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但当他们开始玩短视频之后,情况或许就会变得不一样。
油管上,就有很多来自世界名校的大神热衷于当学习博主。他们开通了个人频道,不吝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很乐意跟粉丝交流学习经验。
文 | 筱恬 编辑 | Yuan 图|网络
01
这其中,要说谁在中国人气最高,John Fish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他来自加拿大,是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早在2018年,当时大一的他就凭借着一个记录自己一天在校生活的视频迅速出圈。
此后,John定期更新着自己的动态。还剩最后一个学期,John就要从哈佛毕业了。
镜头前的他已从当年那个青涩俊秀的小哥哥变成满脸胡渣眼神深邃的“大叔”,他的真实和坦率一如既往,让学霸的光环里多了几分接地气的亲切感。
John深受粉丝欢迎的原因,不得不提到“学习经验分享”系列。
回顾一下当年他“一战成名”的代表作——《哈佛计算机科学系大一学生的一天》。来看他如何把一天的安排精确规划到分钟以内,将24小时过出48小时的节奏?
上午7点准时起床,7点半吃早饭;
9点之前写完当天第一节瑞典语课的作业;
完成今日计划表;
并给自己定下了4个目标——
•冥想
•拥有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一天之内读50页书
•录完今天拍摄的这个视频
随后,10点去上线性代数课;
11点半吃完午饭后,接下来的安排更加紧凑:
午休时间,进行了视频编辑;
下午1点,听了一场关于Ocaml编程语言的讲座;
下午3点到7点20,是运动和晚餐时间,之后就是晚上的日常活动。
在这段时间里,写完了一篇文学评论方面的文章。
感觉有点疲惫,于是决定做做线性代数题来放松一下(果然,学霸娱乐的打开方式,跟我们常人就是不一样……)
到了晚上9点,开始执行“每天读50页书”计划;
最后在10点准时睡觉。
看完视频就一个感受——这简直就是高效时间管理法的最佳实操案例!
除此之外,John还分享过很多干货。
比如,极致自律的运用。立下每周看一本书的flag,最终成功达成100本书的目标,还用心附上了自己的执行策略。
再比如,各种学习方法毫无保留的公开,包括但不限于:
如何做一手有价值的笔记,更快更好地学会课堂上的知识;
如何有效戒掉手机,养成规律生活;
如何快速进入心流状态,从不爱学习到享受学习;
如何克服焦虑和迷茫的心态,与这些负面情绪相处……
这些干货不仅讲得生动有趣,而且关键是可行性强,特别起效。
循着他手把手传授的方法去做,确实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不禁感叹——瑞思拜,不愧是学霸本霸的切身体会!
02
厉害的学习博主远不止John Fish一人。反手就能再举个例子——来自伦敦的剑桥女孩Holly Gabrielle。
作为剑桥生物系年级排名No.1的女神+学霸,Holly Gabrielle的经历同样不简单。她不光成绩优异,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妥妥宝藏女孩一枚。
而她的视频不光记录学习,还分享生活。透过镜头,人们得以围观她如何始终保持优秀,把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又精彩。
不久前,Holly发布了自己2022年度的“morning routine”(晨间例程)。做周计划、阅读、学德语、运动、早餐……一天之际在于晨,时间全部被完美利用起来,丝毫没有虚度。
看了这些视频,不知你发现了没?无论是John Fish、还是Holly Gabrielle,这些来自顶级名校的学霸有很多共同点:
自驱力强,热爱生活,善于自省,敢于突破,人格独立又丰富……总之一句话,他们都不是死读书的nerd,活该那么优秀!
这样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
03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几年前CNN报道过的两个牛娃。
他们都来自美国,2019年秋季同时被美国常春藤联盟八大名校录取。同样瞩目的成绩背后,却是大相径庭的成长轨迹。
白人男孩马丁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美国家庭,成长氛围民主而宽松。他的父母采取的是“放养式教育”,给予了他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只希望他能快乐成长,从来不会给他施加任何压力。
而黑人男孩克瓦斯则是非洲加纳移民家庭的孩子,父母是典型的虎爸虎妈。对于儿子的学业,他们采取的是高压严管的教育方式,要求其为了前途必须不遗余力,做到极致,不留任何后悔的余地。
肤色不同,背景不同,家庭条件不同,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截然不同。就是这样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男孩,最后却顶峰相见,相聚在世界最顶尖的高校。
可见,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可以套用的万能养育经验,学霸也没有标准的培养模式。不同的孩子需要因材施教,接受不一样的教育。
但其最终的目标,却殊途同归,那就是通过这些教育手段,触发了孩子成功的内因。学霸的养成之路注定不会千篇一律。
04
既然如此,那些学霸成功的内因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真正的牛娃到底有哪些相通的特质呢?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教育机构Elevate Education创始人DouglasBarton同样非常感兴趣。
他领导团队利用13年的时间,对澳大利亚、南非、英国和美国数以万计的学生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试图找出牛娃和普娃之间真正的区别所在。
在TED演讲“What do top students do differently?”(最优秀的孩子有哪些不同?)中,Douglas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
总结来说,他的结论可以归纳如下:
不要高估智商的重要性,也不要以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事实上,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关键,与以下两个因素密不可分:
第一,牛娃会做更多的模拟考试。他们能够意识到,考试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不在于靠记忆力记住多少东西,而是在于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点。
因此,牛娃更加具备“学习思维”,善于通过模拟考试来掌握知识的重点。也就是说,学霸都是get了学习套路的人,懂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二,牛娃都有自律的概念,会制定学习时间表,并坚持执行下去。这也意味着他们更加善于利用时间,内驱力、执行力和效率都不差。
事实上,很多权威的研究成果也为此提供了严谨的科学依据。比如,著名的达尼丁研究(Dunedin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 andDevelopment Study)、以及心理学家Jay Belsky、Avshalom Caspi等人对该研究的深度挖掘等,都证明了自律对于个体未来成就的重大影响力。
关于这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John Fish等油管学习博主是如此外,国内的很多学霸同样也不例外。
比如此前曝光的清华大学学生们的学习计划表。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整整一天的时间被细致规划,学习、社会工作、体育活动、讲座……一切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充实而有条理。
尽管DouglasBarton的演讲有些颠覆传统认知,但它揭示了此前总是被我们所忽略的一点,那就是跟努力相比,决定一个孩子未来出色与否更重要的因素其实是“行为模式”。
因此,大人与其为了高分和好成绩拼命鸡娃,不如花更多精力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许,这才是更能收获惊喜反馈的事。
在保证健康和快乐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这应该是很多父母的终极梦想。
而网上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