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继续更新 #择校 系列文章,这些文章都来自于真实的北京家长们切身的经历和体会,也是菁kids编辑部在一次次与妈妈们的线下交流、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来的宝贵选题,希望通过这些真诚的分享,给大家的教育之路带来一些启发,还是那句话:择校不单单是为孩子选择一所学校,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的文章来自朝阳妈妈Siyu,Siyu的双胞胎孩子即将幼儿园毕业,恰逢疫情+幼儿园倒闭潮,在这样的环境下,择校也是一波三折,对此,北京的家长都太有共鸣了。
文、图 | Siyu
*下文使用第一人称讲述
还有一个学期,我的一对双胞胎儿子OK就将结束他们的幼儿园生活。让我庆幸的是,虽然中途存在太多变数,但整体而言,我还是尽可能保持住了不让他们俩无端承受太多客观因素导致的频繁转学。
其实早在孩子刚出生没多久,我就开始关注家附近的幼托及幼儿园,甚至还幻想:实在不行,为了孩子能在高品质的幼儿园,搬家!
现在看来确实是非常不切实际。
Part.1,还没入学,心仪的幼儿园就倒闭了
在孩子满6个月开始,我身边的妈妈群里就开始晒各种自家娃托育的情况,记得那时,家长们讨论比较多的是一家叫做YoKID的托育机构。
但在了解到价格后,我确实被劝退了,因为不论孩子年龄大小,都是6800元/月,两个孩子算下来就是13600元/月。
对比当时我家8000元/月的育儿嫂价格,我还是觉得后者似乎更有性价比。
也摒弃了网上所推崇早教理念带来的焦虑,我选择了暂时放弃托育机构。
也是在这段期间,随着我跟周围越来越多的妈妈们的交流,我放弃了搬家的天真想法,坚定了一个理念:幼儿园千好万好不如离家近最好。
在OK即将满3岁的前夕,也就是2021年的年底,我通过同事认识了一家私立幼儿园的负责人。
这家私立幼儿园距离我家大概有5分钟的车程,总体来说,这个距离完全在我的接受范围内。
跟这位负责人沟通后,我们最终口头上达成了一个deal:在原有费用的基础上给我一定的折扣,一个孩子大概每月的费用在5500元左右。但由于当时疫情停课等因素,我们决定等到来年开春后再让孩子入学。
时间来到了2022年2月,眼看着已经到了春季开学的日子,我满心欢喜地联系了当时那家幼儿园的负责人,然而回应我的是一则坏消息:那家私立幼儿园无力继续支撑,倒闭了。
原本有恃无恐觉得自己已经为OK铺好了幼儿园路的我,一下子被迫慌张了起来。摆在我眼前的选择并不多:小区内的公立园和10分钟车程以内的普惠或者私立园。
Part.2,排除公立校、“网红校”、最吸引人的还是能解决寒暑假的学校
按照规定, OK的年纪在2022年9月可以正式进入公里或者普惠幼儿园,于是我的第一优选就是尽可能将他俩送进小区里的公立园,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离家近。
我先是去到了幼儿园门口,那时幼儿园正处于疫情停课期间,我只能通过跟门卫大爷的寒暄拿到招生办公室老师的电话,无法亲身进入到幼儿园内去了解情况。
我快速跟公立园的招生老师取得了联系,好消息是老师很耐心而且给的建议很实际,坏消息是OK因为户口问题被录取的可能性极低。
老师对我说,他们幼儿园的规模不算大,招生数量非常有限,根据前几年的招生经验,基本第一批录取中,户口在本小区内的孩子就可以满员,更枉论我们这种外地户口的家庭了,所以她建议我去咨询下和小区相距几百米的红黄蓝幼儿园。
是的,就是那个在2018年闹出“猥亵、虐待”幼儿的那家红黄蓝,并且我家附近的这家正是如假包换的事发地。
要知道,当初这则新闻传出时,我就已经坚定了不会让孩子去那家幼儿园的信念,即便我知道它在风波过后必然会进行整顿和肃清,但心中的那个疙瘩是无论如何也解不开的。
就在我万般无奈下,准备松下心中的防线联系红黄蓝,在等待招生办公室回复的那几天,离我家一站地距离的同事给我带来了另一个选择——她家小区的幼儿园。
虽然距离有点超出我的预期,但这家幼儿园属于私立转普惠,并且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它没有寒暑假,能极大程度上缓解家长的寒暑假焦虑。
