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父母》 | 菁kids上海9月新刊导读

《菁kids上海》2018年9月刊内容精彩呈现:

 | 编者按 |

孩子,赋予我们创业的灵感 

如果说有哪个群体最不为假期所动、最需要坚持自己的节奏,恐怕就得数正在开疆破土的创业者们了。很多创业者一说起自己的创业项目,言语间流露出的关切与骄傲就像在说自己的孩子——创业和养育孩子都是极为耗费心力的事,有挫败的时候,但也有带来极大满足感的时候。

“创业父母”是一个颇有些特殊的群体,既是创业者,同时又已为人父母。某种意义上,父母的身份往往还是促使他们开始创业的推进器。

| 封面故事 | 

侯唯唯:乐高的隐喻

侯唯唯从美国顶尖理工学院伦斯勒理工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做过建筑师、策展人,在美国创立了人民建筑基金会,推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方向的跨国文化交流。而Playable Design作为一个儿童创新教育项目,可以看作她多年工作的一个凝炼。

“这一代孩子长大后,会迎来一个创造力大爆发的时代。”侯唯唯说。从英雄之旅的观点去看中国,她认为下一代人中将出现一场真正的“文艺复兴”,需要时间,但已初见端倪。而她想做的,是寻找通向未来的种子,把种子交付给儿童。

王慧:张弛有道的设计人生

创业,似乎从来都是一件与时间和机遇赛跑的事,充满剑拔弩张、歃血为盟的张力。但在艺术教育品牌“素希”的创始人王慧身上,我们却找不到太多“干练”、“进取”这类职场女性有意无意间向外界展示的特质。

王慧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当妈妈之前在上海和哥本哈根的知名设计公司做了多年的建筑师。有了孩子之后,不想再回到不舍昼夜的建筑师生活,便转行到留学机构为艺术生做留学申请和教师管理。如今,她承接上一段工作经历,开始了创业生涯。

杨海:海龟奶爸和他的无添加肉丸

在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海龟爸爸带着小海龟随洋流迁徙,一路上对小海龟悉心照顾,这让杨海颇有些心有戚戚,也是他把自己的肉丸取名为“海龟奶爸”的原因。

这份源起女儿、充满爱意的热情与执著让杨海在“无添加肉丸”的创业之路上越走越远,正如他所说:“作为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我们需要更高的标准——不仅仅是满足合法的最低水平。希望有一天家长们给孩子买的都是健康的零添加肉丸、肉肠。”

| 菁沙龙 |

亲子关系中同理心的力量

为人父母,是不是经常会因为孩子的胡搅蛮缠而恼羞成怒?如何与孩子沟通才能让彼此的诉求和情感都顺畅地流动起来?近期,组织心理学博士、康奈教育联合创始人Helen Chen应邀做客菁kids线下沙龙,与现场家长一同探讨了同理心在亲子关系中的运用,并分享了建立亲子连接的方法。

| 话题 |

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电影节

在失败中学习成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上一学年,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举办了第二届电影节。出人意料的是,即便是没有学过IBDP电影课的低年级学生也拍摄出了足以令人称赞的作品,甚至还有作品入选了“亚洲青年电影节”(Across Asia Youth Film Festival)。

在过去的两年间,学校一直尝试着给低年级的学生们创造摄制电影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玩电影”的乐趣所在。为了更好地了解该校的电影社区,菁kids邀请到学校电影课老师Wesley Pantoja,及三位获奖同学Ian、Karissa和Rabia接受本次采访。

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

电影梦在这里萌芽

今年,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开启了其第一届电影艺术节。作为发起人,学校的戏剧课老师Ms. Kassi Cowels热爱电影,也深知电影是如何表达并反映生活的。她希望通过这一媒介让学生们探索复杂的技术与想法,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术课程之外的合作平台。

虽为初次尝试,这次电影节却调动了几乎全校学生的参与。借助学校提供的这一平台,不少热爱电影的学生凭借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来自十一年级的Alina吴雨桐便是其中之一。

| 父子说 |

创业老兵与小小企业家

父亲俞恺曾在养孩子和开公司这两条线上走了不少弯路,但逐渐在这样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实经营公司和教育孩子在很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正如他所说:有些道理,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才知道它是陈词,但绝对不是滥调。

儿子俞皓蓝参加了学校“小小企业家”活动并且拔得头筹。“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拥有自己的钱财是个美梦般的事情。”这一美梦成真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

