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养娃众生相:鸡娃玄学两手抓,学霸家长也烦恼,普职分流不如开淘宝……

最近读了一本书《我为孩子打突击战》,道尽了中产家庭在养娃路上的众生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养娃的经难念透,就连“别人家孩子”的学霸家长也会有你想不到的烦恼。今天就来分享几个感受最深刻的案例吧。

文 | 埃及猫后 图 | 网络

#1  爸爸主导带娃:科学玄学两手抓

Danny是一位上海爸爸,他的带娃思路将“上海”和“爸爸”两个词体现的淋漓尽致,精打细算还能有很好的收效,也发挥出了男性在逻辑思维上的优势,再借助一点玄学,孩子一举升入了理想的中学。按他自己的说法,自己对于孩子教育的“布局是非常完备的,是按一级战备来规划的”。

孩子小的时候,Danny是不怎么鸡娃的,中班时儿子通过自学会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朋友建议Danny给孩子报奥数班,Danny吃不准孩子的天分,便把他送去了一个学期只要800元的少年宫,有一天少年宫的数学老师告诉Danny:“你儿子蛮有天分,我们机构满足不了他。”Danny才给孩子在机构报名。

本以为孩子凭着奥数可以稳上全市最好的S校,但Danny儿子小升初那年政策变成了公民同招,得摇号。摇号就等于要躺平了吗?Danny与孩子妈妈商量:“不行,我们只能去普陀山了。”

去普陀寺那天,Danny跪了33尊观音,跪的裤子都发白了,他回忆:“当天,一共熄了11根香,点燃了7根,这是什么意思?想着想着,哎,我一算,S学校的校舍两个字正好11画。我想这个就是暗示我,虽然11根灭了,但后面都点着了,说明我儿子可以进去了!”

后来,摇号结果公布,Danny的儿子以极低的命中率被录取了。

其实不管孩子成绩如何,Danny已经按照四个档为他规划好了未来:

成绩很好的话,报考一流民办初中;
成绩比较好,在外面报个围棋班,因为当时市重点初中收围棋特长生(现已取消);
成绩一般的话,安排一种乐器,区里排第二的初中收乐器特长生(现已取消),Danny爸爸说,选乐器也是经过高人指点,不是钢琴这种很多人学的,而是选择了架子鼓,竞争是非常小的;
成绩再差一点的话,就去一所区重点中学,这所学校有个日文班,学生毕业后都是去日本比较好的大学。

关于他计划中的围棋、乐器,孩子会不会喜欢?Danny坦言:“我们家孩子也不是没有个性,我觉得核心在于家长教育。但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只看大概率事件。我认为学习当然有功利性,如果没有功利性,只是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的话,那为什么要分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呢?”

但他同时也会告诉儿子:“你只要跟我说你累了,不想读了,爸爸就把这个班退掉,而且不会因此骂你、看不起你、对你失望,我用人格保证!”

面对竞争激烈的S校,全家对孩子的期望也达成一致:“成绩中等偏上就可以,要做好迎来人生中第一个不及格的准备。”

他对儿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爸爸在你小升初时,就想到了你中考的事情。到了你中考的时候,爸爸可以拿着一杯威士忌、一根雪茄,指点江山。为啥?因为爸爸已经想了四年了,比你们学校的老师还清楚。”

他甚至对未来孩子如果在S校成绩不好做了预案:“我国外有些亲戚,可能让他去国外读书试试看。如果读书不行,就学一门手艺,当技术工人。国外职业歧视相对轻一点。这是备用方案。”

如何在内卷和自洽中找到平衡?Danny爸爸的做法值得每位家长的思考,家长无法决定孩子的天花板,但可以给孩子兜底,当孩子累了想要休息时,还能拥有家里无条件的爱,如此长大的孩子,内心会不会更强大一些?

 

#2  学霸家长的烦恼:我终于把娃养成了自己高攀不起的样子

家有顶级学霸,本应该是每个父母睡着了都要笑醒的事,但R爸爸却懊孩子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可不是凡尔赛。

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R爸爸就在育儿投入度上极高,当起了全职爸爸。

儿子上小学时,爸爸每天刷三五十道奥数题,挑选出最有含金量的三五道题给给孩子做;儿子在学校做完作业,回来要刷爸爸给他布置的题;就连中英文默写的组词也是爸爸亲自组的……爸爸凭一己之力把自己活成了一家行走的全科培训机构。

从小受益于爸爸盯出来的好习惯,再加上天赐聪颖,R从小学起成绩就名列前茅,考上了全市第一梯队的高中,不会掉出年级前五,参加学科竞赛拿过省市级一等奖,保送“清北复交”其中一所是稳的,R选择出国,所以同时在自学备考海外留学的所有科目。

