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es Academy: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An Academy Designed for the Future

你是否曾想过,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如何跟上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的发展?有没有一种学校,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 “未来学院”(Futures Academy),看看这所“学校中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模样。

采、文|曹新星 图|学校提供


走进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的“Futures Academy”,就像是走进了科幻电影中的创意指挥部,丝毫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的影子。这个三层的创意空间,布局开放,既像是一个艺术工作坊,又像是个科技实验室,装备有3D打印机、大屏幕、摄影机等现代化工具,颇具未来感。学生们在开放的空间内,或独自在笔记本上敲打着什么,或是三五成群,在一起讨论正在进行的项目,时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而面对我们的参观,孩子们也没有感觉到一丝的新奇,他们就像平常一样,专注于自己正在琢磨的事情上。

Futures Academy(下文简称FA)目前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第四个年头,有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它是ISB在2013年设立的一个独立的课程体系,是所“学校中的学校”,也是ISB教育体系的一大创新。FA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教学目标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创造学习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团队协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教学理念,听起来又实际又玄乎,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从无到有,改变并非一朝一夕

“故事要从一个酒吧说起。”和所有会讲故事的人一样,FA的发起者,曾任ISB校长的Tarek Razik博士开始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诉了建立FA的缘由……

彼时,Razik校长和朋友一起参加了一个教育研讨会,主讲人又开始“老生常谈”,他们受不了无聊的演讲,便一起去了研讨会附近的酒吧谈天。当时,校长的这位朋友正在柬埔寨运营一个公益教育项目,为穷苦的柬埔寨学生提供“项目式学习”等先进的教育,希望他们学成归国后能对柬埔寨的未来有所贡献。同是做教育的两人便围绕着这个话题开始讨论,讨论正酣之际,这位朋友看着Razik校长,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Tarek,你们在ISB有那么多好的教育资源,为什么不做一个这样的项目来造福学生呢?”“因为……”校长一时语塞,实在是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这位朋友。

正是这个疑问,打开了Razik博士多年的心结。他回到学校,看着ISB未来几年的教学计划,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来到理事会面前,告诉他们:“我有个想法,可以把我们对未来的教育设想变为现实……”

作为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批国际学校,ISB无论是在占地面积、招生人数、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是规模最为庞大的几所学校之一,改革谈何容易。Razik博士坦言:“所谓 ‘尾大不掉’,像ISB这样的学校,要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着实不易,但我们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点,一点一点进行改变。经过和理事会的讨论后,我们决定,在ISB内部成立一个新的‘学校’,也就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Futures Academy,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否愿意尝试改变。”

当然,任何破格性的改变都不是空想。“项目式学习”其实早已深入课堂,体现在ISB课程创新的方方面面。而且,像美国的High Tech High学校,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基于项目的课程体系改革。所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ISB,在计划成立FA的时候,便邀请了有相关经验的教育专家来为他们出谋划策,告诉他们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

FA成立之初,将生源定位在了7、8年级的学生上。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希望申请FA的学生们,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Razik校长说:“我们希望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足够成熟,来做一些‘校园外’的实践。我们还希望他们能够自主决定学习项目,这需要他们的心智比较成熟。而7年级以下的孩子,这些方面还是有些不足。”

“之所以从7年级开始招生,我们是希望孩子们能在6年级的学习中,对ISB的中学课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并由此作出决定,是继续学习ISB中学课程,还是转而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比如FA。”FA7、8年级的课程协调员Kelsey Giroux老师从教学的角度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FA的发展,到了2016-2017学年,FA开始正式招收9年级的高中学生。

从被动到主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一个FA学生的一天多半是这样度过的:他/她有三堂“大课”(每堂课90分钟)和两堂“小课”(每堂课45分钟)。其中,在两堂“大课”的时间内,他/她会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而另外一堂大课的时间,则是去上艺术或是体育课。小课通常安排在午餐前后,他们会和其他ISB中学部的学生一起,学习包括中文、音乐、机器人等在内的辅修课。而数学、科学及人文学科这样的“核心课程”,则结合在了学生们所研究的项目里进行学习。举个例子,在学习课程时,ISB中学部的其他学生会学习到某一单元某一堂课的内容,但FA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可能会混合几个学科、几个单元里的知识点,因为他/她所研究的项目可能会涉及到这些知识。

