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很多人会很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孩子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担心耽误了孩子的天赋,让Ta长成了一个平庸的人。那么,如何定义“天赋”?怎么看待天赋和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孩子展现自己的天赋?菁kids分享此文,聊聊“天赋”这件事。
Q :
在幼儿园,当老师提出互动需求的时候,一群孩子举手要参与,他就是那种坐着看着老师,毫无表示的孩子…但单独跟他互动时,他是很投入也会有反馈的。我要怎样去发现他的天赋并且引导呢?”
Serena
A :
Hi,Serena:
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可能需要我们先好好思考一下,和天赋有关的几个问题。这封信里涉及到的某些情况,或许并不适用于你个人,但希望这些思考,也能带给我们一点启示。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天赋?
一种可能的定义是,由于先天的因素,在某些领域拥有比常人更快的成长速度。但这看似简单的定义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在界定天赋的时候,应该避免成年人的偏见和功利心。
有的家长自身带有偏见,例如觉得数学家、科学家是更优秀的,而艺术是“不入流”。有的家长带着比较功利的想法,例如觉得孩子对数字敏感,未来可能成为银行家,这是好事儿,但如果特别喜欢研究小动物,那就没什么用。这反映出某些成年人狭隘的眼界和单一的价值观。
天赋的价值,一定要转变成在家长认可领域的名声或利益吗?未必。
其实从整个社会来看,天赋可能存在于任何领域,也都有各自的价值。
这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的领域,但其实宇宙中的万物,都可能成为人类研究和探索的对象,例如研究动植物、矿物、天文、某种小众的运动等等。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热爱并擅长摄影的法兰去南美的雨林跟着摄影大师拍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也非常重要。
其次,一定要达成卓越的成就才能称为天赋吗?怎么界定卓越呢?
梵高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这毋庸置疑。他27岁才开始画画生涯,十年中却创作了超过2000幅画,而且作品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这样天才型的天赋毕竟少之又少。
有的家长可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天赋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成就,例如成为知名的钢琴家、数学家、运动员,或者起码能上报纸、电视节目,又或者在所在的兴趣班能长期轻松地保持第一名。但天赋不一定是要“战胜”大多数人,如果为社会或自身创造出了价值,或许也是天赋的一种体现。
再次,说某个孩子在某个领域有天赋,是和别人比,还是和自己比?
或许这里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但与他人比较,注定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胜出”。更有价值的,或许是关注孩子自身:在不同领域中,这个孩子有没有表现出对哪个领域的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可能是对数字敏感,可能是随着音乐舞动。如果与自身相比,每个孩子应该多多少少在某个领域比其他领域更擅长。
最后,天赋和兴趣是一回事儿吗?
或许不是。
有时候一个孩子对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很感兴趣,有一种天生的执念。例如有的孩子对数字很敏感,学习数学的能力很强,同时也对数学很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天赋和兴趣相得益彰,在教育得当的情况下,往往能得到好的发展。
有的孩子擅长的领域和兴趣并不一致。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花很多时间练习,但作品很平庸。
但我觉得两者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
兴趣,往往是很好的老师,它让孩子能自发的学习和投入。在感兴趣的领域,孩子往往能更快速地学习和成长。而且很多领域对先天的要求未必很高,兴趣驱动下,后天的成长可能更重要。
但如果缺乏兴趣,天赋也很可能被浪费。这时如果家长因为觉得孩子有天赋而强迫他学习,有时候可能达到反效果,一旦成年,能自主选择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不再愿意接触这个领域。
所以从关注孩子的兴趣入手,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回过头来看,你的孩子在踢球、恐龙、游戏视频、听歌、跳舞这些领域都初步显示出了兴趣,这其实都很好,很有价值,也很值得重视。
第二个问题:天赋的价值是什么?发掘儿童天赋的目的是什么?
天赋,是导致孩子获得世俗意义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吗?很难讲,因为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
其实有些时候,很难把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完全分开。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可以培养一些能力,这可能因为接受了好的教育,能更有效地吸收前人的积累和智慧。另一些人可能因为不当的教育或者不利的成长环境,而浪费了天赋。从结果来看,有时候很难判断,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成就,多大程度依赖于先天,多大程度依赖于后天,往往都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某些领域,先天的不足可能成为后天努力的瓶颈,先天的优势可能让后天的努力事半功倍。
即便如此,天赋还有哪些价值呢?