在这样的强压下,有些孩子也许要出现心理问题了,但R没有。比起对心理障碍的担忧,R爸爸更担心的是他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比如孩子从来不会低于95分的数学,他发自内心是不喜欢的,爸爸说:“学数学对他来说就是工作。即便从小到大参加数学竞赛,他也不敢保证高考拿高分,特别是最后一题,所以他还是要不断刷题,不断拼命。”

在大学选专业上,R的第一反应是计算机类,他是否热爱到未来要从事这一行的程度?他没想好。“如果按兴趣来说,他可能想去读中古史,但社会的主流趋势会告诉他:学中古史对就业有什么帮助?”这种思路慢慢沉淀下来,儿子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成了趋利避害。

从小被“好资源追着走”,爸爸无偿给自己做“助理”,久而久之,爸爸在家庭的定位崩塌了。

爸爸说:“我没有工作,所以我在家里是没有地位的。我儿子很鄙视我,跟我交流,言语中透露着毫不在意。我就是车夫、厨子、快递员,是他的小工。比如学校要他们交一个手工作业,他没兴趣做,就会叫我做,而且是晚上10点钟给我布置任务,第二天早上要带走,我一做就要做五个小时。”

爸爸开始担心,孩子以后会出国的,到时他还会不会来管自己?爸爸开始患得患失:“如果心情好,他就理理我,偶尔寄点家用,心情不好,可能一两年不联系我。等到我病危了,他都不一定赶得回来……我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通过R爸爸的经历和对身边鸡娃现象的观察,那些被父母过度往前推的孩子,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抑郁焦虑的心理障碍,另一种表面看起来属于鸡娃成功的代表,但从小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下,形成了NDP人格(自恋型人格障碍),表面光鲜的背后,内心只剩下自己。

 

#3  妈妈双向情感障碍,女儿多动症:普职分流时,我们决定彼此放过

T妈女儿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绪会飘出去,坐不住。三年级时,女儿确诊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智商测试132分,但成绩一直是中下游。T妈说:“看了很多国外的资料才知道,有些人前额叶发育不好,可能终生都有注意力问题。”

到了初中,女儿的成绩一直掉,只能考几分、十几分、二十几分。随着年纪增长,孩子的注意力缺陷问题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明显,写作业特别慢,拖拖拉拉,T妈会陪她熬到凌晨2点,导致孩子白上课睡觉,妈妈也免不了被老师叫到学校去。

T妈不容易,她本身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从上大学至今反复发作,医生诊断她需要终生服药。她的职业是工程师,离异后,独自照顾女儿,两个在控制情绪上都出了一些bug的人,作业这个困难对于她们来说异常艰难。

她们经常为这个事情吵,吵到最后,亲子关系非常糟糕,甚至大打出手,有一次激烈的吵架,女儿直接从厨房里找了把菜刀乱挥乱砍,砍到了妈妈的手指,出了一点血。

T妈意识到情况不对,两个人都开始做心理咨询。

“我不再逼着她把作业完成了,反过来,我去跟老师协商,作业量能不能减少,比如三门功课,我们每天就交一门的作业,三门都做的话,她真的是做不到。”

孩子的成绩已经到这种地步了,一直拉低班级平均分数,影响老师的KPI,所以当时老师提了一个建议,让她“随班就读”。国内对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在教育上没有照顾政策,但是对智力有缺陷的孩子有。

“老师希望我们走这条路,也就是让孩子做智商测试,并且分数要低于70。那就意味着她愿意配合的话,可以故意做错。”女儿一开始不配合,做出来是九十几分,办不了手续。第二次做智商测试,得了五六十分,就达标了,然后办了手续,通过考试被职校录取,读面点专业。

但女儿去职校读了没几天就退学了,学校要求6:30起床,晚上9:30熄灯,跟她作息时间相差太多了。退学之后,女儿开了一家淘宝店卖衣服。

淘宝店的服装风格由女儿来定,设计基本上也都是女儿完成的,T妈只是帮助她把样衣做出来。从设计到制作,母女俩都是野路子,没经过专业训练。

为了孩子,T妈就开始自学服装设计和制作,在网上搜到一些专业书,买来看,再买一些纸板,根据书上教的做,自己琢磨,自学了制版、裁布和缝纫。

心理医生告诉T妈,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往往会两极化,有些状况很不好,有些非常有艺术天分,能够取得常人达不到的成绩。

“他觉得我女儿在这方面很擅长,这也给了我信心。但一开始我们就谈好了,做这件事情,5万块的成本投入是上限,如果超过,就及时止损,不做了。”到那个时候,再去寻找其他的出路吧。

这是T妈的经历,无论孩子是否有多动症,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考被普职分流孩子们的困扰,在应试这条路上,他们没能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无法就读普高,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技能上寻找出路,在这个学历贬值的时代,谁能笃定这就一定是件坏事呢?

《我为孩子打突围战》这本书还记录了十几个诸如此类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能或多或少看到一些自己家里的影子,他们的现在,也许就是自己的未来,陪伴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愿我们当下所做的每个选择都不负将来。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