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彩虹糖 编 | Yuan
图 | 《小舍得》剧照
前几天,闺蜜群里热闹了一下午,最后收场时大家总结了一句话:这世道,当父母的就得“认怂”,不论是上对父母,还是下对子女。否则这日子不鸡飞狗跳才怪呢!
一场由“孝顺”引发的大战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
闺蜜的公婆从外地来小住几天,看望孙女。可是孙女从小没跟老人家一起生活过,每年见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感情不深,见面后表现得也不够亲热。
尤其是又值青春期伊始,你越是嘱咐她要如何孝顺老人,她越是拧着劲儿。
几天下来,爷爷奶奶嘴上不说,心里保证有点小失落;爸爸天天提醒着、要求着,不想让自己的父母不开心;孩子天天闷闷不乐,只想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来,并抛出了一大堆拷问灵魂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要要求我为他们做这个做那个?
为什么要跟祖辈客套?陪他们聊天?这样就是对他们好吗?
祖辈是你们的父母,为什么要我去孝顺?那明明是你们自己的职责,我只需要对你们好就够了。
……
对自己的孩子,真的不能提要求了吗?
群里的事业型妈妈首先跳出来解围。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自己小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有思想,有自己的做人准则,追求平等和互相尊重。
她曾经夸自己的孩子“听话”,结果当场被孩子反驳,“不对,我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我们小时候曾经天天被要求“听话”,也不自觉地习惯这样跟自己的孩子说,然后突然间就被现在的孩子给diss了。
尤其故事里闺蜜那个孩子,还是就读的国际学校,满脑子人人平等、先己后人的观念。家长更是不能不讲道理只提要求,让孩子去服从。
十几岁的孩子正值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会觉得自己的认知都是对的。
父母可以提要求,但是如果语气不够和善,又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那孩子听与不听就由不得父母了。
十几岁的孩子也正处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你强行要求他去做什么,但凡有点智商的父母都知道,这怎么可能?很正常的事情还你说东他偏往西呢!
人人平等与孝顺父母冲突吗?
孝顺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
《子游问孝》里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游问老师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仅仅是能够赡养父母罢了。但是像猫狗这样的宠物尚且被人们饲养喜爱,如果对待父母没有顺从恭敬的心态,那么用什么来区分孝顺与饲养呢?”
时至今日,“孝”大家都容易做到,不会去质疑,但是“顺”呢?别说孙辈对祖辈,就是子女与父母之间,能做到孔子口中的顺从恭敬吗?
当我们对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再事事恭顺时,我们内心却保留着孩子要对我们恭顺的渴望,哪怕就仅仅是顺着我们,做个“听话”的孩子。
每个家长教育下一代时依然会谈孝顺,而且孝顺是很重要的一课,因为这关乎父母们晚年生活能否幸福。但是孝顺的方式绝不能再照搬老祖宗那一套了。
有感情、有爱才是孝顺的大前提。
双向的情感如何建立?
隔代亲这种与生俱来的强烈情感是值得尊重的,但反过来呢?孙辈对祖辈的感情却是在日复一日的亲密接触中产生的。
身边很多祖辈带大的孩子,他们和祖辈情真意切,对祖辈好、对他们孝顺自不用额外提醒,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也有很多孩子,从小没有太多和祖辈一起生活的经历,情感联结淡一些也是再正常不过。不要因为他们做的不够就批评他们、责备他们。
想想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两个人的感情多少经常是不一样的,对关系更亲密的那一方自然会多孝顺一些。
情感是相互的。祖辈们如果能多用心表达自己对孙辈满满的爱,用孙辈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当孙辈们真真切切的接收到这些讯息,情感链接自然慢慢就建立起来了,对祖辈们自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孝顺。
图片
可惜的是,很多祖辈太含蓄,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爱意。
那位被困惑的闺蜜曾经问过她的女儿,“你觉得爷爷奶奶对你好吗?” “挺好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他们老给我红包。” 可是红包却换不来孙女对爷爷奶奶的爱。将心比心,以爱才能换爱嘛!
