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 “孤独的疯子”|刊首语

We Are Not Lonely Lunatics

每年《菁kids》都会抽出时间和版面邀您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从我们自己,到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人……你要知道,在生活和健康这条路上,我们都不是“孤独的疯子”。

文|Toni Ma马春蕾  菁kids创始人兼出版人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菁kids内容团队得以暂时从这期杂志的采编工作中抽身小憩。而纽约当地时间10月2日中午,一名大一留学生在地铁进站时从月台跳入轨道,当场身亡。这是纽约大学今年第二起已知的中国学生自杀案。

时空远隔万里,这一事件却与我们菁kids的读者社区息息相关。如果这个18岁的年轻生命没有戛然而止,那不正是我们无数家庭视为榜样并为之奋斗的教育目标吗?

关于这一事件,美国《世界日报》中文报道中写道,“耶鲁大学曾有一项关于抑郁症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留学生中明确表示有抑郁症倾向的比例高达45%,而美国学生仅有13%”。文章还提到,来自美国和澳洲大学的调查和研究显示,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下形成的“特定文化”使中国学生更易产生焦虑情绪,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以及中国文化里潜在的“成才”观念让留学生不愿找学校的心理中心交流,这些都导致了那些“跃入龙门”的中国孩子更易遭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困扰。

十四年前的冬天,我第一次遭受多日彻夜无眠的煎熬,从最初白天整日不愿出门,到后来有了无法遏制的念头,想从24楼的公寓窗口纵身一跃……幸而新婚的先生Mike及时发现,我不“仅仅”是“累了,不舒服”,他握住我的手说:“亲爱的,你病了,咱们需要去看心理医生!”那个从小被教育“做人要坚强乐观、永不服输”的我,当时年纪还不足30岁,自然不愿承认自己病了,而且还是心理疾病,因为在潜意识里,那不就是承认自己“疯了”吗?

幸运的是,在Mike的帮助下,我挣扎着度过了长达三个月的黑暗。他竭尽全力地帮我重回生活常态,用新的运营项目逼我回归工作。他让我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挽救那个还未开始就要夭折的新刊,让我重拾自信,看到阳光……

我原以为那只是一次不会重复的意外或噩梦,直到抑郁的“黑狗”隔三差五地回来找我,间隔一年、两年、三年不等……我不再抗拒去看心理医生,接受咨询、治疗,坚持自我康复;我不再认为自己“疯了”,而是接受并坦然面对“抑郁这条黑狗”将是我的“终生挚友”。从小范围向最亲密的朋友坦陈自己病情,到向员工、客户公开自己的真实状况,并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作为与工作和生活并重的日常之事。就像我关注的心理健康类公众号“渡过”的创办人、新闻媒体人张进老师说的“知行合一,渡己渡人”那样,我们携手一起渡过。

所以,每年《菁kids》都会抽出时间和版面邀您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从我们自己,到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人……你要知道,在生活和健康这条路上,我们都不是“孤独的疯子”。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