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甩手当“懒”妈妈,先培养一个内驱力十足的“勤”小孩

内在驱动力是学习活动的终极动力,主动探索和发现事物的价值及意义是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第一步。当孩子们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的时候,我们再将坚强的意志、自控力、专注力等这些必不可少且有点枯燥的重要品格融入进去,整个过程也许就会显得更加愉快且动力十足吧!

文|三生 图 | Unsplash


女儿3岁前,我给她什么,她便接收什么,玩具、绘本、讯息……可谓来者不拒,她会带着好奇心将我传递给她的新事物来来回回看个究竟。直到有一天女儿说了一句“妈妈我要讲故事,不要桌游”,我开始意识到,简单直接的信息和知识输入,已被成长的车轮碾压,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意识开始萌芽,她开始尝试安排自己的活动了。

学习本是件苦差事。女儿如今6岁,开始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虽然她对新事物热情满满,却并不是对所有学科“雨露均沾”,探索级别也体现出阶段性特征。我自然不想成为“满嘴经纶”的家长——孩子想着玩儿,家长想着学,这一点父母和孩子似乎天生就是一对矛盾对立体。那么,面对学习中那些难缠和枯燥的环节,我该如何引导女儿找到攻坚克难的力量?

我们常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各种学前兴趣班和课外辅导机构也常以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为卖点,可学了“一身本领”后,上了小学依然是写作业慢吞吞,必须家长陪,没人督促便不知道该干什么,那我们为孩子提前准备的一身好本领该怎么施展出来?

价值感是内在驱动力的根本

看着眼前这个“翅膀硬了”想要另起炉灶的小家伙, 我开始试探她究竟对什么样的鼓励买账,打算“直击要害将其一举拿下”。第一个尝试的办法是“物质激励法”,因为平时表扬得太多了,语言鼓励基本已经不奏效了,所以我计划用物质诱惑她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产生激情,再力图形成好习惯。

上小学了,早上时间紧张,女儿的不紧不慢却一点也没有收敛,早饭依旧是“龟速”。我掏出两粒巧克力豆,告诉她五分钟内喝完牛奶就可以吃,结果是第一天收效喜人,第二天就完败;我还试图用金钱收买她。但她对金钱几乎“零渴望”,我还是枉费心机。

事实上,不是所有孩子都像我女儿这样“清高”,有些孩子喜欢囊中鼓鼓,他们很喜欢赚钱带来的快乐;还有些孩子喜欢竞争,快乐源于成就感。语言鼓励和物质激励只是外在表征,能驱使孩子做起事来激情四射的根源是:通过做事的过程,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快乐和满足。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便是他们认为值得花时间去尝试的动力,这种快乐也同样给他们带来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时刻准备着迎来胜出那一刻的快感,他们渴望的这种感觉就是自我价值感。

通过几个回合,我发现女儿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比别人做得好”。拿语文课来说,上课节奏很快,两个小时的课程基本没什么喘息的机会,中间休息也通常要准备下半节课上要演讲的内容,上半节课讲过的字词,下半节课也会测验,而测验是采取抢答的形式。女儿很喜欢这门课,上课聚精会神,测验时答得快,演讲时语言丰富,这都令她兴奋、激情满满。我常听见她课后跟我说:“我讲得好吧?我还用成语了呢……老师讲的字我都认识,只有哪个字要再学一下。”女儿在这种竞争中尝到了愉悦,从而产生了更强的学习动力。

可能对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来说,价值感一词貌似离他们很遥远,但是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意识存在,就会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要求。新弗洛伊德学派在研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时发现,1.5-3岁的孩子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识的开始,比如要求自己吃饭、穿衣服、讲卫生等;而到了3-7岁,孩子拥有主动性是产生目标等价值感的关键期。

找到你孩子的独特动机 

我时常问女儿,做什么事情会让你得意洋洋?即便没人表扬也感觉自己很厉害?

什么样的感觉会带来快乐?自豪感、安全感还是荣誉感?

到底是什么情绪可以激发你孩子的内在力量?

有人喜欢被尊重;有人忍受不了落后,必须证明自己才行;有些人被冷落后反而另辟蹊径找到突破口;有人会为爱情发奋图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动机。

女儿喜欢乐高,可是每次买回来一套新乐高她都邀请我一起快速拼好,我很奇怪她为何急于拼好而不享受搭建的过程,后来我弄明白了,原来更让她兴奋的是用建好的乐高去讲述她脑子里的故事,搭建过程对她没有特殊意义,她需要的是用搭建好的乐高积木,创造自己脑子里的故事场景、让她的思想有畅游的空间。乐高在她眼中的意义与我完全不同,我想这就是乐高玩具带给她的独特价值感吧。

为孩子制造价值感

除了自我发现,家庭价值感的传递也会给孩子带来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比如读名人传记,建立人生理想等。如果单纯告诉孩子某件事情该如何做,多半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过度干涉。如果令孩子自己发现学习某些知识的意义,完成自身对事物、知识与技能的感知,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建立起连接,就会产生积极效果。

我们需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明白的是:第一,学习某项知识有什么好处;第二,学习是获得快乐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课堂、书本或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自己深入了解周围世界,才能在这片天地自由翱翔。

建立学习与孩子间的紧密连接

 01  建立知识与生活的直观连接

人们习惯用熟悉的框架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带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广场观察地砖,孩子的角度很有趣,他们会用一些新近接触的思维去解释地砖的数量、排列方式或用途。譬如最近常玩图形游戏,孩子会关注有几边形或寻找图形排列规律;如果最近学习用双数来数数,孩子很可能张嘴就来“2、4、6、8……” 以计算地砖数量。他们总会用最近一种学到的“有意义“的方式来代替杂乱无章的思维过程。

孩子在探索世界时不断寻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他们掌握的知识和逻辑,尽力对未知事物做出解释,以此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控制感和安全感,这种带有一定意义审视世界的角度,是一个思维框架,如果在幼年时便搭建好这个框架,今后的学习便是为其添砖加瓦。进一步,如果我们为孩子搭建的是价值框架,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感,用价值感构建生活和学习的方向,就会带来强大的学习动力。

除自主探索外,我们也可以辅助孩子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连接。比如,让孩子说一说某一学科对他们生活的意义?如果深入研究会获得什么?面对那些枯燥的抽象学科,我们向他们解释学科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爱好和生活的意义,也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02  建立学习方式与自身的紧密连接

提高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还体现在给他们一定的学习自由度。 学习有多种途径,让他们用自主选择的、可操作的方式去学习并展示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给孩子更多实现自我价值感的空间。

03  建立学习目标与自身的紧密连接

和大人一样,孩子也需要一定的空间去独立探索和自我整理。在家庭作业或学习计划表中给他们腾出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安排部分学习内容、自主建立学习目标,自主选择权会使他们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放心吧,孩子也不是在孤军奋战呢,人体会分泌很多的“快乐激素”鼓励他们前行!产生激情和活力的“正肾上腺素”;产生愉悦感和镇痛的“多巴胺”“内啡肽”;战胜困难,产生勇气的“催产素”等等都在为孩子的前行保驾护航。动机受激素控制不断得到大脑的拥护和强化,形成内在动机,再形成自我内在激励机制,在没有外在激励的情况下,他们依旧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

内在驱动力是学习活动的终极动力,主动探索和发现事物的价值及意义是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第一步。当孩子们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的时候,我们再将坚强的意志、自控力、专注力等这些必不可少且有点枯燥的重要品格融入进去,整个过程也许就会显得更加愉快且动力十足吧!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