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松绑”,一位佛系母亲的“自然抚养”法则|榜样父母系列

焦虑,已是一种都市病,尤其体现在父母身上。当教育孩子失去掌控感时,当与“别人家的孩子”暗战中遭受挫败时,当发现职场技能在家中无计可施时,每一位父母都成为一座孤岛。事实证明,将救赎寄望于孩子、托付给学校并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我们坚信:家长的自我成长才是教育的原动力。因此,菁kids策划了“榜样父母”专题,我们采访了100位具有成长意识的父母,他们就是身边的你、我、他,他们的故事或许会是父母焦虑症候群的一剂解药。

文 |  Zoey  图|受访者提供


很难把本次受访者曾珊与“职业女性”四个字联系起来,尽管她已是北京顺义Family Farm马术基地庄园的经营者。短短几个小时的谈话中,无论是谈及最初的创业念头,还是此后的商业经营,她始终没有显露出半点职场野心。整个创业历程的宗旨简单而唯一,就是陪伴女儿。

跟孩子成为一个team

走进Family Farm的接待大厅,左边靠墙处摆放着两个5层的置物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奖杯和荣誉证书。迎面所见的墙壁上挂着马场会员的荣誉榜,排行第一位的就是曾珊的女儿宋雨宸。

上面的介绍文字这样写道:“宋雨宸,2008年出生,2015年接受马术启蒙训练,2016年开始在国内各大青少年马术赛事中崭露头角。截止2018年10月,累计获得国际马联、中国马协、北京马协等赛事的冠、亚、季军30余次。”曾珊告诉我,置物架上奖杯正是“姐姐”宋雨宸的。

宋雨宸是曾珊的大女儿。十年前,还在孕期的曾珊辞去了IT行业的工作,专心在家育儿。那时候她就已经想好,要成为一个“朋友型”的妈妈,跟孩子做朋友,并且与她无话不谈,总之就是“一个team的”:“我很在意这种参与感,觉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结果只是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如果一味地追求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尽管道理都十分明白,但真正做起来,却没有想象中顺利。

初为人母,紧张又兴奋的曾珊总不自觉地带上主观的“妈妈意识”,她希望女儿可以像她,没有太多棱角,处事淡然、性情温和,因为那样会比较快乐。但随着宋雨宸长大,曾珊渐渐发现,女儿和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她性格较为沉稳内向,情绪极少显露,时常让人捉摸不透。

为了让孩子有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曾珊决定让宋雨宸参与一项体育运动,最好是户外运动。尝试过游泳、击剑、花样滑冰、舞蹈等等之后,宋雨宸选择了马术。

曾珊回忆说,雨宸似乎天生就有与马的交流能力,从练习马术那天起,只要她坐在马背上,就完全沉浸在与马的交流当中,有时教练叫她都置若罔闻。

“这么冷的天,她在户外训练一整天都不觉得累。练完后还要回马房棚里照顾她的马,每次都不舍得离开。”听完曾珊的话,我打开手机看了一下此时的气温,北风5级,零下12度。曾珊介绍,在场地障碍训练中,宋雨宸也很少遇到她不能驾驭的马匹,对马的步伐总能精准掌握。“教练说这是从娘胎里带与生俱来的,后天训练不来。”

天分、合理的训练加上对马术的痴迷,宋雨宸在短短3年内成绩突飞猛进,斩获国际马联、中国马协、北京马协等多项大赛冠军,成为马术界圈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在宋雨宸训练和比赛期间,曾珊的陪伴从未缺席。

起初,她只是站在马场外围观的一位普通母亲,每天与女儿的交流的时间不过是接送的路上和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2年前,为了离女儿更近一些,她考取了国际马术比赛的裁判资格。

2018年初,为了更进一步地支持女儿训练、推广马术运动,曾珊决定入股宋雨宸所在的“好骑士”马术俱乐部,参与到运营管理中,并在原马场的旁边合股开了一家更专注于基础教学的新马场,取名为Family Farm。

在我的生活中,家庭永远是首位的。从我成为母亲那一刻起,就决定做一个好妈妈。我常说,女儿一岁,我这个妈妈也就一岁,她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将新马场取名为Family Farm,正是希望将我的家庭理念传递给马场的会员家庭。”

