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好公司的父亲,更懂得养育孩子

Senior and Junior Entrepreneurs

上周我们分享了小小企业家俞皓蓝的创业故事(点击查看),这位“商业奇才”背后,也有一位引路人——他的父亲俞恺。身为公司经营者,他也深感经营公司和养育孩子有着共同之处,如何坚持原则、如何让经验变成真正的智慧、如何平衡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许多话虽是陈词,但绝非滥调。

图、文|俞恺  封面图|Joshua Ness

漫画|Brightly Shen


俞恺:
70后,经营公司和家庭,健身,写作。

创业的第二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养孩子和开公司,当时的我都是新手,两条线走了不少弯路。但我逐渐在这样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观念。经营公司和教育孩子在很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世界著名投资机构桥水公司创始人达西奥在他的著作《原则》里,通篇强调原则的重要性,我深以为然。以教育孩子为例,为人父母者天性中都带着“爱”孩子的特质,也都不可否认的有着“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但是无论多么爱,多么期望他们能够成功,我们都要在自己内心设定一些原则,比如:绝不能因为爱而剥夺孩子自我担当的能力,绝不能因为希望他能得到所谓的成功而拔苗助长,绝不能因为我们给孩子提供了不错的生活条件就随意支配他的生活等等。

经营企业也是如此,我教孩子善良,也要求自己的企业不作恶;希望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乎别人的存在,有礼貌有教养,也要求自己的企业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要求自己的企业要有社会担当与责任;希望孩子能够爱护自己,也在心中设定保护企业的原则;希望孩子能在学习生活中“损友去,益友来”,也设定自己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希望孩子能在体现团队精神的时候保持不流俗的坚持,也要求自己在做决策的时候不独断,但要有理据。

十多年过去了,创业给了我前所未有的经验与体会。有本名为《从0到1》的书中说,能够撑过五年的创业公司只占创业公司的30%,而我一直觉得,不论一家公司是否撑过了最初的五年,它被经营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在创业。企业经营,夸张一点就如孔子所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养育孩子又何尝不是?我的两个孩子都过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时期,但是亲子教育的探索仍充满全新的思考和挑战,需要父母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和坚持去应对。我不断总结自己在创业中得到的经验,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

首先,要改变做事情趋利避害的本能,主动拥抱痛苦和麻烦。

我原本以为经验加上反思就可以生成智慧,现在发现更准确的表达是——生活中遭遇到的痛苦加上深刻的反思才可以生成智慧。反观过去的失败与成功,都与是否正视痛苦有关。我曾经视客户的投诉为麻烦和痛苦,采取逃避的态度,最终失去了客户。我也曾因为正视麻烦,连续26次拜访一位客户而收获了肯定和机会。我想告诉孩子,事业中的痛苦和麻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逾越,有时候往往只要再坚持一小会儿,就能成功地克服。在遭到拒绝的时候还能把它当成一种可以重新开始的乐趣,当成一种能够实现自己成就感的挑战游戏。

对孩子们来说,竞技体育就是目前他们需要面对的最大的“麻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比赛失利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打击、面对强者如何找回勇气和重振信心、团队磨合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在经历不断重复的失败、失落、战胜对手或者是战胜自我的循环后,我相信未来创业道路上的挫折将无法轻易打垮这些年轻的运动员们。这也是我为他们在成长道路上选择这些“麻烦”,陪伴他们风雨无阻地共同面对“麻烦”,经历“麻烦”的原因。

其次,不仅要有感恩,还要心存图报。“感恩图报”才是彻底的感恩。

当年我读稻盛和夫的《活着》,从他那里学会了在心中常念“南无南无,谢谢谢谢”。我对着自己的家人、合伙人、员工、客户、监管者,心里总是念着这几句话,感谢他们让公司不断成长。后来我意识到,除了心里的感恩之外,更需要主动去考虑如何报答他们,如何把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成长结合起来。

我每天都要花一点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报答他们:也许是更好的激励机制,更好的待遇与福利,更好的客户服务,更及时的反馈,更顺畅的合规,更温情的陪伴,更坦率真诚的交流等等。

当年创业,懵懂的我与所有同时代的中国人一样,遇上了百年难遇的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而除了天时和地利,“人和”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是贯穿在企业开创和经营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我的体会就是要确定一个共同的利益,在这个利益下,企业家要与合作伙伴、员工、客户、监管者达到动态平衡。

