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定是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寒窗苦读的艰辛,对绚烂生活的期待,都汇集在这份小小的通知书上。每一份通知书凝聚着一位莘莘学子的努力,每一份通知书背后都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文 | HIPPO 编 | 曹新星 图 | Uni You、受访者提供
选择大学,“适合自己”最重要
很难猜得到,相貌清秀的邻家女孩Angel(就读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梦想是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她经常接触飞机和航空领域,最初有这个想法,是与促进家庭的亲近有关。Angel是台湾人,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她和姐姐从小来到大陆,起初在深圳,之后又辗转来到了北京。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虽然过得和美,但因为远离台北的亲属的缘故,每逢假期,父母都要带着Angel和姐姐往返两岸探亲。所以,小小年纪的Angel就已经是位“飞行达人”了。
来到北京上学,身边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同学们在假期出行探亲都会乘坐飞机。在Angel眼里,飞机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它会拉进人和人的距离,促进亲情和友情的交融。虽然是女孩子,Angel却不想成为一名空姐,她心中热爱的,是那个戴着墨镜有些酷的机长。这位自嘲“性格有些奇葩”的姑娘拒绝雷同的职业,渴望在不寻常的道路上活出自我。
带着这样的梦想,Angel报考了加拿大三所开设了航空航天专业的大学,为了保险起见,她也选择了经济及人力资源这样相对“安全”的专业保底。最终,她顺利地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录取,与梦想更靠近了一步。
和Angel谈话的过程中,每当她提到“飞机”和“机长”时,都显得非常自信,目光如炬,能够看出她对于这个专业和梦想的坚定与执着。成为一名机长,仅仅依靠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心理应变能力。为此,Angel在高中时便提前准备,攀岩、跑步她早已轻车熟路,最近又去学习格斗以增强体能,这些对入学时要考核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和Angel一样,来自香港的Calvin(就读哈罗北京)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十分明确,但相比航空航天专业,他热衷的方向似乎更加另类。从小喜欢心理学的Calvin在音乐上同样有着值得骄傲的成绩,很自然的,他希望将心理学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幸好,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实现了他的愿望。
和其他学生不同,Calvin从小便喜欢看和心理分析有关的小说和影视作品,是《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Criminal Minds》《Lie to Me》等研究犯罪心理的美剧狂粉。虽然剧中的很多心理学理论至今仍未被社会广泛应用,但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作为一门庞大而复杂的学科,心理学有很多流派和分析方法,考验分析者的思维敏感度,自然也比较烧脑,但最终都会化繁为简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习惯或下意识动作中。在A-Level的心理学课程上,Calvin也接触到了现代的一些心理学流派——社会心理学和他钟爱的音乐心理学,引导他带着批判性思维审视着这个世界。
Calvin说:“心理学很难用正确或错误来衡量一件事情,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将心理学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Calvin天马行空的想法,他很谦虚,没有过多强调自己钢琴水平的高超,只是淡淡地说,从3岁被妈妈逼着学琴,如今还在继续,小有成绩。另一位钢琴技巧出众的女生Alice(就读于北京世青国际学校)同样如此,虽然琴技已经炉火纯青,却不想以此为生。
9岁那年,Alice就通过了钢琴九级考试;17岁的时候,她就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师从著名旅德音乐家任岩老师,钢琴水平已经出神入化。不过,Alice认为,钢琴技艺的纯熟并不代表着未来道路的畅通,如果想以此为事业,只有成为钢琴演奏家或钢琴老师才行。成为演奏家自然是非常辛苦又需要机遇的事,而且她不想成为一名老师,于是,她选择了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一个看似与和钢琴和音乐无关的专业。
