造勇敢、执着、百折不挠的性格,并且让负面情绪有了健康的出口。

很多家长为了锻炼孩子,刻意制造困难让孩子“吃苦”,不但让所有人“拧巴”,极大伤害亲子关系,甚至当孩子长大有能力时“断亲”,父母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

真正让孩子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不是“没苦硬吃”,而是有源自内心的热爱。

我自己三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成长证明:

当孩子的兴趣被点燃,他们不但会主动远离各种不良“沉溺” (我的三个孩子都没有手机,包括14岁老扎克,因为他们根本没时间做刷视频玩游戏等“没用”的事),家庭也能拥有更和睦的关系。

而“学习好”,则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从孩子长远人生来看,还有比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更“有用”的事,比“投资”孩子兴趣更好的回报吗?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