 

| 在读 | 

如何陪伴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

我们常常谈教育投资,而陪伴孩子阅读是对孩子最简单、最可行也是成本最低的教育投资。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是一个方面,做父母的如何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帮助你的孩子阅读》(Help Your Child to Read)这本书是写给家长的实操手册,重视阅读的愉悦感、持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是本书带给我最大的体会。

| 我的家在上海 |

来自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

Jackson一家

“我的名字是Simon Jackson,我家有四名成员,分别是一儿一女、妻子和我。我的孩子就读于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我是英语、影视和戏剧老师,妻子是英语和知识理论老师。我们总是想体验世界另一个地方的生活,我们知道我们想去亚洲,但不确定该选哪个国家。直到上海的就业机会出现时,我们高兴地接受了。现在已经是我们在上海的第四年了。”

 

| 父母社区 |

硅谷夏令营,一个家庭的同步探索

文 | 李梓新

点击图片阅读

斯坦福大学在夏天基本就是一个大夏令营。里面各院系、各座小楼小角落分别开出了自己的summer program。光在路上可见的小旗就有数学、科技、爵士音乐、DesignThinking等等课程。再加上校园里一路被挥舞的导游旗带领参观的中外学生,平日里占据校园的大学生不见了,恍惚之间这是一个少年乐园。

美国夏令营为日益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提供了一种集体居游的机会,无论是每天需要接送的Day Camp,还是完全可以把孩子扔进营里一两周的全托营,家长都能找到时间和机会畅游周边。

硅谷创业实习生

文 | 竞波

家在硅谷,孩子的爸爸又在这里做创业投资,所以,家里家外,创业的故事天天有,躲都躲不开。这样的环境,对小女儿来说,可谓如鱼得水。

创业,说到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实现的过程,其中的挑战和成就感令创业者乐此不彼,也让硅谷的很多孩子对传统学校丧失了耐心和兴趣。毕竟,这些创业特有的能力,有几个是课本上能学到的呢?只有亲身参与进去,才能得到培养和强化。甚至,失败越多,对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论秀才娘亲是怎样被逼成厨神的

文 | 道道


作为一名以阅遍世上闲书、耕尽天下墨田为己任的女子,做饭这件事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人生里一直被我屏蔽,非不为也,实不屑也。

直到儿子嗷嗷待哺,厨房清锅冷灶,我面临着to do or not to do的终极拷问。我问自己,你已经习惯了地沟油,能忍受儿子一肚子不明成分吗?不能。你可以下了班找个馆子坐下点菜再等着上菜,你儿子有这闲工夫吗?没有。你可以吃书屙字心满意足,你儿子也可以不食烟火吗?不可以。

痛定思痛之后,活到38岁的秀才娘亲不得不扔掉书本穿上围裙,搁下笔杆举起铲刀,用来自书本和网络的庖厨知识伺候起儿子的五脏庙了。

妈妈,我们别喊了!

文 | 芮娅

麦子出差一个半月,我不得不颓废地承认自己精神体力都接近了崩溃边缘,跟MJ说话的时候声音也不由自主地拔高了好几个音阶,事事看在眼里都变得脱离轨道,不可容忍,一定要一喊为快,彻彻底底沦落为“吼妈”一族。

6岁的MJ是个感情极为细腻的孩子,每次我放声“咆哮”的时候,他都睁大眼睛抬头看着我,沮丧地轻声拖着长音说:okay……然后默然离去。在一次我和MJ互吼风波后,我决心斩草除根。MJ说:妈妈,我们别喊了!我们是Family。从此以后,我们都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对彼此的承诺。

| 看世界 | 

跨越半个地球去泡公园骑单车

十天的行程,算不上“惊艳”,甚至还有些许遗憾,跨越半个地球去泡公园骑单车也是够奢侈的。但旅行不就是要让自己愉悦吗?

亲子行,就是大人和孩子都感觉舒服的旅行,就是去“另一个地方生活和发现”。而那些可能在孩子心中悄然播下的“种子”,或许就都在这漫无目的又生气盎然的“遇见”里吧。

| 超·爱美食 |

亦中亦西、简单百搭

三道土豆魔法菜肴

一次返沪的火车上,姐弟俩用他们那充满乞求和渴望的目光,以及无数的保证“骗取”我的同意买了一桶薯片。看着姐弟俩小心翼翼地你一片我一片地分享着,双手捧好,先闻一下,再小心翼翼地一口咬下去那满脸幸福和满足的样子,我和爸爸对视,忍俊不禁。

对于零食(比如薯片们),被禁止许久之后偶然尝到的滋味所带来的愉悦,大概远远超过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于是我开始反思,孩子们对于薯片的痴迷是不是我造成的?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开始琢磨怎么自制薯条吧。

| 未来艺术家 |

来自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

学生艺术作品

本期封面模特是Playable Design创始人侯唯唯女士。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件可以玩一辈子的事”,图中模型为其设计的日晷。特此致谢!摄影:BoxMedia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本期《菁kids上海9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