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就去英国留学?家长说:我们经过深思熟虑

“我们学生物都是画的,五颜六色都是画的,我的妈呀那我还能忘吗?”


文|闻琛   图|Unsplash


见到Max时,这个头发微卷的杭州小男生刚补完课。从四年级决定去英国留学开始,他就每天坐高铁来回沪杭,上这样一对一的私教课了,有一次还不小心一路睡到了合肥。

我们起先是惊讶于他父母的放手程度,但对于之后需要只身前往英国留学的Max来说,这样的“预演”似乎也顺理成章。如今,在经过“国内机构补课——语言学校强化——当地小学过渡”的洗礼后,他终于如愿被心仪的英国私立中学录取,只是放假回国时还会继续补课,因为“跟当地学生还是有差距”。

上海男孩George开学要读英国中学的第一年(相当于国内的八年级或初二)。他在国内时就读于公立名校,去年4月正式开始留学生活。说到送孩子出去留学的原因,George的妈妈提到了他们最看重的三点:英国私校一流的教育资源、留学对男孩儿全方位的锻炼,以及未来考上国外好大学的更大可能性。

George现在最喜欢的一门课叫Design Technology。在这门课上,学生可以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做一个项目,从设计、材料选择到加工,直至完成作品,而学校能提供专业的机械设备和各种各样的材料,当然还有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

Max和George都是典型的低龄留学生。

据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Independent School Council,一个为英国1300多所私立学校代言的非营利性机构,下辖七大私校联盟)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ISC CENSUS AND ANNUAL REPORT 2018)显示,在所有就读于ISC学校的外籍学生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有9008名,其中的7297个孩子是独自在英国上学,占总数的81%。

自该组织开始统计这一数据的2007年起,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人数就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

资料来源:ISC CENSUS AND ANNUAL REPORT 2018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像Max和George父母那样的家长,让孩子在羽翼尚未丰满时就去英国留学?与另一名小留学生乐乐和她妈妈的对谈,让我们对此多少有了些了解。

身边朋友影响:计划提前,方向转变

小学就读于公立学校的乐乐,原计划只是出国读大学。初中考入浦东一所知名的双语学校后,身边出国的氛围一下就浓了起来,用乐乐自己的话来说,“每学期都会有几个同学出去”。

这时,家里的规划也从“出国读大学”变成了“去读美高”,但妈妈又担心美国“太开放太民主太自由”,对于尚未度过青春期、还不能明辨是非的孩子来说还为时过早,何况还有令人揪心的枪支问题。

六年级寒假时,乐乐去剑桥大学参加了一次冬令营,当时天气寒冷,吃得也不好,所以她并不喜欢英国。

转机发生在与去英国留学的小伙伴交流之后,据小伙伴说,其实英国天气没那么糟,可以骑马上课或者和松鼠一起上课,宿舍里还能养狗——乐乐被这些细节点燃了,“顿时就感觉比美国还酷”。

正巧妈妈也有几个朋友的孩子去了英国,放假回家时一个个出落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一个原本很内向的孩子甚至开始拉着家里老人唠嗑,身体也因为参加很多运动而变得强壮。

乐乐母女俩原本就都挺喜欢英国文化,听到身边朋友如此正面的反馈,便开始有了去英国私立寄宿学校上学的想法。

学校管理细致:女儿被照顾得很好,妈妈被邮件“轰炸”

经过大半年的准备,乐乐申请了四所学校,其中三所女校、一所男女混校,全部拿到offer,最后选择了女校唐屋中学(Downe House)。

之所以选唐屋,倒不是因为它是凯特王妃的母校,而是访校时的一些细节打动了乐乐妈妈,比如:吃饭的餐桌是铺着桌布的优雅小圆桌,校园里见到的每个孩子都会主动跟访客打招呼,等等。

入学后的事实也证明,注重细节的唐屋的确对女孩子们关怀备至。

宿舍里有专人照顾姑娘们的生活起居,饮食为女生量身定制,丰富均衡。“食堂是真的好吃,不是只有土豆泥,不会让你节食,一天六顿饭。”为了改变我们对英国食物的刻板印象,乐乐特别强调。

安全上,出入有门禁,即便是到了假期由父母接回,也需要提供详细的行程安排,告知航班号、预定的出租车车牌号和司机的联系方式。

此外,学校还保留着一些非常“不现代”的传统,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许看手机、每天晚上会有15分钟的时间只能开着床头灯看书。

“我们学校社交媒体晚上七点后开放,Netflix八点才开,但正因为这样,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会很多,真的是面对面去聊天。”说起宿舍晚上的活动,乐乐讲得眉飞色舞,“比如每周三、五、六、日可以带着被子,去house的客厅集体看电影。那里放着懒人沙发,宿管老师会做好吐司、爆米花、巧克力、大匹萨,然后我们就边吃边评头论足。情人节的时候看搞笑爱情片,看到渣男全体开骂,看到甜的地方就一起起哄。”

