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校长奶奶”龚德辉:教育不是选拔,而是用爱改变孩子

文| 菁kids编辑部
图|学校提供

上海疫情期间,龚德辉校长与所有人一样封控在家,每天在线听课、行政例会、在线教学复盘、关注中外教居家工作和生活情况、关心学生心理状态……将学校的运维移到线上无疑挑战重重,尽管如此,当龚校长出现在菁kids“Toni问校长”的直播镜头中时,依然神采奕奕。

这位“校长奶奶”在浦东改革开放初期便投身教育事业,担任过建平中学副校长,参与创办平和双语、进才中学、进才中学国际部,引进IBMYP、IBDP课程;参加过上海市21所“国际课程实验校“的年审评估。

如今,作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的掌舵人,她眼中什么样的国际教育才能真正让中国孩子受益?以下为直播回顾精华。


“学为日进,人为日省”——这是华师双语的校训,即学习不仅为了考试成绩,而是为了每一天的进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自省自立,尽自己所能,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

20余年校长生涯,在龚校长心中“学生”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办教育不仅仅等于办学校,无论孩子的起点如何,无论他们未来走向何方,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爱去改变并帮助其生长。

1

由成才到成人的教育


经历过传统教育的人,往往会将“成才”作为最高的目标来追求,拥有好的成绩,一路读到好的大学。但在未来发展的路上,他们是不是一个成功者,他们是不是有继续发展的能力?

龚校长还记得华师双语的首届毕业生中,有一名“小学霸”,雅思8.5分,IB预估分接近满分。值得注意的是,当绝大部分IB学生只需要选择3门HL(High Level),她选了4门HL(数学、生物、化学、英语)。

就这么一个人人都觉得可以考上牛津剑桥的孩子,在大学申请截止日前,突然来到龚校长的办公室,说想放弃牛剑,读自己喜欢的专业,问校长是否同意并帮忙说服自己的家长。

这位“小学霸”的真爱是生物专业,从小喜欢动物。一次看赛马时,她发现尽管很多赛马都是十分优良的品种,但当退役后,生存处境非常凄凉,她想学成归来创办一个病马俱乐部,能够给曾经战绩赫赫的赛马一个安详的退赛生活。

龚校长听后深觉感动,当学生将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向一群孤立无助的动物,将未来的志向立于对生命的关怀,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选择也学会了放弃,教育的价值便得以闪光。最后这名学生如愿入读麦吉尔大学的生物专业,并且跳级直接从大二学起。

IB对人的培养提出十大目标,华师双语基于此,提出了四大领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存。成人需要宽阔而厚实的基础,因此华师双语提出十二大素养

将音体美作为主课来建设,让孩子的举手投足得以熏陶涵养,所有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都围绕着成长教育展开。

2

从利己走向利他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国大学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引发了不少议论。从教育者角度出发,龚校长思考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哪怕是学富五车,但其终极意义是什么?

在她看来,评价教育的标准有三层:第一层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成果,成为一个好学生;第二层是形成独立的知识论和方法论,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层是通过改变自己,能改变与帮助他人,进而改变社会。

华师双语的叶同学在高二那年参与了支教项目,而且连续去了三年。支教中,她感受到了当地孩子们最纯真的情感,却也发现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孩子不一定缺少物质,但精神没有依托,有孩子因此沉迷游戏而辍学。

于是她立志在大学毕业后办一所幼儿园,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目前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教育学专业。

还有一名男生目前在纽约大学读运动管理专业,他从小喜欢篮球和足球,高中的时候参加了华师双语和特殊学校共同合作的项目。

在与残疾人一起踢球甚至拿到上海市特奥项目比赛6人组足球冠军时,他发现运动为所有人带来的快乐是一样的,无论身体是否残缺。那为什么不能让运动发挥更多的可能性,让更多人享受运动的快乐?

这些孩子都从小我走向了大我,走向了社会,这在龚校长心中便是好的教育。

 

3

补短而至扬长


一般学校里,哪些科目不好,老师多半会要求你去补课,甚至是放弃自己的特长,但这是明智的吗?

今天我们所认为的牛娃十几二十年后会在哪里?未来是不确定的,教育者没有办法为孩子确定一定要走某条路,能做的是为孩子们奠定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华师双语的李同学如愿考取了华威大学的媒体与创意产业,这个专业每年在全球只招25名学生。

不过,李同学并不是一个学霸型孩子,她的文科强而理科弱。在高二的一天,她走进龚校长办公室,希望校长能为自己的一本报告文学作序,这本报告文学名为《遇见——大山小爱的故事》,是她7年支教所见所闻所感的结晶,龚校长收到这本书时的感动至今没有忘怀。

好的考试成绩不应该作为我们优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来追求,一旦在目标意义上定位有偏差,便会牺牲孩子们很多来可以发展的空间。

有些孩子音乐体育很好,但是数学物理不太好,有问题吗?将来其幸福感和成功感就一定会比其他成绩优异的孩子差吗?

生命体那么的不同,如何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如何提供土壤环境,让有特长与特色的学生不断发展、完善?华师双语有180门选修课,有生涯规划和导师制,让孩子们能够各养其长,各得其所,各成其就。

 

4

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理想的学习社区


龚校长认为,学术是一所学校的根基,而学术能力自然离不开师资团队的建设,尤其对华师双语这样一所国际化学校来说,建构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教师发展生态,对学生而言同样重要。

目前上海因为疫情等种种缘由,外教稳定性成了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华师双语的外教主动离职率通常在10%,是一个控制得非常稳定的数字。

龚校长管理国家化学校已有20多年,深知如何用真诚给予外教关怀与安全感,并在事业上让外教参与融入校内,获得发展上的空间和成就感。2020年时,学校的外教除了一名因为航班熔断实在无法成行,其他人都回到了学校。

龚校长提倡“We are Family”,老师们有着不同肤色、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来自法国的艺术总监认为艺术是为了艺术本身,体育总监认为运动不是为了比赛成绩而是为了享受过程……

这些理念会有产生冲突的时候,但大家和而不同,中外教老师彼此用同理心去理解跨文化,共同营造学习社区。STEAM课上外教负责主导实验,中教主推基础知识,以组合体的形式带给学生双重的发展。

华师双语的课程体系采取“4+2”的形式,4节公共课程使用统一教材,2节中外教课程使用学校自编的讲义和读本,在浸润式的环境中,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

选修课同样与语言学习融合。每天下午3:30以后,学生可以凭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根据自己同学科的不同水平,进不同层级的课堂去学习,在由外教老师主导的音乐、体育、艺术社团中,孩子同时也学习了英语。

在中国文化与语言能力方面,龚校长认为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成为以中华传统为根基的成功学习者和优秀的世界公民。

因此华师双语设置了一门中华文化课程,除了必修的文言文,特别重视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孩子文本解读能力。

从幼儿园到高中,华师双语都有自编读本,有专门的整本书阅读的书栏书架,还会举办亲子共读的活动,让阅读与思考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无论中外教,课堂上都需遵守“两变一消除”的原则,即“变表现教师为表现学生”、“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教师答”、“消除课堂低迷”。学校设置了专业评估体系,定期通过各种研讨来涵养老师们的教学智慧。

从龚校长充满热情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华师双语是一所充满生命力的学校。教育是为未来设计当下,学校也应走在时代的前面,为孩子更多赋能,让成长拥有更多可能。

— END —

▽扫描二维码添加菁小沪

收看更多精彩直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