Alice从小在父母的要求下学习钢琴和芭蕾舞,看起来亭亭玉立,气质文艺又端庄,聊起天来会有点认生和害羞。10年级的夏天,Alice去耶鲁大学参加过一次为期两周的青年学者项目(Yale Young Global Scholars)。从小受哥哥影响,喜欢国际政治的她,在这里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青年,这次游学也更加确定了她学习国际关系专业的决心。回国后,Alice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成立了一个面向青少年的智库机构Think Tank,通过对国际时事的评论增强青少年对于国际事务的认识,鼓励他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高中时期,Alice参与了学校的模拟联合国项目,因为表现优异,她还当选了模拟联合国的主席,有机会站在国际化视角看待这个世界。2013年,她在学校组织成立了OneSky Foundation(一个致力于帮助中国弱势儿童的NGO)在中国高中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俱乐部,并组织了多场慈善和募捐活动。慈善组织的成功为Alice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她笑称,如果未来能够进入NGO工作,她也是非常开心的。
相比于上述几位申请大学颇为顺利的同学,Peter(就读于北京爱迪学校)的升学经历就有些曲折了。在他申请的12所学校中,他一开始最想去的是佐治亚理工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不过事与愿违,最终他被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录取了。说起求学的遗憾,这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没有丝毫的气馁,反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对他来说,收到某些学校的拒绝信也是一种收获。
Peter对于专业的选择并不是十分明确,他对生物学和电子工程类的科学专业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酷爱科幻小说的他,不仅仅是把小说当做打发时间的消遣,除了阅读情节之外,他更是喜欢发掘小说内部的科学知识,试图研究这些想象中的事物有一天能否变为现实。
和很多男生一样,热衷游戏的Peter也在娱乐之余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以科幻小说和游戏为蓝本,讲述了他对于“外骨骼机甲”的理解。这些过去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东西已经渐渐演变为了现实。“外骨骼机甲”由金属材料制成,在人类的骨骼之外形成支撑系统,受控于电子装置,能够帮助残疾人改善日常生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军方甚至考虑将它引入军事装备之中。
科幻世界使Peter有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微观世界的奇妙也是他从小喜欢的。申请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生物学专业,是他从小到大对生物学热爱的一种延续。他认为,生物学提供了一个用微观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由此可以延伸为一门对大自然组成和规律探索的学科。将生物学和电子工程专业结合应用,是他未来的梦想。
另外一位获得生物学录取通知书的Louis(就读于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与Peter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梦想成为医生的他申请了15所大学与医科相关的生物专业,认定了一定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在他看来,最终他决定去求学的美国石溪大学并不是这其中排名最高的,但却是最合适他的那一个。
早在今年年初,Louis便已收到了四所学校的无条件录取通知,拿到了全世界TOP100大学的通知书。经过一番调研后,他对石溪大学情有独钟,问其原因,他解释说,这所大学有三个医院、三个癌症研究所,更多的实习机会,如果想成为一个医生,就要利用这些资源,而这些资源是其他学校所给予不了的。
18岁的他们,此刻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方的通途看似美好,却绝不简单。大学对于人的一生很重要,但如果用更高的视角审视,也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小段经历。大学毕业后,他们面临着更为现实、更为复杂的选择,进入社会后,他们还能一帆风顺么?重要的是,从申请大学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明确而坚定的个人思想,名牌大学对他们并不是最有吸引力的,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哪所学校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清晰的思维比就读大学更加重要,未来的职业选择,甚至婚姻选择,考验的都是一个人内在心智的成长水平。
在亲密的父母关系中传承家风
谈到父母,这些即将离开家庭,走向国际舞台留学的青年们纷纷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虽然他们来自两岸三地,在不同的学校读书,但他们的成长却有着颇为类似的经历。
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父亲大多扮演了相近的角色——生活和未来留学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的支柱。和孩子们的相处时间因为工作关系不会太多,但能够看到,这些家庭都非常和谐,父亲宝贵的家庭时光更多地留给了和孩子沟通。
Louis眼中的父亲,是一位从小到大都没有骂过他的暖心爸爸,有耐心,照顾他的脾气与个性。同时,爸爸也是非常孝顺的人,经常给远在香港的爷爷打电话嘘寒问暖,回到香港时也会经常开车带爷爷吃饭。爸爸教会儿子有礼貌和诚实两个人生的信条,在生活中也不断提醒他要孝顺、尊老爱幼、做老实人。Louis坦言,如今自己性格的形成,爸爸起了决定作用。