天赋和兴趣,可以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我们不把孩子和他人比较,不看重天赋能否带来名利的时候,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索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天赋和兴趣最原初的价值。喜欢研究恐龙的孩子,变得更了解恐龙,即使这没有为他带来财富或是别人的赞扬,这件事情本身也有意义。
天赋和兴趣,也能让孩子感到更快乐、更充实。即使没有把天赋和兴趣作为职业,即使没有因此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它们也更可能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富足。很多成年人因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觉得精神空虚。有自己执着喜好的人往往能从中获得快乐。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没能发挥自己的天赋?
从孩子自身方面,可能有几个因素。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兴趣是什么
孩子欠缺某些发掘自己天赋的能力,例如行动力、专注力、勇气
孩子对自己擅长的事情缺乏兴趣
但上面这些因素,往往是由家庭教育的问题导致的。但我并不详细了解你的家庭,所以这里仅列出一些常见的问题,供反思和自查:
01
家长给孩子提供的选择太单一,没能开阔孩子的眼界
有的家长自己生活比较单一,大量闲暇时间花在电子产品上,并没有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首要模仿的对象,如果孩子观察到父母的生活是千篇一律的,那他们有可能会觉得千篇一律是生活的常态。
有的家长给孩子提供的选择很有限,常见的如学习钢琴等常见乐器,舞蹈,画画,书法。其实兴趣的范围可以很广:动植物,种植养殖,天文,地理(如收集矿石),摄影,乐高,手工,科学实验…世间万物,都可能成为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家长需要扩展让孩子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渠道。
02
家长不了解行动力、专注力和勇气的重要性,缺乏这方面的培养
儿童探索的过程,其实需要一些基本的能力作为支持。例如勇气,专注力和行动力。有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先天的性格,更可能是后天成长中受到的影响。
勇气可能和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有关。可以反思家长或老师是否没有给孩子创造出安全而充满信任的环境?是否常常给孩子负面的评价?是否过于在意结果而不是过程?当然,勇气也未必一定要体现在在幼儿园积极发言或者参与互动,它也可能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有的孩子在群体活动中表现得并不积极,但在个人探索中充满勇气。
在专注力方面,有研究显示,过早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破坏儿童的专注力。
03
家长的教育方式挫伤了孩子的兴趣,或难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有时,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对某个事物仍不感兴趣,那或许没必要强求。即使那是父母的梦想,或者父母觉得很重要,或者父母觉得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那都是父母单方面的想法。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本身的感受应该被尊重。
但也有的时候,孩子觉得不感兴趣,可能是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方式,很难让孩子有深入体验。比如让孩子尝试某个乐器,但孩子并不会弹奏,可能也没感受过这个乐器有多美妙,这种情况下孩子有可能觉得很无趣。但如果孩子在音乐会等场景下感受过音乐的美妙,或参加过有指导的体验课程,感受可能会不一样。
还有的时候,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没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帮助和支持,这些挫折打击了孩子的兴趣。我有一次陪伴一个七岁的男孩儿玩乐高,他第一次玩,感到挫败,觉得太难了,很快就想放弃。我试着了解他感到的困难,尝试简短给他介绍说明书的一些基本规律,但并没有代替他拼乐高。他很快就找到了窍门和信心,自己独立拼成了一个模型,后来尝试了更多乐高玩具。
第四个问题: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其实对应着前面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就能找出一些对应的解决方案。这里有一些具体的建议:
最后还是想说,错过了童年时期,天赋就不再能得到发挥吗?
未必。很多人在成年后,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
但童年的经历,确实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人在童年时,更容易不带有功利目的的,真心地热爱某个领域,并持续终生。
所以作为家长,尽自己的能力发掘和支持孩子的天赋和兴趣,这非常重要。但也没必要因此而焦虑,甚至把焦虑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造成反效果。
没有完美的家长,没有完美设计出的人生,孩子并不是家长的财产,他们也会有自己成长中的际遇和路径。享受和孩子彼此相伴,共同探索这个世界的这一段旅程,看重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是结果。
-E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