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囤了很多绘本?这个亲子阅读秘诀必须了解一下

六一儿童节,各大电商童书促销力度都很大,研究书单、如何凑单,已经成为身边妈妈们的热议话题。热闹过后,如何更好地阅读这些绘本、童书,真正与孩子共享美好亲子阅读时光?作者晓谈在读完Reading Picture Books with Children一书后,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与菁kids读者分享。

文 | 晓谈 编 | Sumin  图 | Pexel、晓谈提供


记得第一次给我家弟弟读《大卫上学去》,我读了封面,然后开始读故事:

“老师说,大卫不可以!”

“大卫,你又迟到了!”

“大卫,快回去坐好!”

三岁的弟弟打断我,他问:“老师在哪儿?”

我看看这几张图画,画的都是大卫一个人,画面里没有老师,老师属于画外音。我解释给弟弟听什么叫“画外音”,可他非要“眼见为实”,一直问我老师在哪儿。

我答不上来。一直读到倒数第二页,终于出现了老师的半个身影,但故事已经结束了。所以我们第一次读这个绘本时,过程不很顺畅。

大部分关心亲子阅读的朋友都明白给孩子朗读的重要性,我也曾在过去的文章中建议像“ 像戏精一样讲故事”(点击阅读《如何培养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加拿大小学老师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但最近读到的一本书——Reading Picture Books with Children(和孩子一起读绘本)让我发现,仅仅朗读故事,我们的亲子阅读只做到了一半!

 (书的封面特地强调是“Read with Children“,而不是”Read to Children”)

这本书的作者Megan Dowd Lambert,是美国Simmons College和Eric Carle儿童绘本艺术博物馆的儿童文学高级研究员,也是2011年凯迪克图书评审委员会成员。她在书中提出的”整书阅读法“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亲子阅读方法,也是她在当地博物馆和学校实践了多年的阅读方法。它打破了传统亲子阅读理念,带我发现了亲子阅读的新大陆——原来绘本可以这样读!

什么是整书阅读法?

The Whole Book Approach,我这里翻译为”整书阅读法“,听起来有点拗口,通俗地理解,就是把绘本看成一个包含文字、绘画和出版设计的整体来欣赏

绘本之所以图文并茂,是因为它不仅作为可以被聆听的文字故事,还是值得用眼睛去观察和鉴赏的视觉艺术。

我们欣赏一个花瓶,可能会欣赏它的造型、大小、颜色、图案、纹理等,而阅读绘本时,同样可以用鉴赏花瓶的艺术思维来引导孩子观察其各个细节,并不断提问,让孩子说出TA的所见所想,进一步让孩子来主导绘本的阅读

你也许会说:这不是看图说话吗? 事实上,“整书阅读法”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运用的是解读图画的能力,主要帮助孩子理解故事。而“整书阅读法” 从绘本创作团队的视角来引导孩子观察和欣赏绘本,包括绘本的形状和大小、封皮和封底的设计、内页图画、字体大小和美术字体的运用、画面设计等,将孩子的视觉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全部调动起来。

视觉思维策略

“整书阅读法” 背后的逻辑,是视觉思维策略。

视觉思维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 VTS)是在艺术教学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在北美很多学校包括幼儿园和艺术博馆馆都采用VTS教学方法来教艺术课程。

VTS的理论来源是Abigal Housen的审美发展阶段理论(Aesthetic Development)。Abigal Housen采用访谈法调查了欧洲中部国家的3000多个成年人。在访谈时,Housen会出示一张图片,然后询问成年人两个问题:看到了什么?眼睛停留在什么地方?经过大量的分析,Housen发现美学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人们的审美水平发展是呈阶段的。

打个比方,看到莫奈的《日出·印象》,低阶审美的人可能只看到了灰色的港口和红色的太阳,但是高阶审美的人可以从光线、线条笔触、阴影、颜色饱和度、创作情绪等各方面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鉴赏观点。

视觉思维策略认为,孩子的艺术审美是可以通过思维训练来发展的。说来其实也并不复杂, 它最核心的方法就是三个提问

①你认为发生了什么?

②你看到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联想?

③你还能看到什么?

这三个提问也是Lambert提倡的“整书阅读法”中,三个最常用的提问。在拿到一本绘本后,和孩子从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来讨论,通过问题的不断延伸,练习和提高孩子的视觉思维能力。

发掘绘本中的艺术细节

Lambert在书中介绍了绘本中很多艺术和设计细节,常常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比如书的大小和形状、书的内页和标题页、字体大小和字体设计等,我们很少会花时间去解读,但如果引导孩子观察,往往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以前面提到的《大卫上学去》这本书为例,当我重新运用“整书阅读法”来和弟弟阅读这本书时,发现这本书里藏着太多可以去讨论的细节!