要达到和而不同,必要的妥协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多地倾向于情理上的妥协,而缺少在制度上的约定。我在刚创业的时候,有些原则问题没有跟合作伙伴讲清楚,最后大家都觉得为对方做出了牺牲,彼此都觉得情感受到了伤害,以致于后来分道扬镳。多年之后再来想想,其实完全可以通过确定一个共同利益,并在制度上进行约定来化解矛盾。

我逐渐体会到,在企业经营这个层面,所谓的“和”,不是简单的一团和气。企业的和,是在各方关注的利益能达到共赢之后取得的和谐。合伙人要有合理的分红,员工要有优渥的薪水,客户要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监管者要有依法守法合规的企业,只有满足了各方的利益,才会彼此相容,和而不同。这是一个因果关系,不能倒置。我觉得有些文章片面强调一些成功企业家是一个专制的“大家长”或“具足狼性”,这种管中窥豹的观察,是看不透他们的人格特质的。我和妻子对孩子们的教育自此有了不同走向,她希望孩子们温和谦让,充分顾及他人感受。而我则认为“感受”并不是最重要的,内心秉持感恩图报的善意,则无需惧怕和而不同,无需妥协。我推动孩子们面对冲突勇于说“不”,并且让他们知道父母对于“感恩”与“人和”理解的不同。

最后,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Think Big”, 想一想是否能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有所贡献,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所贡献。要想在高处,然后以匠人之心去细细打磨,脚踏实地。

满满学校最近有一个活动叫YED,Young Entrepreneur Day,小小企业家日。我惊讶地看到这些通过两个月学习就尝试创业的小企业家们做得还真有模有样。商业计划书中对财务规划、产品设计开发及原材料采购、市场营销方案、甚至消费者调研都阐述得头头是道。其中上缴25%收入所得给学校和班级公共财政的这一规定,强制小企业家们面对和接受商业活动的“感恩图报”,堪称逼真。

满满通过对原材料成本、时间成本、市场潜力的几番试错,最终敲定了一个被我和他妈妈称为“义乌小商品第一桶金”的创业方案。就在他制作完毕所有产品准备开卖的时候,我提醒他创业不只是“做东西拿去卖”,还要站在更高角度设想全局——目前看来他连一个商品展示设计都没有,这让他的商品看上去非常廉价。此时的满满刚完成165瓶共计一万多颗“水宝宝”的养育、包装和成品工作,精疲力尽。但这就是企业家,要突破“我终于把产品交货了”或者“我只负责销售”等等的职责局限,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推动全局,然后又深深扎根在每一个细节中——最终满满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制作带有灯光效果的产品展示舞台。当他觉得顾客不会注意LED灯粗糙的固定效果时,我告诉他乔布斯会检查苹果电脑的电路板,因为他坚信充满激情的工艺就是要确保隐藏的部分也要漂亮。在反复多次最终买到合适的热熔胶棒,并哭泣一场后,满满拿起热熔胶枪完成了最后的LED灯固定工艺,粘连处表面光滑平整,达到“匠人精神”标准。

通过这一步的突破,之后他又举一反三,站在顾客角度自己摸索了好几项优化购物体验的方法,比如放置大小和位置适宜的二维码支付台卡;并且在实际经营中收获了熟人口碑营销和女性心理营销的宝贵经验。这门创业课用事实教给他“付出”和“回报”,“想得全面”和“做得细致”,带给了他深深的成就感。

有些道理,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才知道它是陈词,但绝对不是滥调。

-END-

菁kids 2018 9月刊 《创业父母》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孩子,赋予我们创业的灵感

|封面故事|

侯唯唯:乐高的隐喻

王慧:张弛有道的设计人生

杨海:海龟奶爸和他的无添加肉丸

|父母社区|

硅谷夏令营,一个家庭的同步探索

硅谷创业实习生

论秀才娘亲是怎样被逼成厨神的

妈妈,我们别喊了!

|菁沙龙|

亲子关系中同理心的力量

|美食|

亦中亦西、简单百搭——三道土豆魔法菜肴

|话题|

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电影节:在失败中学习成功

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电影梦在这里萌芽

|父子说|

创业老兵与小小企业家

|在读|

如何陪伴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

|看世界|

跨越半个地球去泡公园骑单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