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际学校里的奥赛牛人,却差点儿上不了大学……

《Hamilton》是Ryan最喜欢的音乐剧。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一个在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从加勒比海移民过去的底层人,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书写,不断地宣讲、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成了国父。”Ryan说。
与同时代的美国独立战争革命者不同,汉密尔顿来自一个穷苦的移民家庭。在成为“国父”之前,他被认为是学校里最刻苦的学生。每天看书到午夜,早上又早起去墓园读书是汉密尔顿最常见的行动路线。
Ryan从汉密尔顿的经历里受到了鼓舞。
不同于大多数就读国际学校的同学,Ryan来自一个北漂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低谷时,他一度面临即将中断学业的状况。用Ryan的话说,最开始时他觉得自己只能上一所末等大学,或者根本不上大学。

文、采/Nancy 编/Daisy 图/受访者提供


在音乐剧的插曲《Alexander Hamilton》里有一节唱到:
“I’m young ,scrappy and hungry”
年轻、好斗、迫切之极
“and I’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我绝不放过这次良机
同样,年轻、不断探寻自己的边界极限,不错失任何一次机会也是极易从Ryan身上所辨认的特质。
在即将中断学业时,他为自己争取到了爱迪学校的特许奖学金。家庭并不能为他安排那些种类繁杂的课外班,但从另一面来说,它给予了Ryan更多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而这部分时间,Ryan选择了阅读。通过阅读,他学会了编程,写出了第一条初级代码;在Z-library里他爱上了哲学。
中学时期,即便不能兑换学分,他仍然上完了学校AP课程里所包含的每一门课。今年9月即将入读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他,已经提前开始修读学校summer school的课程。
即将成年的他,不确定是否从最开始他所认为的人生过渡向另一种人生,但的确,他比以往拥有了更多的机会。 
以下是Ryan的自述。

上大学是自己的事 

我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上大学,所以我对学习有自己內驱的动力。
我印象很深,小时候我问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大学?”,她给我的答案并不是上大学有哪些好处,我应该上什么样的大学。与之相反,她告诉我,“你并不是一定要上大学,你不想上大学,可以选择不上。”
没有人直接或间接的告诉我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只能自己去寻找、去验证我是否要上大学以及大学对我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时,我发现自己不喜欢“没有提高”的状态。如果我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放空,我会感觉浑身不得劲儿,感觉非常的空虚。这个空虚并不是那种无所事事的时间概念,我可以和朋友在网吧打游戏、每天练拳击,也可以一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事都不做,时间很容易被填满,但我却没什么变化。因为想看我能达成什么的成就,所以我一定要去做点什么突破自己,否则,一成不变对我而言就是浪费时间。
我也假设过不上大学而去创业,但是因为家人经商的经历,我很清楚做生意这个事情,除了需要多年的经验,更需要了解很多知识。
大学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给人机会的地方”,也是“一个友好的地方”,它会提供很多优质的软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我能在这个环境里学到很多东西。
站在当下,再重新审视“是否要上大学?”,我很赞同我妈妈的回答。这件事千万不能被别人告知你应该怎样,应该要干什么,如果被动地等待别人告知你答案,在做这件事时,常常会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
有内驱动力就会舍得为自己的好奇心花时间。
到目前为止,在我有限的人生里,我最想当一名机械工程师。一部分原因是受我的两位祖父影响,他们二人以前都是工程师,我曾有很多个暑假都跟他们度过。受他们的影响很深,所以我自小就很喜欢可以自动运行的机器。
小的时候,大概八、九岁那个阶段,我尝试制作过一种可以帮助人关灯的机器。那时候,每天上床睡觉前就得关灯,要不还得从床上爬起来再关灯。我觉得麻烦,想要设计一个程序和控制系统帮助我关灯。
为了设计这个控制系统,我买了很多实验器材,用泡沫、木板、单片机安装出了我想要设计出的系统。也是在设计这个关灯的开关时,我第一次接触了编程。为了设计程序我用我爸爸的ipad搜索百度,自己学习了解什么是编程,并且写出第一条代码。
最终制作出来的是一个可以挂在墙壁上的巨大机器。我推动一个触发物,机器的另一端就会滚动,再按一个按钮,灯就关了。因为第一次动手制作,很多经验还不完善,但我仍然觉得特别开心。
写代码是对我来说是一项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技能,后来我上高中以后竞赛很多时候需要用到代码,我则通过很多网络公开课学习了编程课程。也正是在上网络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学习在哪里都能学,但是学习快慢是有分别的
因为我在学校的成绩还不错,所以我在低年级时时常请假在家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我自己做研究、写代码有时会卡在某个点上十天半个月都没有结果,但是这样的问题如果发生在大学里,我能很轻松地接触到各种资源、找到很多方法,把事情顺利解决。

