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限、无指标、以兴趣为自驱力的阅读真的可能吗?

文、图|Chan
部分图|pixabay.com


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小一生M同学的书山之路倒和“苦行”没半点关系,九分顺畅:扣一分是因为太喜欢看书且书目太杂而被师长叫去谈话。作为家长,每每被问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如何让孩子爱上看书”这类问题,我都实事求是答到:

首先是“天性”使然,M同学打小就喜欢看书,这和他打小就排斥体育是一体两面。当然作为辅助,我们也尽可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耐心陪伴、积极鼓励、适当引导。

 

「01」

定位:“阅读”是学习还是娱乐?


在我们看来,阅读是一项非常生活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家里书柜永远是开放的,我们的书和M同学的书混在一起。从文学社科、哲学宗教到数理化计算机、菜谱漫画游戏攻略各类杂志不一而足,没有刻意的题材、年龄限制(当然极少数涉及暴力、恐怖等过于成人化内容的书籍还是会加以区分)。

以M同学的个人兴趣为导向任其随意翻阅——永远不要小觑人类幼崽因兴趣和爱好而产生的自驱力——在阅读初级阶段,有趣远比有用重要,好玩方能好学。把时间轴拉长一些往回看,孩子通过坚持主动阅读取得的进步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单纯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标化指标来得更为迅速和全面。

当然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可能得花上几年;以及信心:自己是否真的相信孩子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愿意陪伴、观察、揣摩、尊重并支持孩子的阅读偏好,从而让他/她真正拥有阅读的自驱力。

如果家长打心底认定“阅读”必须时刻与“标化成绩”挂钩,并以各年龄段对应书目、中英文识字量、蓝思值(Lexile)、KET、PET等测评为首要目标,反过来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和限制,那么这样的体验对家长和孩子来说势必是桩“三更灯火五更鸡,圆木警枕头悬梁”的苦差事。

 

「02」

“不设限、无指标”的对立面不是“标化成绩”

而是以“标化成绩”为导向的功利性、局限性阅读


那么放弃对各项标化测评的亦步亦趋,又如何衡量孩子的阅读水平和关联学术水平呢?M同学对昆虫、自然科学、计算机编程等内容尤为感兴趣,以近三四年里他的相关主题阅读轨迹为例:

昆虫类:

《蝴蝶与蛾》是M同学自己在免费借阅点借的书,因为我们家有每年春天养毛毛虫放飞蝴蝶的“习俗”,所以他很认真研读了这本识别及养殖手册。

而我们最早发现M同学对昆虫的兴趣是因为《自然手册》这套古董百科绘本,他在不怎么认字的时候就已经把其中有关昆虫养殖的册子翻看了无数遍。

 

天文航天类

 

自然科学类

 

编程类

 

绘本类

 

漫画游戏类

可以看出即使M同学没有非常明确的阅读计划表,但整体阅读趋势还是从图片过渡到文字,在难度和深度方面都逐步提高。以上书本只是这几年来他看过的一小部分,直到今天,他仍无法完全理解自己读过的全部内容,但这并不妨碍他充满热情地去读。

我们不知道他的中文识字量,但从不担心他的中文识字水平;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课外英语类考试,今年年初蹭免费活动测了一次Lexile, 结果是680L。这在北上广鸡娃圈里当然算不上什么,但我们非常满意:毕竟无痛升级,买书的花销也不高。简而言之,少儿阅读与标化成绩脱钩并不意味着摒弃标化考试:如果能力到了,考试成绩也是一种客观验证。但标化成绩作为少儿阅读的成果体现之一,不应因果倒置成为少儿阅读的首要目标与“购书指南”。

M同学的数学相关读物趣味性颇高,好看又好玩,对低龄儿童十分友好。

 

「03」

阅读中包含“语言学习”,但阅读不止“语言学习”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家长愿意耐心观察、揣摩、尊重并支持孩子的阅读偏好,那他/她自然就会拥有阅读的自驱力。兴趣才是最好的“购书指南”。

而“以兴趣为准绳”必然会遇到两个问题:

  • 有必要严格遵守书籍的分级建议吗?
  • 精读还是泛读?