8年级的学生Jazzy说,“我们会把课程融入我们所做的项目之中,所以上课的时候,老师不会说‘来,我们翻到第80页,学习下XX知识。’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欠缺了哪些知识,从而去查缺补漏,了解这些知识和原理。”

由此看来,看似和传统教育大相径庭的FA教育模式,其实离传统的教学并不遥远。只不过在“教”与“学”的形式上,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由兴趣来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这往往比硬着头皮“填鸭知识”更有效果。

Kelsey也坦言,“因为学生们是自己选择来FA学习,所以他们上课都很兴奋。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不停地跟踪、提醒他们完成阶段性目标,就像在其他中学课堂上一样。不同的是,我们会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大部分来FA上课的孩子都很有主见,也对他们想研究的项目充满热情,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鼓励他们 ‘如何做得不一样?’以及 ‘有没有什么疯狂的点子?’,或是 ‘还能怎么样把它做得更好?’”

一位8年级的学生告诉我们,“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如果我们有一个新的理论想要去论证,即便我们的想法是错的,老师也不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来。她会说 ‘先假设你的理论是对的,然后通过你在实验室或研究资料里得到的材料来论证它是否可行。’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是通过自己探索得到的答案,所以会记得格外清楚。”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FA,老师们被称为“facilitator”(辅助者),而不是“teacher”(教育者)。身份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字面上,更是深入于教学的各个方面。

Razik校长指出,“就老师而言,过去我们常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测试中展现他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如今,我们把教师的角色转变了,老师成了教学的‘辅助者’,教育方式变成了 ‘这是我希望你掌握的知识,你来告诉我,我如何帮助你掌握它。’如此一来,教与学就不是简单的‘单项输出’,而是一种积极地互动,让学生通过 ‘如何解决问题’来学习,或者问他们 ‘你对学习什么感兴趣,我来帮助你学习它’,这便是教师角色的不同,他们不再是知识的‘给予者’,而是学习项目的构思者、策划者,帮助学生以最优的方式学习他们应该,或者说感兴趣掌握的知识。”

如此一来,那些执教多年、“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对于这种角色上的转变,会不会有所不适呢?有人说,在教育领域,对“改变”最有反抗情绪的其实是老师。对此,Kelsey有着不同的见解:“我们不是舞台上的‘贤者’,而是孩子们身旁的‘引路人’。”她接着说,“因为老师们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也不可能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在这些以学生为主导的项目中,老师所能提供的帮助,是教会孩子如何问问题,如何追根溯源,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实现他们的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和学生可以合作,一起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此一来,教学的自由权就交付到了老师手里。但老师的自由度有多大呢?Razik校长说:“教师的自由,是建立在教学基本要求之上的。老师们不能天马行空,想到哪儿教到哪儿,我们有基本的教学框架和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老师如何教,孩子们通过什么方式学,是他们的自由。”

老师们这种角色的转变,在学生看来,有时是一种将想法“升华”的过程。学生Shawn曾设计了一个项目,想唤起人们对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重视,他最初的想法,是从自身出发,想开发一个能有益于自己的项目。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辅助员的时候,辅助员告诉他,“这个想法很好,那你还能怎么样把它做得更好?你能不能做个视频来宣传它呢?”在辅助员的鼓励下,他果真做了个视频,还在社交平台上做了一个宣传链接,甚至还号召他的亲友们参与进来。“在辅助员的帮助下,我能用更好的形式来呈现我的项目,也让它变得更加有意义。”Shawn说。

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看到学生们对以自己为主体的这种探索式学习如此热情,我们在感慨的同时,不禁提出了疑问:如何来衡量学生所学?

