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赶上高考红利的80后妈妈,如何在“佛系”与“推娃”之间找到平衡?

作为一名未曾享受高考红利的80后妈妈,我的育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经历了高考失利带来的迷茫,我意识到,教育不应只聚焦在某一个考试目标上,而是应培养孩子的独立规划和探索能力。
这份反思深深影响了我作为母亲的教育观:从无为到有为,从佛性到适度规划。这篇文章,我将从“反思、改变、陪伴成长”三个角度,和各位妈妈分享一下我如何一步步改变自己认知的。

文 | Nancy 图 | 作者提供


Part.1,一位高考失利妈妈的叛逆之路

人到中年,如果说当下有没有什么遗憾?于我而言,依然是高考失利。

还记得高中毕业后的第10个年头,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同学聚会,邀请当年的班主任和几位主科老师一起过来,而班主任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过得怎么样,你是我这10年来最放心不下的孩子!

我当时强忍着泪水告诉老师:我过得很好,老师您放心吧!没错,我就是那个本来被老师寄予厚望能够考上重点大学,但却考砸了的真实案例。

高中毕业后,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拿到心仪大学的通知书,充满自信地开启新生活,而我却因第一志愿落空,感觉前路一片黑暗。

复读期间,我开始质疑:是否除了高考,我们还可以为自己设立什么目标?没有答案的我,最终选择入读了一所二本院校。

尽管大学期间我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甚至逃课也能保持名列前茅,但内心依旧空虚。

我拒绝考研,也对一切学业规划冷漠,心中带着对传统教育的反叛。最终,我选择早早踏入社会,希望从工作中找到方向。

工作也曾历经了没有规划的一路乱撞,后来还算运气好,事业慢慢步入了正轨。

回顾自己扑腾下来的一路,依然能够呼吸到教育给我的痛,如果当年的目标不是考上好大学,而是未来的工作方向;如果在学校学到的不只是应试技巧,而是自学和规划能力,或许,自己就不会在高考失利后经历如此之久的迷茫。

Part.2,后遗症:教育孩子佛过了头

在成为妈妈后,我对于教育的余痛依然在,所以开始一点都不屑于鸡娃,理想地认为树大自直,做妈妈的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女儿上一年级前,也是我佛系的最高境界,除了陪她读了一柜子书,什么都没给孩子规划:没学拼音、没学认字、没启蒙英文、没报一个学科类培训班……当时我和女儿都特别潇洒,一个只管忙好自己的事业,一个是每天就是疯玩傻玩。

可是,等到上小学一年级后,可谓是哐哐打脸!女儿本身就有些内向腼腆,属于需要在外界肯定中才能慢慢绽放自我的类型,而我们小学就读的是普通公立小学,很多娃都上了幼小衔接,所以第一个学期下来,我娃可谓被学习虐得不浅。

拼音怎么学都学不会,认字太少,阅读一篇课文要花1个多小时……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全部用来追赶课内的进度,而且追得特别辛苦,让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一下凉了半截。

还好在这个时候,自己公司接了一个教育项目,后来我和这家教育公司创始人成为了好朋友,她是一位把自己娃安排的明明白白,又不鸡娃的妈妈,自家娃上小学前已经是原版娃,还在学第二语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认字也一样没有落下,还在给女儿规划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新的创业。

这也让我明白,不论日后是走国内还是国际教育赛道,真不能太佛,但也不能太过鸡娃。

在佛和鸡之间的那个平衡点,体现了妈妈对于孩子教育的认知和规划能力,开始“鸡”娃前,像我这样被传统教育磨灭掉学习积极性的妈妈,其实需要先鸡自己,通过大量地学习,链接优秀的教育资源,成为孩子学习的开路人。

Part.3,从无为到有为,开始适度规划

自从自己的教育认知被刷新后,我由原来只顾自己好好工作,调整为分身模式,一边脑子搞工作,一边脑子开始做女儿的教育规划。

反思了自己高考后的混沌状态后,我给女儿的教育规划列了三个长期奔赴的方向:第一,能够自主学习;第二,能够保持快乐;第三,拥有决策的勇气。

这些规划映射到日常生活,体现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我给她配了一部手机,有问题自己搜小红书、问AI,当然也可以找爸爸妈妈;