于是在这一年的4月,在红黄蓝对我爱答不理下,我去到了同事家小区的幼儿园进行了咨询。让我有意外惊喜的是,它家竟然可以让OK以托班的价格提前入学。
费用为每个孩子3200元/月,相较于同园正式上幼儿园的孩子,这个价格是double的,但所幸是,OK仅仅只需要支付几个月的double价格而已。再加上疫情导致的停课等原因,我在7月初才正式把他俩送进了托班。
Part.3,“偷感很重”的幼儿园生涯终于开始了
这期间,由于当时尚未出台的扶持托育的政策,我们上的托班属于“地下”形式,只敢偷偷摸摸把他俩塞到小班的孩子堆里,并且一旦遇见检查,我家孩子就不能被送过去,得藏在家里规避风险,不得不说“偷感很重”。
随着两个月的托班生活结束,幼儿园也顺利地让OK在9月正式进入小班,开始了名正言顺的幼儿园生涯。
当然,小班的第一个学期是在停课+网课+疫情管控逐渐放开中波折度过的,满打满算OK在幼儿园小班的日子也不到60天,却经历了更换园长、幼师离职频繁更换等,这种状况基本到了2023年春季开学才彻底扭转,一切逐渐步入正轨。
通过我和同事的聊天,我了解到仅仅3年的时间,这家幼儿园的招生数量基本缩减了一半以上,曾经我同事的孩子就读期间,一个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大概25个学生。
待到OK就读的时候,我眼见着一个年级的孩子从20多个锐减到个位数,当OK升入中班的时候,同届的小班仅仅只有7个孩子。
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把孩子转到了附近另一家公立园,而我属于懒得折腾的类型,我觉得再怎么样都不如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老师对于小孩子而言重要。
在反复跟OK确认过他们喜欢这个幼儿园,也喜欢他们的老师过后,我没有随大流给他们俩转学,心里甚至打起了“花普惠的价格享受私立的师生比”的如意算盘。
谁曾想,这算盘我打了两个月不到就随着一次家长会破碎了。
Part.4,又临转园危机,我决定“再懒一年”
在2024年9月,老师告诉我们,这家幼儿园要改成专门的托育园了,所以如果孩子还要继续读的话,需要转到10公里外他们集团下属的另一家幼儿园,费用等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的改变则是孩子每天需要乘坐校车往返于这两家幼儿园之间。
当然,我也可以选择给孩子转学。
在经过和家人的商议过后,我决定再懒一年,基于每天还是在原来的幼儿园地址接送孩子,也没有额外收取校车费等情况,我答应了让孩子继续去集团的其他园就读。
周围有打算转学的妈妈们不理解我的决定,但我依旧觉得能让我逃过寒暑假这一“劫”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我对于幼儿园和老师的满意度比较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给孩子报了幼儿园开设的几个课外班,前任园长和主班老师,在我眼里格外亲切。
目前,这种每天坐班车去上幼儿园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OK也在新的幼儿园里认识了很多新的小朋友,当然,关系最好的仍然是跟着一起转过去的“老同学”们。
虽然相较于之前,他俩受到老师的关注程度明显降低,因为新的幼儿园一个班级里有20多个孩子,不过我认为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幼儿园和老师一视同仁就好。
况且这种状态也就最多再持续半年,我实在没有额外的精力再去重新择校,打算就这样熬到幼儿园毕业。
接下来我的择校重心将会必然往小学去转移。
目前的第一优选仍然是小区里的一家公立小学,还是一样的理念——离家近就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只希望届时能顺利被小区里的小学录取,让我不用被迫再次舍近求远地一番折腾。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