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佳琪
图|unsplash、pixabay
假设你是这样一个家长:
有两个女儿,一个刚出生不久,一个小学二年级;工作正处在上升期,压力也不小。随着大女儿功课量和兴趣班的增加,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经常都要催着她完成各种任务,因此频频发生冲突。
今天是周六,早上要出门学钢琴,你催了大女儿两次穿衣服出门,她仍然无动于衷地在画画。于是,你冲进她的房间大吼:“我叫了你这么多声,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给你交了这么多学费,你倒是很潇洒!”
这时,大女儿大声说:“我不想去!我想待在家里!”
这时,你越发生气,把钢琴书全扔在地上,吼道:“那以后都别学了!之前是你自己说想学,又不是我学!”说完,你摔门走进自己的房间,女儿也在自己屋里哭了起来,那天的钢琴课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跳出假设,你有没有类似的和孩子起冲突的经验?
或者,面对这样的情形,你的处理方式会有什么不同?
又或者,这个家长很像你的家人或你认识的一个朋友,你在心里对这位家长抱有一些同情,也有一些更好地处理这件事的建议想告诉TA。
比如,“可能孩子也是活动被安排得太满想休息一下”;
或者“她可能也不是不喜欢弹钢琴,会不会是最近遇到了些瓶颈?”;
又或者“你也不容易,好不容易休息,还没时间睡懒觉。那就当你和孩子都休息一下吧。”
这样的冲突在我们平时养育孩子,或者我们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都是难免的。一段再好的关系,也总有吵闹,特别是在其中一方已经有压力或者有负面情绪的状况下。
但有趣的是,通常我们对别人家孩子的管教方式总能有更明智的方法,因为旁观者清,当我们比较冷静的时候,便能更好地处理管教问题。
家长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
可以花一分钟回想一下,自己事事顺心和心情不好时对孩子的态度有什么差异?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差别,有的可能不是迁怒于孩子,只是讲话态度略差,或者语气没这么温和,又或者少一些耐性。如果你发现自己确实如此,我希望你了解,这都是正常的。因为家长也是人,人总是有情绪起伏,也总有时会觉得压力太大。
区别在于,你是否能够经常察觉和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对教养孩子的影响。
似乎每个家长都有自你是否能够经常察觉和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对教养孩子的影响。己会急躁或生气的点。有些家长可能特别容易在辅导功课时生气,有些可能在孩子不按时睡觉的时候急躁,有些可能因为孩子不愿意去厕所上大号而恼火…… 这些不同的“执着”可能是我们自己是孩子的时候,潜移默化被影响的。但我们自己做家长的时候,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执着”。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会接触到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见我的家长都带着这样那样难以处理的教养困扰,忧心忡忡,说起不知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有的还会潸然泪下,问我到底应该怎么办。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讲解一些教养方法,我都会提醒家长照顾好自己的心情,要保护/修护亲子关系。其实,有时候家长自己情绪的改善,对孩子的帮助更为显著。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的孩子,我发了火TA才会有长进,对TA态度太好,就是会得寸进尺。很负责任地说一句,见过这么多不同年龄的孩子和家庭,我从来没遇到过只有靠打骂才能进步的孩子。
很多家长误以为凶孩子是最快最有效的管教方法。没错,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发火,恐惧感能够令孩子立马停止问题行为,并明白这样的行为父母非常不喜欢。但激烈的呵斥甚至打骂,很多时候并不能教会孩子家长想要的行为,还可能让孩子学会用一种激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更糟糕的是,如此下去,很容易破坏亲子关系。当有一天,已习惯了你怒吼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你再想让TA能听你的教诲和劝导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即使是为了呵护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应该尝试用更平和且有智慧的方式来教导TA。
用“积极聆听”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那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怎么做才是科学有效且不伤感情的做法?
试想一下,今天老板要求你负责一个新项目,你已经是全组最忙的人了,但不好意思推脱,只好答应,其实你还是觉得有些不公平,很不开心。回到家,你把事情告诉了你的另一半,以下哪一种说法会让你觉得心里即刻舒服些、平静些?