如果她能恰当地使用手机,就享有手机的绝对支配权——放松的时候尽管去刷小红书上的手工视频,去喜马拉雅听故事;如果控制不住欲望,偷偷地不停刷手机,就会被取消使用的权利,什么时候思考清楚如何做,什么时候重新成为手机的主人。

在不断的犯错中,孩子慢慢建立了驾驭手机的规则意识。

再比如,小到买鞋买衣服,自己生日派对邀请谁,想怎么办,大到自己想报哪个培训班,选择哪个老师,都由她自己决定,我都是听从安排,配合执行的角色。

为了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我们一边努力追赶课内进度,一边着手规划课外,陆续规划了英文阅读、数学思维,还有她特别喜欢的实验艺术。

每一门课程和授课老师都是她自己挑选的,数学思维课陆续换了3位老师,因为前几位老师她总能分析出自己不喜欢的点,逻辑分析能力全部在线,老母亲非常开心闺女有判断能力了,乐颠颠地去协助沟通更换老师。

在课外班的选择中,我会尊重孩子,让她自己选择报名还是不报名,是否续费,在选择每一门课程的时候,我通常会带她体验几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让她自己决定选用哪个,我只是提前负责替她筛选资源的“采购”,真正的决策者是小家伙自己。

除此之外,可能因为自己是一直在创业圈游走的挑战者,我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尝试做项目,从小开始运用自己擅长的本领,去创造价值。

我的愚见是:学习的终点是运用知识创造价值,如果孩子能力强大,可以去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如果孩子未来就是一个普通人,也要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创造财富,让自己好好的生活下去,不给社会添麻烦,不要让国家来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刻意带孩子去感受商业环境,比如给她现金,让她自己去市场买东西。

还记得第一次去买东西时,我在门口等她,给她脖子上挂了一个手机,就放她进去了,结果小家伙中途出来了2次,表示不敢去买,我也没强迫她,只说如果你不想买,那咱们就走吧,妈妈还以为你非常喜欢,想要买下来呢。

后来,犹豫再三,小家伙还是又进去了,结果就是反复刻意练习几次后,她自己敢和陌生人主动沟通了,还开始学会算账,每次买完东西,都会嘟囔一下,今天我买了什么什么,加起来花了妈妈多少钱。

近期,我又冒出一个疯狂的点子。因为女儿喜欢做手工,属于痴迷的那种,所以我就开始撺掇她做些手工作品去销售。

赚到的钱可以一部分用来帮助别人,一部分留下来采买工具,一部分留给自己购物。

目前老母亲作为出资人,购买了一堆材料回来,小家伙自己分析了一下,把经营“生意”的地方从公园调整为商场门口,理由是公园都是爷爷奶奶,她们可能像姥姥一样,不舍得花钱,而商场门口很多哥哥姐姐,还有像爸爸妈妈一样年龄的人,他们更可能买东西。

目前一切都在推进中,小手工艺人反复推敲,到底做出什么会比较好卖出去?

在码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从纯佛到适度规划,不过历经了半年多时间,但是感觉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虽然孩子不是班里的尖子生,但是却是一名非常快乐的中等生,只要我有空去接她放学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治愈,因为我的女儿总是非常开心地扑到妈妈的怀里,隔着空气都能够感受到她的快乐,老师也反馈孩子在学校总是表现出特别开心的状态。

放学后,课内的学习依然多少有些抵触(毕竟基础差一些,暂时没有建立起自信),但是对于课外规划的课程,小家伙自己门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而且是沉浸式享受学习的状态。

Part.4,写在最后

一提起孩子的教育,作为妈妈的自己,真是收不住笔触,由原来的佛,变成现在的嗨,恍惚中,感觉自己已然把孩子教育作为了第二个创业项目,用老母亲对于孩子的洞察,挖掘她的人生的更多可能性: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应对未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努力学习给自己做好角色定位: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是一位陪跑者,陪伴孩子沉淀“人生长跑”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得练就沉淀财富和资源的能力;

当孩子长大后,角色得马上转换为“投资人”,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把助力,这样才能让他们的人生早日“IPO”上市,毕竟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轻轻松松过好一辈子。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