相比Louis眼中“榜样”式的爸爸,Angel则从小将父亲视为偶像,甚至当做心目中男朋友的模型。虽然她说从小和妈妈更为亲近,有小秘密会选择“屏蔽”父亲,但看到父女二人端坐一起,油然而生的内在气质是那么相似。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优秀男人的标准绝不仅仅是挣钱养家,能和妻子一起做家务,处理体力工作也是很重要的。Angel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冰箱坏了,爸爸不需要找维修工人修理,而是和妈妈二人合力研究,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全能爸爸”的形象在女儿心中早早立起来了。
因为工作原因,Angel的父亲多年奔波于两岸三地,虽然工作日很忙,但每逢周末,他鲜少外出,把时间空出来陪伴两个女儿。他会拿着教科书,一道题一道题的和女儿一起研究,遇到女儿不会的问题耐心讲解。更为重要的是,他为Angel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求非常严格,带领女儿制定标准、商讨流程、制作时间表,还会检查每件事情的完成进度。Angel坦言,她在学习中的好习惯便来自于父亲强大的执行力。
对于如何教育家中的两个女儿,Angel的父亲侃侃而谈,他曾和两个女儿说过,等有一天你们出嫁之时,你们更希望爸爸给你们金钱作为嫁妆,还是为你们选择更好的教育,今后陪嫁一副“有思想的大脑”。他从小教诲孩子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身为女孩子,不能依靠“嫁得好”决定自己的人生,要通过从小的个人努力,活出真正的自己。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女儿的要求慎为严格,Angel的父亲却从不干涉女儿们对未来的选择。对于Angel钟爱的航空航天专业,未来成为机长的梦想,爸爸非常支持。曾经因为理科专业的压力,Angel有过知难而退的犹豫,但爸爸鼓励女儿:“人生道路这么长,如果因为现在一个小小的大学门槛就放弃梦想,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既然你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当一个18岁的孩子迷茫困惑时,最强大的支持莫过于父亲坚定的眼神。
如果说父亲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基调,那么母亲则像泉水一般渗透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在这些受访家庭中,母亲大多扮演了全职妈妈的角色。不过,全职妈妈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妇女,他们承担了照顾全家一日三餐、接送子女、整理家务、辅导作业等日常工作。在孩子们眼中,母亲拼搏在没有硝烟的生活战场,是一种另类的女强人。除了日常生活的悉心照料,孩子们对大学专业甚至未来梦想的选择,也深受母亲的影响。
Angel的母亲是民航空姐,自小便喜欢带Angel去飞机主题的游乐园,工作方便时也会带她进入机舱内一探究竟。于是飞机这个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庞然大物便和Angel结下了不解之缘,促使她长大后她立志成为一名学习航空航天专业的大学生,梦想成为民航机长。
对于子女的影响,Louis的妈妈讲述了儿子小时候的一个故事。Louis的家中养了两只小兔子,他和弟弟一人一只。一天,弟弟的小兔子死了,Louis哭得比弟弟还要伤心,他亲手为小兔子梳理好毛发,选了一个精致的盒子,放了它最喜欢的食物,垫上了干净的毛巾为小兔子安葬。全家开车来到郊区偏僻的地方,亲手掘坑埋葬了这只小兔子。之后每次路过郊区,Louis都会请爸爸特意绕路去“看望”一下自己心爱的小兔子。
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已经过去了几年的时间,妈妈依然记忆犹新。对于孩子的做法,妈妈非常支持,她鼓励儿子在生活中尊重每一个小生命。如今,Louis选择了生物专业,梦想成为一名医生,用自己的力量善待每一个生命。就像对待小兔子的葬礼一样,妈妈对Louis日常的陪伴非常细腻,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教会他耐心地处理问题,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心内科医生的Louis也会耐心地和他的病人交流,关注患者的每一个细节。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凝聚力,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健康而积极的家风,会让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下长大。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内部沟通顺畅,无论家长和孩子,有什么问题打开说,家庭氛围从不会尴尬。一个家族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几代人持续努力的,小到尊老爱幼的家庭习惯,学习中目标的制定与执行,大到诚实守信的家族性格,品质与德行的形成是代代相传的。孩子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与家长的关爱和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但我相信,在他们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润物细无声般的以身作则,会让他们在性格、情商上收获更多。
兄弟姐妹,压力还是激励?