Kelsey解释,FA学生和其他ISB的学生一样,是基于“L21”的学习目标来培养的,即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习技能”。“但在FA,我们对 ‘L21’的各个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加强。像沟通、合作、创意、全球化思维、批判性思考、领导力和责任感……在学生们做的每个项目里,我们可能会强化其中的两个方面。而且,我们也会平衡学生的项目,让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齐头并进。通常,在单元或是项目结束时,我们会有一个汇报展示会,孩子们会在展示会上和老师、家长及同伴展示他们在做的项目,分享他们的想法,获得反馈。这是我认为FA和其他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它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来展示自己。”

虽然FA的学习模式以项目为基础,但体验式学习、服务式学习、田野调查等“校园外”的实践学习也是孩子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FA还会引进各种优秀的学习项目,如美国AP课程中的“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今年是FA第二年采用这一课程,学生们受益不少。

据Kelsey老师介绍,今年,8年级的学生在学年末走出校园,深入到北京的胡同里,通过现场的观察、收集信息、整理数据、观看相关电影和聆听嘉宾演讲等方式来了解胡同的变迁史。通过一周的了解,孩子们回到校园,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深入研究。根据他们之前搜集的情报和研究方向,他们会做一个相关的采访大纲,再回到胡同采访当地人。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上中文课,所以他们必须通力合作,一起来完成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最后,他们会将采访、收集的材料集结起来,通过调查报告或者研讨会的形式,来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这个为期9周的调查项目,要做的事情可不少。而堪比大学毕业论文的调查方式和研究深度,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初中的学生正在做的事情。FA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令人惊讶。

Shawn和Eason是FA网络公共电台(Futures Public Radio,简称FPR)的主创人员之一,Shawn主要负责采编和摄影,Eason负责摄像和视频编辑,两人都坦言,在做FPR项目时,他们是“从做中学”,通过亲身尝试,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FPR是一个基于美国国家电台的框架搭建的,完全由学生策划、采访、编辑、录音及录像完成节目的网络电台,最初由FA中学部的Steven Sostak和Aaron Moniz老师设计策划。他们和学生们一起,向ISB研发基金会(ISB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rant)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FPR的申请,学校的教学委员会审核后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给他们提供了研发资金,用于购买电台所需的仪器设备。

“如果没有研发基金会的支持,我们的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成型,因为光是仪器设备就要耗费巨资,但它们又是做电台不可或缺的。”Aaron老师说,“这也是激励我们其他老师和学生进行项目创新的一大动力。学校对于这些项目的支持,一方面能让我们的想法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实际操作这些设备,也会对学生们的体验式学习有益。不仅是FPR的学生,其他的老师和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Eason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操作摄影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先进的设备,而且可以根据我们的兴趣来做采访和调研。这些都是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Shawn则感叹这种方式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FPR让我们在上学期间做真正想做的事情,让我们把想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它又反馈在我的学业成绩上,所以,即便是我在卖力地工作,我也不会感到负担,因为它实在是太有趣了!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怎么都不会觉得累。”

“我们常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FA的毕业生学到的东西会显示在他们的毕业成绩和大学录取结果上。届时,他们就会发现,在FA里学到的东西对他们是有益的,这也会从侧面证明,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成效的。”Razik校长说。

自主带来自信,自信带来从容

在FA参观和采访期间,我总是不自觉地会被老师和学生身上那充满干劲的精神所打动。在这里,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让每个人的血液为之沸腾的向往。孩子们开心地学习,在“辅助员”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将天赋发挥到了最大。与此同时,成绩不再是衡量孩子们学业的标尺,多样化的考察方案也从侧面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协作和公众演讲的能力,让他们面对公众不怯场,谈起自己的项目更是滔滔不绝,眼里透露出自信、坚定和从容。

Razik校长的两个儿子都曾在FA上学,大儿子还是FA的第一批学生。他坦言,他从儿子身上看到,在FA学习后,他在公众面前讲话总是很自信,而且做事非常独立,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恰恰是FA希望能带给学生们的——自信、从容,面对未来无所畏惧。


2017 9月刊 《教育创新,未来可期》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学无止境|

  • 在学校:深入解读STEAM教育

    深度对话:科技如何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父母

    科技角:益智学习软件大推荐

    来自启明星双语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专栏|

  • 宝贝听话,长大后创新就靠你了

    美国基础教育真的“弱”吗?

    新型教育实验品

    父母最需要学习改造


本文原载菁kids 9月刊《教育创新,未来可期》,印刷版于2017年9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