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向教育界,希望能为多年停滞不前的教育模式带来重大突破,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让老师从宣讲变为协助和咨询,项目学习的模式也强调学生自学。这些变革会改变学校的模样,也会改变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有评论说,也许教师就被新的方式替代了。
孩子升学或者转学,都需要填写不少表格。其中“学校信息”部分,我要花不少时间。因为孩子们上过的学校比较多,国内的有双语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国际学校,海外的有美高寄宿学校、美国公立学校等,学校多体系也多,大女儿甚至还在家里自学过半年。
搬回加州,13岁的小女儿喜欢掰着手指和新朋友讲,“我从小到大上过7所学校。” 看到朋友张大嘴,小女儿很开心,我在边上听着,暗暗吃了一惊。
孩子之所以上过这么多学校,主要是因为我这个做妈妈的总是在看学校。一听说哪所特别棒,就马上想去打探一番。当然,一方面是以前的工作需要,办国际教育的杂志当然要多了解。另一方面,一边看一边比较,学校类型越来越多,教学体系时有创新,选择空间一大,就总想尽可能为孩子找到更好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不太满意,对“非传统”又知之甚少。
这样东找西找,想要的东西很多也很难。比如:
- 既想以母语的方式学习中文,又想要在理念、内容和方式上能够与英文教育平衡。
- 既想学习英文教学的批判性思考,又要求基本功打得扎实。
- 既想有很多优秀老师为孩子树立做人做事的榜样,也想让孩子能够不惧怕权威。
尝试是非常费心费力的,需要各方咨询、分析比较、权衡利弊与远近目标。有的新学校,既没有在校生GPA成绩,也没有毕业班升名校比例,筹委会展示的只有主创人员简历,以及反复宣讲的远景。孩子毕竟只有这么几年在眼前,这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乖乖留在原校应试,还是大着胆子投资几年给新学校,决定重大,压力不小,也是没有收成担保,而且吃力不讨好的事。
记得有一年,我忙活了好长时间,看中了一所公立学校国际部,孩子和爸爸只去听了半小时介绍会,就决定还是继续留在原学校。我又急又气之外,还要“从猴变猿”地说服他们转校。后来,那所学校果然不如原设想,上了半年我们就让孩子退出,转回家里自学了。
体系多样,孩子的成绩单也五花八门,有公立学校统考,也有运来中国又运回美国打分的美国标准考试。小女儿曾上了一年的“项目学习”实验班,每学期围绕几个项目主题来设计中英文、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年干脆没有成绩,只有老师评语。对于成绩非常在意的家长,不免脑子里问号越来越多了。
明年,大女儿就要去上大学了。我问她经历过的哪所学校最好,她说了两所,因为这两所学校彻底改变了她对世界的看法。“有些学校名气好环境好,但对我个人的影响不大,也就没有那么重要。”大女儿还补充说,“和小朋友两个人一起自学那半年,我真正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很喜欢。”
家长们择校的考虑很多,成绩、升学、午餐、图书馆、校园安全……有些甚至为了个运动馆,或者空气过滤器,就能付出高昂学费换个学校。而对孩子们来说,这些是日常环境,真正进入他们心里的还是人,老师和同学,以及他们在一起经历了什么。
大女儿提到的两所学校都不大。当年择校的时候,我一心想遇到好老师,其他因素次要,硬件设施普通些反而更觉得捡到了宝。因为不看重外在物质的老师,往往会教给孩子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也会吸引来理念相似的家长和朋友。
不只是孩子,我们做家长的经常嘴里念叨心里感激的,也是那几位对孩子影响重大,能在最困惑的时候鼓励孩子的老师。
如今,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向教育界,希望能为多年停滞不前的教育模式带来重大突破,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让老师从宣讲变为协助和咨询,项目学习的模式也强调学生自学。这些变革会改变学校的模样,也会改变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有评论说,也许教师就被新的方式替代了。
在我看来,新的教育方式也许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老师的时间不再被琐碎的事务占用,他们终于可以专心育人,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不断启发,拓宽他们的视野,在最关键的时候助上一把。这其实很传统,也是我多年来最希望孩子能得到的教育。毕竟,我们家长一心追求的,并不是像玩游戏不断升级似的机器学习。
竞波
北京人,留美15年之后,回国居住12年,在上海加入英文媒体《Shanghai Family》,在北京参与创办国际教育媒体《菁kids》并担任执行出版人。2016年搬回加州湾区,现自由撰稿。有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
2017 9月刊 《教育创新,未来可期》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
教育创新,未来可期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鼎石:透过中国体验世界北京耀中:开放的教学空间,给孩子自由,也给老师空间北京中学:用创新的方式培养创新者
|学无止境|
-
在学校:深入解读STEAM教育
深度对话:科技如何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父母
科技角:益智学习软件大推荐
来自启明星双语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 中西文化对对碰: 您对孩子的学业有何期待?
|专栏|
-
宝贝听话,长大后创新就靠你了
美国基础教育真的“弱”吗?
新型教育实验品
父母最需要学习改造
|全家出动|
-
四口之家的美国一号公路自驾之旅
本文原载菁kids 9月刊《教育创新,未来可期》,印刷版于2017年9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订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