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把学习的节奏放慢,而是给予孩子作为学习者主体的信任,给予孩子学习过程中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文 | 刘慕洁 图 | Catherine Milne教授提供
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做任何事都要抢先一步。因为坚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教育也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孩子们白天上课,晚上回家除了完成作业,还要培养各种才艺:乐器、书法、绘画、运动、阅读、编程……恨不得一样都不落下。周末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赶场似的从一个培训班到另一个培训班。如此紧凑的作息、看似高效的学习,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么?纽约大学的Catherine Milne教授似乎不这么认为。
作为纽约大学科学教育教授、教与学系系主任,Milne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在教与学中的作用、 科学教与学中的社会文化要素等。近年来,她开始倡导一种看似与当今社会发展节奏背道而驰的教育模式——慢教育。
5月28日,Catherine Milne教授在上海优质论坛中发表了题为《慢教育:培养21世纪世界公民》的演讲。在这场由上海市教育学会指导、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和香港沪江维多利亚学校主办、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协办的教育论坛上,既有如Catherine Milne教授这样的学院派大咖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有众多来自一线的老师分享他们的教学实践。菁Kids受邀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在论坛结束后采访了Catherine Milne教授。
快教育vs 慢教育
在介绍慢教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之相对的概念——快教育(fast education)。在Milne教授看来,快教育是从学习者的起点出发,接受挑战,实现既定学习目标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为所有学习者设定同样的目标,希望孩子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反对孩子另辟蹊径,认为那只会浪费时间。
由于学习目标由他人设定(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完成利益攸关的考试),学生不得不选择无视那些可能拖慢进度的问题,学校由此成了一个无法获得有趣体验的地方。
快教育是一种对速度和效率的崇拜,而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学校教育都是如此。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没有时间放慢脚步,亲身体验世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在快教育中,学生只盯着既定的具体目标,几乎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究竟学了什么?
2018年,比利时哲学家Isabel Strangers 发表的《慢科学》激发了Milne教授对慢教育的兴趣。慢教育的倡导者们认为,知识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并影响着该情境。在慢教育中,学习者学习的是对其有意义的内容,从学习者的起点出发,不需要设立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走不同的路径,尝试多种方法来实现目标。这个学习目标可以是感性的,也可以是认知性的,是一个模糊的目标(fuzzy goals)。
Milne教授认为探索问题的过程很有价值,在学习者从起点A到终点B的过程中,问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尤其是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学校应该给学生留有空间去探讨这些问题,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让他们始终在脑子里绷着一根弦:加快速度,我们得尽快实现目标!学校应该放慢教育的节奏,支持学习者来思考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把教育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体验式学习上,以便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这也是21世纪世界公民的必备素养。
用乐高制作一只小猪——体验慢教育
在讲座现场,Milne教授指导在场听众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实践——两到三人一组,用一袋乐高积木制作一只小猪。没有形态要求,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参会者在制作时乐在其中,在完成后的交流和分享环节,大家发现每个小组的小猪都各不相同。
制作小猪的过程又是怎样实践慢教育的呢?
Milne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解释。首先设定制作小猪这个目标,但没有明确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小猪。是圆滚滚的家养小猪?还是威风的天蓬元帅?没有提供任何相关说明,因此你的目标是模糊的。你需要根据你所拥有的材料的特性来进行小猪的制作,你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改变主意并重新制作你的小猪。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团队,通过合作去制作各种各样的小猪。当你完成了小猪制作后,可以与和周围人分享你的制作过程。
通过这个简单的体验,Milne教授让在场听众领会慢教育的魅力并思考其意义。事实上,慢教育的方式实施起来并不困难,比如:不为儿童提供现成的玩具,但儿童可以获得制作物品并进行游戏的材料,他们可以改变材料的用途,也可以重新利用找到的材料——创造力由此而生!
Milne教授认为慢教育可以也应该贯穿各个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学者应该在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上留足空间,让学习者去思考他们的学习,思考他们前进的方向,思考他们作为学习者、作为有创造性的社会公民应该做些什么。
那么如何实现慢教育?Milne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几个慢教育的指导性原则,包括:
- 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 将学习体验建立于现实生活之中;
- 专注过程而非结果;
- 为修改和探索留出空间和时间;
- 使用科技以加强学习效果;
- 支持教师与学习者积极进行尝试。
慢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
在Milne教授看来,老师、学生、家长都是教育的参与者,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着孩子的教育责任。因此,家长也应该积极了解不同的教育模式,了解世界上不是只有从起点A到目标B的快教育模式。家长了解的教育模式越多,才能有契机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成长为未来公民。
此外,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Milne教授在访谈中说:“今天论坛中有嘉宾提到:信任学习者,我们会为他们的成就感到惊喜。我十分同意这一观点,目前的状况是,我们从来都是告诉孩子们应该学什么,而不是信任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这三方都是参与者,甚至可以换个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当成为利益相关者时,标准会由协商决定,每一方对于哪个是最重要的标准有自己的见解。既然学生是其中一方,那么学校和家长有必要听取孩子的意见,通过三方共同协商的方式进行决策。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卖花小男孩的故事: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笨拙地包扎一束玫瑰,一遍遍重来,小男孩的老祖母说:“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把学习的节奏放慢,而是给予孩子作为学习者主体的信任,给予孩子学习过程中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毕竟,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路上,家长和老师是同行者,但永远无法成为替代者。
-E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