比如,封面里大卫拿着的纸飞机,和标题图案、封底、内页在设计上互相呼应,是课堂上常用纸的格式;

每一行字体,都是歪歪扭扭的手写体,有的还有被颜色涂改的痕迹,像是大卫写的。意味着这个绘本是从大卫的角度来记录的?

而弟弟一直困惑的问题——“老师在哪里”,其实早就有答案了——老师的半个身影在标题页就出现了。老师的半个身影双手抱胸,看上去有点威严又有点无奈,是大卫心中老师的形象吗?

以上图片依次为《大卫上学去》的封面、封底、内页和标题页

又比如我们随手从图书馆借的一本《My Dog Spot》,是纽约时代畅销书作者Jack E. Levin和妻子所作,一个很简洁的关于小狗的故事。但是,当我引导弟弟说出他看到的颜色、各种“spot” 形状、前后呼应的条纹设计、画面延伸等元素时,这本书的阅读变得非常有趣。

以上图片依次为《My Dog Spot》封面、内页、标题页和正文出现的与内页呼应的条纹图案

如此这类的设计细节在英文类的绘本不胜枚举,发掘这些以前被忽略的绘本细节,像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而令人欣喜的是,优秀的国产原创绘本也有类似的艺术水准。

比如保冬妮所作的《冰糖葫芦,谁买?》这本原创绘本,我和弟弟读过很多遍,在温哥华给孩子们办的故事活动上也讲过好几遍,当我用“ 整书阅读法” 重新和弟弟再读时,仍然收获了很多惊喜。

封面的“冰糖葫芦” 四个字里, 原来藏着两个小葫芦。冰糖葫芦放在一个自行车轮上,这个自行车是谁的呢?封底有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在喂猫,他们和冰糖葫芦有什么关系?和自行车有什么关系?内页和标题页都有一只小猫,不仅如此,每幅画里都有一只小猫以各种方式出现!老爷爷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声字体越来越大,是不是表示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为什么有的对话字体是白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以上图片依次为《冰糖葫芦, 谁买?》的封面、封底、正文出现的不同颜色字体)

读完绘本,还是一起读绘本?

通过引导观察、提问、推理、表达的方式,一本绘本的阅读可以延伸出许多的讨论。这样的讨论,简直像一个“掘宝”的过程。

你也许会困惑:这样会不会影响绘本阅读的节奏?按照文字朗读一个绘本故事,可能需要花5分钟,但是让孩子观察、提问和讨论,有可能5分钟过后,你们还只读完了书的封皮。

我们和孩子读绘本,是为了“读完绘本”,还是“一起读绘本”?Lambert认为,比起“读完绘本”,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才是”整书阅读法“的价值所在。

”整书阅读法“强调引导孩子观察所见,说出所想,并进行互动讨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保持开放性的提问,不去给孩子设立标准答案。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时,我们最好的方式是聆听孩子的观点,而不是急于校正孩子的答案。

Lambert把阅读绘本的过程比喻成“游乐场时间“,由孩子来决定TA想要”玩耍“的地方。比如在讨论过程中,孩子可能对你引导的某个画面或提问并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切换到其它让孩子感兴趣的点,让孩子来主导阅读的节奏,保持像”游乐场“般自由选择的愉悦。

但是,“整书阅读法”也并不等同于对绘本里每一幅画进行长时间的解读,毕竟绘本里的一幅画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而一个完整的绘本可以当作一个艺术整体来讨论。当讨论明显偏离作为一个故事整体的主题时,我们仍然需要引导孩子回到故事的主题来。

一旦把“整书阅读法”的策略引入到绘本阅读中,我相信父母对对于绘本优劣的判断和绘本的选择又有了一个新的角度。阅读优秀的绘本,欣赏绘本艺术,一定是孩子潜移默化提高审美的过程。

从书中摘录和整理的比较实用的十个提问:

1, 为什么这本书比较高(大), 那本书比较宽(小)呢?

2, 封面你看到了什么?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呢?

3, 如果封面和封底有不同的绘画元素,你能猜猜封面和封底的图案有什么关系?

4, 内页的颜色,在书里其它(封面、标题等)地方能找到吗?

5,内页或者标题页的图案是什么?你找到了什么样的线索?

6, 这个字体看上去很有趣(或者很大),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7, 为什么这本书的画面有画框,而其它书没有画框?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8, 这个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发现什么?包括颜色、图案形状、前后呼应等。

9, 这幅画只出现了一个部位(如大人的手、小狗的尾巴),为什么呢?

10, 看到这个页面,你认为绘本艺术家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End-

晓谈

毕业于上海交大,曾就职于上海某三甲医院和五百强外企,现在全职妈妈一枚,家有两个可爱的宝贝。2014年全家移民加拿大,与几位妈妈一起创立非营利组织“温哥华故事妈妈”,倡导儿童阅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