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不苦,累不累”,在这项运动面前根本问不出口

原来,他不是不在意,他是不屈不挠。

文 | 芮娅  图 | uriel-soberanes


当MJ离开蒙校,正式进入公立学校的Junior Kindergarden (JK)的时候,他四岁半。

在我看来,这仍然是一个学龄前小豆丁,温室里的花朵。

然而,在学校体制中,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似乎瞬间溶解,孩子们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学会自食其力。

吃饭穿衣个人清洁都是自己管的事;社会交往,表达自己,解决矛盾,也是在引导下自我修炼。

MJ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内敛含蓄的孩子,冲突面前往往自动选择息事宁人。

在蒙校的时候,大多时候都是团结友好,即便吃亏总是难免的,却也因为老师“罩”得过来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和安抚。

进入JK以后,从十几个孩子的小团体变成了与Senior Kindergarten(SK)混班的几十人的大“社会”,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下,差异性也变得更为突出。

尽管MJ仍然很快融入了新的环境,与新朋友们打成一片,但是在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坚持自己的立场、处理意外事件上,他困惑和退缩了。

他会因为与同学在游戏中观点不一致最终分道扬镳而沮丧

会因为同伴之间有时过激的身体冲撞被伤害但又不愿伤害别人而纠结

会因为想要做到最好但有时又力不从心却不懂如何寻求帮助而挫败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一直在寻找帮助MJ释放自我的方式,让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放和主动表达。

我知道性格的培养不是说教就可以解决的,那又有什么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学校突然打电话给我们,MJ被同学推倒在地,出现了短暂休克,被送到了学校医务室。

我的心顿时揪成了一团,尽管事后了解,这是孩子们玩耍中的“误伤”,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需要他学会保护自己!

无论是身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我们走访考察了不同类别的武术学校,初心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当我们把MJ送到跆拳道学校试课的时候,在旁观察了几天,明显感受到与其他武术培训的区别。

在这里,不仅仅是教授武打动作套路,更加注重对人格与心性的培养。

对于4岁半的小孩,拳没有劲儿,腿踢不高,更别提对打,彼此连衣襟都摸不着,但这些都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可以提高进步的。

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进入跆拳道课程的孩子首先面对的是跆拳道精神的洗礼:

Honesty(诚实),Respect(尊重),Integrity(正直),Perseverance(坚韧), Indomitable Spirit(不屈不挠)。

一周的试课结束,MJ爱上了跆拳道,我也醍醐灌顶般地觉悟:这不就是我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内外兼修的完美组合!

道馆的日常训练标准随着不断晋级而愈加严苛,已经蓝带的MJ每天都要去道馆参加45分钟的训练,热身运动就致力于劳其体肤,

20个俯卧撑,20个仰卧起坐,20个蹲起,40个跳跃千斤顶,各种劈腿下来让一旁观战的我都嫌累,

更不用说之后的正式训练中的高强度套路和对打训练,被教练点名批评动作不规范,被对手推倒踢翻趴倒在地都是家常便饭。

“他能不能吃得下这个苦”曾经在我心里是个大大的问号,但是每天浑身湿透的MJ离开道馆的时候都神采飞扬,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坚韧。

于是,“苦不苦,累不累”这个问题从来也问不出口,也无关紧要了。

跆拳道的每一个级别都有规定动作,包括Appreciation Form(套路), Fighting Technique(格斗技巧)和Poomsae(品势)。

级别越高,腰带颜色越深,动作也越繁琐复杂。

记住单套动作已经不容易,而每套动作中又都有相似动作,学得越多越容易混乱。

记得MJ刚刚晋级紫带的第一节课,他跟不上其他紫带同伴的移动,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教练点名:“MJ,are you lost?”瞬间,MJ成了全场焦点,承受不住的挫败感让他在道馆第一次放声大哭。

我还在盘算怎样鼓励他继续努力,MJ却似乎完全不在意,从道馆回家就找出YouTube里的视频一遍遍练习,两天以后,他的跆拳道腰带上多出了一个白色strip,代表着熟练掌握了全套动作。

原来,他不是不在意,他是不屈不挠。

在我看来,跆拳道是一项严肃的、有组织有纪律的运动。

无论课前还是课后,在队长的带领下,几十个小孩子可以做到整齐划一地喊口号,向教练鞠躬致敬。

在响应教练的每一个动作要求的时候,都要声音洪亮地回复:Yes Sir!

在教练讲话的时候,都被要求手贴裤缝,站如松!

每节课结束,小孩子们都做飞鸟散,飞奔到自己的父母身边,抬着头嫩嫩地说:I love you! 

教练在上课的时候三令五申,所谓尊重,要从尊重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师长开始。

2017年底,MJ获得了道馆里唯一的一个年度成就奖。

今年三月,学校的最新学期报告里说:MJ在自我表达、解决问题、领导力、独立性各个方面都有了突出进步,与上一次的学期报告相比,判若两人。

是巧合么?

我相信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一切必然性终归要以某种偶然性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一切偶然性也总是以某种形式表现着相应的必然性。

– End –

 

芮娅专栏

加籍华人、微信公众号“旅行未完待续”主笔(ID: VoyageTBC)、自由撰稿人、资深亲子旅行策划、专注研究儿童的旅行教育

 


菁kids 2018 5-6月刊 《爱上运动》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为运动而运动

|封面故事|

小波,9岁半:棒球、网球

妞妞,8岁:游泳、棒球、网球、溜冰

Emma,7岁:羽毛球、游泳、轮滑

Calvin,15岁:足球、网球等

|话题|

走出舒适区,去校门外的真实世界!

海南纪行:常熟UWC学生的支教之旅

哈罗上海的研学之旅

|父母社区|

玩手机这口锅家庭妇女不背

美国控枪2018

“抖音一代”最后会不会毁掉自己?

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跆拳道

|父母笔记|

如何与孩子共建“规则感”?

|超·爱美食|

春笋时节来尝鲜

|父子说|

运动的快乐和意义

|看世界|

带着女儿探访“北非神秘花园”摩洛哥

 
本文原载菁 kids 5-6月刊《爱上运动》,印刷版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