我想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 

我小学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中学阶段才进入国际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在小学时,成绩是一项很重要的评价指标。通常,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考试成绩排名,而排名决定了座位的次序。整个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处于这个群体的什么位置。
但在小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排名是一个负向的东西。有时,我还会将它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针”,参考自己进步与否。一段时间的检测排名,我可以清楚地知道,当我排名降低时或许是我的方法或状态不好,排名高时,我可能就比较能意识到是因为最近付出的努力有回报。
刚刚进入国际学校时,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多元的环境,对应着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我一时间很难在这个环境里找到自己的坐标。参考系的缺失会让我有点慌张,我一度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意义,是否是有效的。
所以,我曾经连续四年参加一项数学竞赛。探求从七年级一直考到十一年级的理由,其实是为了让我更清楚我在整个世界同龄人里是什么样的水平,我的(成绩)百分百在哪里。
我很注重摸清自己的实力,我也愿意花很大精力搞清楚自己做某件事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实力在哪里。长此以往,对绝大部分事情,我都很了解自己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所以我能清晰地知道是否要决定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或是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完成这件事,因而,我也很能接受决定之后的结果。充分地自我了解,反而让我很自信。
这可能也是我认为自己很“神奇”的地方,但也正是这种迫切想要了解自己的愿望,给予了我很多内在的驱动力。
在高中阶段,我参加过很多竞赛比赛。最让我自豪的是我连赢了两年的澳大利亚化学奥林匹克。
这个比赛所测内容是用于澳大利亚国家队预选可以代表澳大利亚出战世界级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队员。在这个比赛中我获得了high distinction的荣誉,奖项效力等同于倘若我是澳大利亚籍,便可以代替其参赛。
但在参赛之初,我们学校并没有人参加过这个比赛,老师也没有以往的参赛经验。他带着我研读了考纲,知道考试范围可能会涉及AP课程的哪些部分。剩下的事就是执行复习工作。
竞赛是一个需要靠长时间训练的事情,所谓的训练即意味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某种状态去执行特定的工作。
在准备澳大利亚化学奥林匹克时,每晚我都会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刷题,前前后后、零零总总加起来的细碎时间也有几十小时。做到充分准备,再去参加比赛获得成绩其实很容易。

Ryan参加过的竞赛名称及所获奖项

* 澳大利亚化学奥林匹克 2019 2020—High Distinction中国区金奖

* 美国计算机联赛2020—个人高分奖

* ASDAN Math Tournament 2018 2019-Algebra-High Distinction

Discrete Math-High Distinction

Calculus-Distinction

*Canadian Math Contest 2018—Distinction School Champion

* Berkeley mini Math Tournament 2018 个人排名28th in China

* Australian Math Competition 2016-2020 Distinction

* Physics Bowl Credit

 

让每一个“盘子”都不掉下来 

进入国际学校念书,除了要找到自己的內驱动力,肯为自己的兴趣花时间,更重要的是学会平衡地时间安排。申请季的前一年,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可能是人生第一次面临所有事情杂糅在一起需要解决的状况。
回顾我的中学时期,兼顾课业、AP考试、参加社团活动,做自己的研究项目,写论文,开会、演讲,参加竞赛等等让一度让我措手不及。我当时的状态,最火烧眉毛的问题并非能不能将其中一件事做好,而是在限定时间里,我能不能将所有事情都做好。
这个状态引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话最为贴切——“看上去就像杂技团的小丑举盘子,只要一个盘子掉下来,其他盘子都会掉。”我则需要艰难地维持所有“盘子”的稳定。
在学校里,每位同学应对压力的方法不尽相同,睡眠需求比较少的同学可能会选择向睡眠借时间,而我则属于那种睡眠需求非常长的人,一旦睡不好,睡不到固定的小时数,一整天的精力都会非常糟糕。
尽管经历以后,多数人都会说,这段时间只能熬过去,一切都会过去。但回溯我中学的经验看我觉得学弟学妹们还是可以提前准备。
九年级的时候是最有必要跟各种老师做咨询的时候,那时候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却有最充裕的自由时间。除了跟老师沟通,也可以去尽情地探索体验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做事的风格是在行动以前,把事情所有的方面都理清楚再做决定。所以,刚刚升入高中,我就去找各种老师们聊天咨询,“什么样的学生在高中会被认为是优秀的?”、“我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那样的人?”、“上大学对我意味着什么?”;“在国外上学后,未来三~四年我的人生大致会怎样?”没有人能完全给我答案,但类似的问题,我从9年级开始就在思考。
回答完上述的问题,10年级就需要去执行我们自己所找到的答案了。我觉得10年级是一个很关键的节点,在这个时候一定需要去探索出能够保持好状态的学习习惯。避免11、12年级时有更多的事情占据时间,能够给文书、社团活动、竞赛比赛准备充足时间,需要在这个阶段让自己课业可以更游刃有余。
提前做好准备,12年级时便是静待3年努力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