至于祖辈们总爱挂在嘴边的“多吃点”这种实实在在的爱,在孙辈眼里,跟关心、疼爱压根儿沾不上边。
大家交流了一下,发现发红包已经成了祖辈为了拉拢感情的标配行为。“祖辈对孙辈的爱是与生俱来的,而孙辈对祖辈的感情却是被贿赂出来的”,我们这样开着玩笑。
但这还不够,另一位闺蜜补充,“我家爷爷奶奶有机会就使劲夸孙女,把孙女夸美了,哄开心了,让她感受到来自祖辈的爱了,孙女自然反过来对老人家越来越好。” 哈哈,这什么世道啊!但至少,双向的情感建立起来了。
别把青春期当“反叛”
当孩子与祖辈感情不深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开明一些,接受“做好表面文章和基本的礼貌尊重即孝顺”,基本就可以天下太平了。
如果父母希望提更多要求,那么则要认真考虑一下,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更行之有效,是说教,提要求,做不到时指责批评,还是以身作则,让孩子亲眼看到他的父母是如何孝顺祖辈的。
父母也要多想想,自己对孩子提出的种种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我没做到的却要求孩子去做?自己是否把对父母没有尽到的孝道转嫁给孩子,希望他们能让老人开心?这不就是转嫁未完成的心愿吗?好像还挺常见的。
也有人认为,对长辈孝顺不一定要做些什么,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最重要的。心存感恩便会有所行动。心中有爱,无需多言,一个眼神就足够了。
那么,还能做些什么?
多劝劝老人家们,时常学一点新的技能。多学可以和子女儿孙沟通交流的内容,对增进感情定会有所帮助。
当问及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多花时间跟祖辈相处时,没有共同语言总是高居榜首。即使是和祖辈感情深厚的孩子,也未必有太多共同语言,有些甚至操着不同的方言,连顺畅沟通都困难。
是让孩子陪祖辈聊菜价、聊老年健身操好,还是老人家们多一些好奇心,听听孩子聊他们都喜欢玩什么、关心什么好呢?
但如果老人家们做不到,没办法,我们也只能认怂,谁让他们是长辈呢。我们还得给自己的孩子做孝顺的表率呢,不能急!不能责怪老人家们不求上进!
那还是多劝劝自己吧。时代变了,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更会独立思考。他们具备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曾拥有的能力。
我们还是闭嘴少说没用、只能产生负面效果的话,更不能随便否定他们。神经学家们指出,积极正向的关系才是构成学习的基石。
面对既处在青春期,又在孝顺方面表现不佳的孩子,英国认知神经学家们在《不可思议的青少年大脑》这本书中告诫父母们:
社会对待青少年群体的普遍方式存在差距和误区,不要把孩子的青春期行为当作一种令人抓狂的反叛行为,恰恰相反,青春期是个难得的培养孩子习惯与技能的窗口期,一旦在这一阶段做好投资,将为其整个成年期带来红利。
父母在这个阶段要做的,是不断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与机会,不论他在一件事上做的好与不好,都要坚持鼓励他,让他不断练习。
情感上的支持永远优先于理性思考,一旦情感接收到负面的评价,比如,你对长辈不够孝顺,甚至由此引发更糟糕的责骂与否定,孩子便会渐渐关闭在这一方面理性思考的开关,形成想逃避的想法。
说白了,当父母的要求和孩子愿意付出的程度之间存在差异时,通常要么父母降低要求,要么父母要求孩子勉强自己多付出一些。
按照神经学家的最新理论,哪里能勉强他们呢!不愉快的事物与体验,会带来条件反射式的行为上的负向改变。
只有自己咬牙认怂,为了孩子的将来,不与他们争一时,不打不骂不唠叨,耐心教,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机会学,让他们练习。
“认怂”不丢人
大家讨论了半天,发现要想日子好过,关键是父母在家要乖,语气态度要好,说话心平气和,别没事提那么多要求自讨没趣。
现在的孩子,基本小学中高年级学的知识我们家长就已经看不懂了,怎么逼?
他们考试考不好自己心里不好受,反过来要家长安抚,那就赶紧哄呗!他们有事没事百度一下青少年保护法,我们就开始犯嘀咕,哪里惹着他了?
还是乖点吧,至少保住亲子关系。青春期的孩子又不是白眼狼,他们心里有数。有了良好健康的亲子关系,一切问题都将会有解。
群里唯一一个没有孩子的闺蜜最后幽幽地说了一句:你们怎么都那么怂?
对,我们就是认怂!
青少年的大脑对负面结果的反应与成人不同。研究表明,青少年更有可能对积极的奖励或动机做出良好的反应,而非负面结果。
正面管教也建议父母,多想想长期目标,为了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我们希望中的样子,不要太多考虑眼前该听谁的,谁对谁错。不要掉进和孩子的权利之争的陷阱中。
既然如此,懂得认怂似乎才是中年父母们的最高境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