父母需要把自己藏起来

对于妈妈与自己是一个team、为了她投身马场经营的事情,宋雨宸似乎并不知情。“她可能有所察觉,但我们从来不说。我不希望她知道我这么做是为了她,这对于她的性格塑造没有好处。如果是善良一点的孩子,他会有压力;反过来,孩子可能会觉得这是父母应该做的。”

在曾珊看来,父母的付出应该像一只无形之手,尽可能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发现自己、成为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附加任何情感、道德因素。

此外,曾珊也十分注意家长对孩子价值观的引导。

记得宋雨宸小时候,有一次她与爷爷奶奶等长辈一起吃西瓜。老人把最中间的芯留给了她,并告诉她说这是最好吃的部分,好吃的都会留给她。“对于我来说,我会把那块西瓜给她,但绝不会告诉她这是最好吃的部分,她只需要知道这个东西好吃就行了。不然的话,久而久之她会认为,好吃的都应该是我的,好东西是很容易得到的,这是非常错误的信号。”

小孩子没有什么分辨能力,大多数时候是从家长给出的信号中感知世界。如果家长传递出信号的不正确,很容易将孩子带到一个不真实的环境中。”曾珊就曾有过相似的经历。

在她年幼时,她曾跟随留学生父亲来到前苏联生活了一段时间,由于前苏联的纸币面值很大,去趟菜市场可能会花掉上千元,这使得她对钱的概念产生了偏差。回到北京后,有一次她与母亲逛友谊商店时,看到一个标价2500元的黄金项链便觉得很便宜,嚷嚷着要买。

“家长的爱可以是无私的,但绝对是有价的,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去尊重每一个人的付出。”一方面要将自己藏起来,另一方面又要让孩子尊重家人的付出,这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蕴含着曾珊的育儿智慧。她认为成为隐形父母,就是只在最基础的普世价值观上引导孩子,不过早地干预孩子的成长,过多地传递信号,而要让他们自己去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

给孩子“松绑”

曾珊的性格很温和,待人和气,给人一种不急不躁、无欲无求的感觉,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就是很“佛系”。但成为“佛系”母亲之前,她也曾有过“放不开”的时候。

在宋雨宸一两岁之时,初为人母的曾珊带着很强的主观性,希望女儿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所以当宋雨宸达不到她的要求和期待时,她也会将失落和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女儿。

内向的宋雨宸很少在外人面前哭闹,表达不满的方式就是跟母亲拧着干。在她两岁半左右的时候,曾珊觉得自己快要疯了,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将女儿的情绪捋顺。

转机反倒来自曾珊的“妥协“。她开始接受女儿与自己想象中不同,接受她内敛的个性,接受她不爱穿裙子、不爱跳舞。“当你真正用心观察孩子的时候,你不会用自己标准中的条条框框去苛求他,你要做的就是给他一个边界,在这个边界内希望他自由自在,天马行空。

在为人母的十年中,曾珊看过了太多所谓育儿的“经验”和“为孩子好”的家长,“他们所做的‘好事’其实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比如天气太冷不让孩子到户外运动,看似为了孩子好,其实是人为地拿走了孩子生活中的东西,因为冷空气是他必须要承受的,现在不承受以后也要承受。”

再比如,一些家长不愿意孩子到泥地里玩耍,怕弄脏衣服。可衣服脏了不过是小事,洗洗就好是可以洗干净的,但是让孩子失去了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这就太得不偿失了。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是跟随他们孩子自己,而是跟随社会。他们过早地将太多社会属性带给孩子,让那些条条框框束缚住孩子,反而会伤了他们的天性。”

理工科出身的曾珊,对当下的社会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她看到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取代人,不禁想到女儿,她长大后,必有大批工作岗位消失不见。她常常反思,到那时候,现在这套社会法则还行之有效吗?

“我想传递给家长的理念是,一定要想明白什么才是真正为孩子好。未来无法预料,家长不应该把现行的一套理念、甚至是有可能被未来淘汰的理念套孩子身上。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会生存技能,然后在社会中找到他们的位置。”曾珊说。


2019菁北京国际学校博览会(JISE2019)

2019年2月23日、24日

北京嘉里大酒店

家庭报名通道启动

购票请扫描或识别海报中二维码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