周末,学校也会组织姑娘们去伦敦看展览看演出,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妈妈也会及时收到有关女儿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邮件,知道最近孩子在干什么——这对于孩子远离自己,通常又有些“信息焦虑”的中国父母尤为重要。

除了电子邮件,学校还寄送纸质的邮件、手写的卡片,乐乐妈妈非常赞赏这些与现代生活保持一点点距离的方式,认为这些仪式感承载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交流。

像唐屋这样的英国私立寄宿学校,因为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一套相当成熟的管理制度,能充分照顾到孩子和家长的需求。“我们俩都只是偶尔想到对方,哎,我还有个妈,我还有个女儿。”说起自己和妈妈的状态,乐乐戏谑道。

全人教育: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乐乐入学时是十年级,而英国的中学课程GCSE从九年级就开始了,这意味着她需要把前一年的课都补上。好在学校安排周到,会专门为像她这样的学生开一个班,无偿补课,并把前一年的所有资料都拷贝一份给学生,便于她们自己在课外复习巩固。每个同学还都有一位指导老师,他们会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状态,对科目安排和时间管理提出一对一的建议。

正是因为有这样强有力的支持体系,乐乐很快就把错过的功课补了起来,第一学年结束时考试成绩优异,老师的评价是“根本不像是只读了一年的”。

GCSE选课的自由度很大,乐乐就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自己喜欢的科目上,选课也是相当“任性”地只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比如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英语文学等。因为对社会学和心理学感兴趣,她还自己买了书开始自学。

说到与国内学习和考试方式的差异,乐乐的总结是“从应试到真正理解、从标准答案到大段阐述”。

“我们学生物都是画的,五颜六色都是画的,我的妈呀那我还能忘吗?学个心脏,学校就让你戴上大护目镜,自己动手解剖羊的心脏。化学课就是靠做实验,真的动手去做实验,你学什么他就让你做什么。火焰是什么颜色的,根本不用背,考试的时候就会在脑子里浮现出来。”

因为有兴趣,她的科学成绩现在是全班第一,数学拿了金奖,还去参加了数学竞赛。

学校还很注重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历史课上学到冷战,就会组织学生去俄罗斯,学了地质地貌,就带孩子们去冰岛实地考察。

除了学业,跋山涉水徒步远足也让乐乐印象深刻。

“每人背一个大包,帐篷睡袋都装在里面,每天走30公里 6个小时,自己看地图规划路线,不许走公路,只能走小路。”回忆起某一雷雨之夜在山坡上扎营的经历,乐乐说,“当时感觉帐篷快要被风刮倒了,基本一夜未眠。好不容易雨停了,能好好睡一会儿了,又被羊叫醒了,因为我们就住在一个农场边上。一醒来,看到有10个鼻涕虫在头顶上,还得把它们一个个弹出去,再把帐篷背回学校。”

尽管那一次远足把乐乐她们累得到学校后倒头就睡,但是一路识别各种羊粪、马粪、狗粪,以及各种植物的经历还是让她津津乐道。

这一年,乐乐还有了第一次去幼儿园做义工照顾小宝宝的经历,有了第一次拍宣传片并自己剪辑出微电影的经历,还有了每周五上烘焙课的欢乐时光。

说到择校,乐乐和妈妈都强调了实地访校的重要性:“学校一定要去看,有些学校学术很优秀,但人可能会比较冷冰冰,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感受。 ”

去英国低龄留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找到好的监护人。乐乐的寄宿家庭是一对退休后从城市搬到乡村居住的英国老夫妻,她叫他们“爷爷奶奶”。碰到学校有三天左右的假期而乐乐又不回国时,爷爷奶奶就会带她去逛古董市集、去镇上看电影,也会带她去看自己儿子做的互动剧,并告诉她“这个仙女是我哪个哪个孙女演的”。

“她很开心,我们也很放心。真有什么不好,可能就是家里老人看不到,但现在视频也很方便,基本两个月也能见上。”乐乐妈妈说。

-END-

菁kids 2018 10月刊 《少年留学纪》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选择与坚持,是身为家长的必修课?
|封面故事|
初中留美:两个家庭权衡与抉择的故事
关于低龄留学,学校老师怎么说?英伦求学之路

要不要低龄留学?家长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父母社区|
低龄留学, 对很多孩子都是过早的选择题
什么年龄最适合留学?
低龄留学,一个小马过河式的故事
家庭公路旅行:敢问路在何方
|美食|
一道菜搞定孩子一餐饭
|话题|
习乐之路,相携相伴便可风雨兼程
|父母笔记|
安全的边界
|父子说|
你玩乐器吗?
|在读|
关于亲密关系的科学
|看世界|
从上海到暹粒,探寻废墟之美
本文原载菁 kids 10月刊《少年留学纪》,印刷版于2018年10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