少儿书籍通常根据年龄、阅读水平、信息过滤等因素来进行划分。大家非常熟悉的Lexile就是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据此找到与自己语言能力相匹配的读物;而国内各大购书平台也常根据不同年龄段来划分童书。但阅读并不与“语言学习”画等号,其本质是人类渴求探索未知最便捷最平价的方式。如果孩子对某些主题感兴趣,他/她就会一往无前,绝对不会因为封面角落里的“本书适合12+”而止步。

M同学大约有三四十本minecraft周边书,Audible里听完的minecraft有声书也已多达23本……在看过电影版《环太平洋》(第一部)和《沙丘》后,他也开始阅读两本同名小说的中文版(《沙丘》看到第二本)。由此可见,兴趣面前,语言水平、年龄甚至理解能力都不是障碍。M同学也会持续看一些低于他年龄分级的书,比如pete the cat,仅仅是因为对内容有共鸣。

至于信息过滤,100个家长就会有100个标准,不可能达成一致。解决方式唯有“大家自己看着办”。而我们的立场就是游戏漫画等“闲书”也有其养分以及现实生活没有真空罩。除了会对一些的确过于成人化的内容设置红线,家里的书柜几乎是完全不设防的。谁小时候不是偷看大人书长大的?!与其偷偷摸摸不如正大光明,也方便监督指引。

上图是曾引发广泛讨论的一则新闻:“六年级学生适合看《挪威的森林》吗?”与这个新闻相对应,我们所能想到的是《金瓶梅》在未成年阶段的确不太适合。

粗略归纳M同学这几年来的阅读经历,大致是“精读”——“泛读”——大量“泛读”少量“精读”的路线。大字不识阶段肯定需要家长陪读式精读,度过最基础的识字期后,我们就开始海量买书任其畅游了:管你看得懂看不懂。看不懂十成可以看图可以猜可以问可以仅看一成。阅读并不与“语言学习”画等号(重要的观点重复两遍),孩子不仅通过阅读认识“单词”,更是通过阅读学会思考,逐渐形成个人观点,继而能够自我表达;而家长则可以给予引导和平衡。

比如M同学偏好理工科太严重,那我们就尽可能多提供一些文艺类的书籍,比如《山海经》《笠翁对韵》《中国神话故事集》等。整个幼儿园阶段M同学都是野蛮阅读。正式上学以后,我们也会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必读书目来加强实用性阅读;英语开始学习写作,那加强词汇、语法等练习也顺理成章。这些都需要仰仗“精读”来完成。好在时间充裕,目前只占他阅读量的极小部分,不会造成什么负担。相信随着M同学年龄的增长和课业要求的提高,“精读”部分的占比会越来越高,但通过泛读获取的知识面还是可以让他受益匪浅。

「04」

漫画书籍是艰深主题的便捷切入方式


以上几本都来自我常光顾的后浪出版社,内容丰富,制作精良,少儿阅读书籍首选。

DK出版社和USBORNE出版社的少儿系列读物“永远不会出错”。USBORNE的翻翻书最为推荐。原版有网络平台渠道,中文版各大书店有售。

Audible和Masterclass这两个APP从有声书和视频两方面作为阅读的延伸和辅助,是极好的帮手。

 

「05」

少儿阅读: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阅读不与“语言学习”画等号(重要的观点重复第三遍),更不是一场可以简单评出高低的比赛。它是以“兴趣”和“求知欲”驱动,集语言学习、人文习得、情感体验等各种功能于一身一项活动。拥有自驱力,人类不仅可以从阅读中汲取知识更能收获快乐。书籍的取舍、阅读的规划应允许孩子发表意见,聆听他们真实的声音。大人常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实只要他们乐意,他们的小脑瓜能理解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不能,他们会知难而退,或者张嘴提问!

 

#后记#


以上经验也是付出代价得来的:买了许多分级书但M同学拒绝翻阅,因为他“不想看”,其中也包括世界名著《哈利波特》的每个儿童版本。事实证明,长期有效的阅读无法通过强制措施来实现。

在家玩填词游戏,M同学的词汇量许多来自游戏衍生小说和漫画书。

不设限阅读是存在风险的:M同学翻看《人体简史》时,突然意识到人有死亡这回事,为此好几个月无法安然入睡。我们编了各种说法来宽慰他,咨询了做心理指导的同事甚至打算找专业心理医生。最后“治好”他的一句话是:对不起,爸爸妈妈也没有答案,我们有时比你还害怕。从小怕到现在!没法解决!但我们学会了与这种害怕和平共处。因此M同学通过“逃避问题”来解决问题,最终摆脱了他的入睡困难症。

各位家长,阅读不设限=问题不设限,他/她会追着你不停问,甚至挑战你的看法。事先衡量好孩子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