A. 这么点小事没什么可不开心呢的,你正好再努力学学东西!
B. 这都是你自己答应的,要怪也只能怪你自己不懂拒绝咯。
C. 看你愁眉苦脸的,是不是觉得老板做法不公平所以有点委屈啊。
D. 哇,你的同事也够坏的,没人帮你!老板同事都很坏!
我在平时的讲座和工作坊中问过不少人这类的选择题,大部分人会觉得C的说法会让自己当下心情好一些。即使有些话是有道理的,在一个人特别生气、难过的时候也是听不进去的。
C和其他回应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直接说出了你的感受,容易让人感觉到被理解和被关心,自然就会心情会平复些。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在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时,如果能够说出这个情绪,大脑中理性思考的部分便会活跃起来,情绪也会平静些(Lieberman et al., 2007)。
这也是在心理咨询或者管教孩子时,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技巧—— 积极聆听,即专注地聆听对方的感受和观点,并用语言反映出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其实孩子也一样,如果TA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就会平静些,情绪也就没那么容易崩溃了。就像在最开始的那个亲子冲突中,家长看到孩子拖拖拉拉不想去上课时,就可以尝试用积极聆听的方式开始沟通,例如:
“妈妈感觉你有点不开心,是不是有什么事?”
“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是不是有点不想出门?”
用这样的方式开始和孩子的对话,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能够让孩子在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情下和你对话,你也可以听听她到底是怎么想的。于此同时,我们也示范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情绪。
以下是养育孩子时可以运用的关于“积极聆听”的具体技巧(CDC, 2019):
- 放下手上的事,给孩子你全身心的关注;
- 给予眼神的交流;
- 和孩子在同一高度;
- 概括孩子所说的内容,说出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记住,道理还是要讲的,但在你自己和孩子都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讲道理,不是有效的方法,甚至可能与你想要的结果背道而驰。讲道理,可以等大家都平静的时候、气氛好的时候慢慢讲,这样孩子也更容易听进去。
当然,对于有些孩子,这些方法还不足。每个孩子的成长方式和速度都不一样,如果一些孩子在情绪社交发展上比较迟缓,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平复自己。
总的来说,如果孩子平时非常易怒,发脾气的频率和程度已经影响学习生活——
比如,日常的生活一定要按照特定的时间表,稍有改动就会情绪崩溃无法继续当天日程安排,或者一发火就不可收拾,甚至有暴力和自残行为——那就需要进一步评估,而后基于个别评估结果施以更合适有效的管教方法。如果孩子经常有这些会影响生活学习功能(daily functioning)的情况,可以找心理学家或者儿科、精神科医生做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
和孩子一起与“情绪”相处
每个人生来就会有不同的情绪。情绪无好坏,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婴儿不会哭,父母就不会知道他肚子饿了;一个孩子不会生气,那他可能被欺负了也不知道求助。
所以,不要轻易和孩子说“不要难过”、“不要生气”,有不同的情绪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需要学习和教会孩子的不是摆脱负面情绪,而是如何接受、合适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所以,下一次当你预见到可能要和孩子起冲突了,首先留意下自己的情绪反应,脸有没有变热了,肩膀有没有耸起来,拳头是不是握紧了,声音是否变大了,这都是身体在告诉你,你生气了!
察觉自己的情绪后,你可以尝试停一停,喝杯水,上下厕所,洗个脸,享受一块巧克力,感到自己平静些后,再尝试和孩子沟通。如果,那一刻你“聆听”到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记得帮孩子把它们说出来。相信在那种状态下,你和孩子都会有更多有创意和有智慧的方式来化解这些难题。
References: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9). Retrieved on 15 Dec 2020 at https://www.cdc.gov/parents/essentials/communication/activelistening.html
2. Lieberman, M. D., Eisenberger, N. I., Crockett, M. J., Tom, S. M., Pfeifer, J. H., & Way, B. M. (2007). Putting feelings into word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8(5), 421-428.
作者|徐佳琪博士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硕士(教育心理学)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博士
香港注册教育心理学家
现任职于香港某大型非盈利办学团体,担任教育心理学家,为老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培训,为儿童青少年提供评估,诊断并提供相对应的辅导及治疗服务。想要查看徐博士更多关于精神医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文章,欢迎关注徐博士知乎账号(zhihu.com/people/xumelo)。
— END —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