Louis想当医生梦想来自于高中时的一次社团经历。身为学生会主席的他,在学校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打工子弟基金会,他们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郊区,义务教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打工子弟学英语。第一次活动正值隆冬,寒风中郊区的温度比市内又低了很多。来到打工子弟学校,Louis发现,孩子们还穿着秋天的单衣,因为缺乏经济来源,他们的生活环境十分简陋,孩子们的手上开裂出血,也无力购买护肤品。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打工者生病后无法医治,所以那里的很多孩子都是单亲家庭,一个劳动者要养育几个孩子,他们的生活就更加艰难。
那次活动引发了Louis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些打工子弟过着拮据的生活,他们需要医疗保障,需要更多的生活用品,需要义务的子女教育。自此,Louis便产生了学医的想法,渴望通过自己的医术救治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Louis饱含深情地讲述着这个故事,身旁读小学的弟弟聚精会神地听着哥哥的经历。身为哥哥,Louis在生活中对弟弟关爱有加,家庭气氛非常和谐。若干年后,相信哥哥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也会影响到弟弟。
Alice也有一位哥哥,他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专攻国际关系专业。所以,从小就受到哥哥影响的Alice也报考了这个专业。在父母眼中,哥哥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沿着哥哥的脚步前行,Alice也会事半功倍。
然而,作为妹妹的Angel则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自己同在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就读的姐姐,从小就是大家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学校的传奇”——拥有校花级的颜值、学霸级的成绩,社交活动也十分丰富。姐姐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她曾拿到10个名校通知,最终选择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财经学院就读,简直是自带光环的存在。
前面矗立着这样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姐姐的存在,对她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压力。父亲谈及这个问题时也说到,其实家长并没有对她要求很多,但是姐姐太过优秀,对妹妹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压力。她自嘲,作为“怪胎姐姐”的妹妹,她天生也有着“奇葩”的个性,拒绝模仿姐姐成功的商科经验,不想成为未来大量质同的职场白领。她总是另辟蹊径,寻找独特而真实的自己。采访的过程中,Angel说过很多次“人生就是要闯一闯”这句话,她并非梦想改变世界,只是为了体验更多的不同。
未来的斜杠青年
Calvin是香港人,机智的眼神,文质彬彬的形象有些像动画片里的柯南。说到心理学,他熟知各个流派、内涵、分析。说到钢琴和小提琴,刚刚灵动的眼神中又传递出了文艺的气息。对他来说,音乐不仅仅是爱好而已,坐在钢琴面前的那一刻,自己已然是音乐家的风范。
和Peter聊科幻小说和电子游戏时,他完全是一副理科生、发明家的模样,深入了解后,我发现他还热爱声乐。在学校社团中,他是一位优秀的内蒙古民歌和意大利歌曲的拥趸,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中,他依然没有放下对歌唱的执着。
多才多艺的Alice完全可以以钢琴家为职业,熟门熟路,事半功倍,但她却选择了自己同样喜欢的国际关系专业,徘徊于艺术和政治之间,或许你很难说清,哪一个才是她的选择。
社会的进步给了这代人更多的选择,更丰富的发展空间,孩子们不再简单地梦想成为医生、老师、音乐家,他们用实际行动去渴望成为一名斜杠青年,或许未来履历表中的职业一项,要多预留些空间了。
丰富而深度的个人爱好给了他们多彩的业余生活,也让他们有机会用另一个行业的眼光审视自己,审视这个世界。多元化的知识吸收,多方向的发展方式在未来势必成为主流。若干年后,现在社会上的很多职业都会被代替,那时,如果你只有“一技之长”,已然危机重重了。
在这些热情的少年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青葱的中学时光即将结束,更加多彩的大学生活在不远处挥手。在国外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但他们都对未来胸有成竹,若是他们能够延续中学时代的勤勉,多尝试、多计划,必将学有所成。
作者:HIPPO
80后北京人,深度自驾游爱好者,自由撰稿人;酷爱地理历史,热衷组织家人朋友一起看世界。深根北京及中华文化,也渴望看到世界的不同,认为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用一颗好奇的心看待苟且的生活,最期待的永远是下一趟旅程。
菁kids 2018年7月刊《毕业展望:未来,我想好了》更多菁彩内容:
|封面故事|
升学择校,不打无准备之仗
|父母社区|
本文原载于菁kids 2018年07月刊《旅行的意义》,印刷版于2018年7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