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他们怎么做? | 探访一土上海社区“20.20未来课堂”

今年暑假,发源于北京的一土学校来到上海,开办了为期20天的“20.20未来课堂”暑期项目,吸引了20组家庭参加。

文 | 陈天娇  图 | Markus Spiske


自2016年起,各类创新教育的尝试开始井喷,不少机构企图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更自主、有趣。

菁kids走入位于证大喜马拉雅优客工场内的20.20课堂,观摩了一堂关于“石头汤能不能喝”的科学探究课程。一探创新教育的优势和挑战。

 

从无到有,从理念到实践

2020项目组是由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所组成的团队,包括“一土”上海社区志愿者、教育从业者、各行业人士。旨在将学习与实际任务结合,让孩子投入于问题当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共同探索PBL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PBL?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符合“黄金标准”的项目式学习,在项目设计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要考虑满足多项核心要素。

来源: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Website, 翻译:邓秀凤

“这次的暑期课程,还不能说有明显的效果,它更偏向于一种体验,而并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在很多方面得到提高,这不现实,也不符合自然规律。但至少,这里是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我们能看到孩子最自然的样子,把平时课堂上规矩听话背后的内心世界自由地展现出来。”

一土志愿者COCO说道。

课堂观察:石头汤能不能喝?

为期四周的2020课程按每周一个主题的形式展开,以PBL项目式体验为主,融合各个学科。第三周的主题是围绕科学与艺术展开的为“石头博物馆”,菁kids在周五来到课堂观摩,正好是孩子们进行阶段性总结的一天。

整个项目,孩子们被分为5个小组进行。在现场,老师的学术性总结并没有引起孩子们太大的关注,接下来他们有30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为最后的总结报告做准备。现场大约一半的孩子投入在讨论中,还有一半或离开座位自己玩耍,或思绪游离、寻找其它一切能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能否顺利完成最终汇报?结果还算乐观,虽然有不少游离的孩子,但每组都有1-2个“主心骨”,会带领小组发言,前期游离的几个孩子也回归原位。从发言中可以看出,虽然当下并非所有孩子都投入课堂,但每个孩子都曾有所参与,各有收获。

一位来自七宝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就是他们组的“主心骨”,因为一组全是男生,最顽皮的3个孩子就在其中。不过他并没有因为伙伴的不配合而生气,反而在和菁kids的交谈中,很快讲出每个伙伴的优点。他像一个矛盾的小大人,很喜欢2020的课堂,说“如果一直能在这里上课就好了”,但一转念却又想快点结束:“否则回学校上课会不适应”。

两个问题:低年级孩子学习概念的培养;部分孩子的游离、不易管理。

2020未来课堂是一土社区的一次实践,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项目制学习模式的“一土学校”,其办学难度可见一斑。在这次暑期课程中,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课堂上,部分孩子的游离、不易管理。此外,石头汤项目的老师老风还指出了低年级孩子学习概念的培养这一问题。

项目制学习,能够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场景(野外采集、博物馆参观)来触发孩子主观上的学习兴趣,非常乐于接受。“虽然每次不同的课程都能让学生投入其中,但这些低年级的孩子们还是不太了解整个项目,涉及到讨论、总结、反思等较为学术的项目时就会显得比较困难。”老风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们也无法否认的是,四周时间确实很难有效地纠正问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世界观的形成还很零散,还没有项目制学习的概念。他们首先需要学习如何探究,然后才能在探究中学习。

老风个人的初步解决方案是,用科学的结构式方法,来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在低年级先以1-2小时的小项目为模块,只要求学生吸收小块的知识,不要求他们做长期的项目。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成熟一些后,高年级的孩子就可以承担大项目的探索了。

对于游离的孩子,佳佳老师说:“孩子的表现都是他们的天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被释放的。但作为学校也不能持续让他们太随心所欲。由于项目制学习的课堂,师生比例非常高,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密切关注。每人的个性在得到尊重的同时,老师也会通过和孩子、和家长谈话,来一步步地改变孩子。”

最大的挑战:PBL的课程设计

如何让知识点、实践技能、社会化属性融合进一个项目的课程里,这是PBL最大的技术难点。课程设计需要非常用心,还要对接合适的评估方式。

课程设计者老风向我们介绍了石头汤项目的设计思路:

由一个暗箱引出,让孩子们做猜测、推理并得出结论。然后通过讨论一个核心问题——“石头汤能不能喝”来提出各种假设。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和厨师、市民进行访谈,去“野外科考”采集岩石样本,到自然博物馆了解不同种类的岩石。老师还设置了“醋酸进行岩石特征的检测”和“水质硬度TDS检测”两个适合1-3年级孩子理解的科学小实验。

除了获得关于石头本身的信息外,孩子们在一步步实践中,体验到不同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思考、推理,并养成了团队意识,和伙伴互相配合解决问题。整期课程设计始终追求着“真实性”,每一步都让孩子们通过主动寻找、提问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老风说:“‘真实’,不仅仅是激发学习动力,更多的是在真实中,去构建自己的知识。

老风是浦东某公办小学科学老师,教学20余年,越发感到身边环境的闭塞,开始研究创新形式的教育,加入一土社区做新尝试。在团队内主要负责石头汤项目的组织、课程编写。

他认为,PBL和传统学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出发点和流程上的不同,PBL主要以核心问题为出发点,普通学校里以核心知识为主发点,虽然过程中的实现方法会有部分重叠,但不同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会有不同的影响。

佳佳也分享了一些反思:“就本次的暑期课程,融入的知识点仍不够多,我们希望先把孩子们真实的状态体现出来,后期会继续和孩子、家长做一对一的沟通。做全日制课堂还需要大量的磨合,时间拉长后的课程,会有更多细化的知识,再配合一定量的小课,来补充难以用PBL实践的内容。”

项目式学习顺应项目制工作模式

为什么会来做PBL的探索?从事职业顾问工作的志愿者佳佳提出了她的观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话语权和表现权不被小部分人控制,每个人都可以在公共平台上发声,做自己的主人。而公司雇佣的模式,也可能会从全部全职中,让一部分出来给兼职、或加入项目的自由人,这样一来,一个人就可以“按项目”来工作,身兼数职,不被单一工作束缚,不会让人生一眼望到底。”

“现代社会更需要懂得合作、懂得沟通的人,他们可以来自不同行业,但通过沟通和交流会激发更多可能性。项目制学习,是能够适应这种趋势的,这也是许多追随者加入这个组织的原因所在。”

– End –

(余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