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还小的时候,睡前读书,是一天中无比甜蜜的时光。至今眼前还有画面:撅着屁股爬上床的女儿,快速钻进被窝,把被子拉到下巴,满足地闭上眼,又从被窝里伸出白胖的小手,用食指点着我的方向:妈妈!开始!念吧!
在突然安静下来的卧室里,借着床头灯的暖光,面对如此欢喜而期待的听众,做妈妈的确实会产生“上下几千年采精集萃”、“世间万物皆为我所用”的胆气。
而此时此刻,读什么呢?自己又不是教育家和文学家,如何判断和选择呢?这可真是责任重大!
妈妈圈里经常有“必读清单”转发,对此我尽量回避。多一份清单就多一堆任务。另外,捧着专家开的单子照本宣科,即使是“世界八大奇迹”,也很难让人兴奋得起来。何况,如果清单都一样,小朋友聊起来就是“你读完几本了”,那和完成作业有什么区别呢?
临放假,不少学校的暑期书单也纷纷地开出来了,书单都很长。一般假期里女儿们都在读书,但问起来,她们就略显惭愧地说,书单上的还一本都没看呢。
大女儿小学毕业时,因为初中要转入一所上海重点名校,据说对中文和数学要求更严,为了提前打基础,学校发给家长一份暑期书单,上有中外名著、神话寓言集、数学读物等共50多本,其中光“数独”就有1-6大册。拿到书单,当时心里就说,这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书单的除了“生怕漏掉一本好书”,其他的逻辑和动机是什么呢?本来还想和孩子一起挑几本,女儿看了一眼就赶紧跑开了。即使书再好,已被标签为“学校任务”,买回来也就是在书架上摆一阵就捐献了。
读书,应该是比探险寻宝更令人兴奋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奇妙世界。先要有误打误撞,才能有后面的奇遇记。
与其照单布置,不如制造一些奇遇的机会。
几年前,我还在上海一家英文杂志工作的时候,当时有个外籍人士组成的上海业余剧团,周末演出莎剧英文版。有一天,加拿大裔的主编问我,周末演出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要不要一起带孩子去看?她的女儿和我的大女儿同龄,也在上小学四年级。
莎剧对于我,拍成电影的话还能看个故事,舞台剧很难全听懂。而主编居然选为家庭活动,孩子能看懂吗?
主编说,没问题!她带着我跑到英文书店,从偏僻角落的书架上找到英文剧本,薄薄窄窄的一小册。买了回家,女儿很兴奋。她不在乎作者是谁,只是觉得小书好可爱,手里拿着正合适。翻开的每一页上,台词像诗歌一样短行排列,比长篇大论读起来容易多了。
演出的那一晚,我们坐在半圆形的小剧场里,演员们在眼前上场下场,观众不断被逗得大笑。其中一位小演员碰巧是课外班同学,每次轮到他说话,两个女孩就把脑袋凑在一起,边忍着笑边对照剧本核对。随着故事进一步发展,她们渐渐地就被情节吸引了。
这个剧团的导演说,学习莎剧,是要演出来的。英国演员整体素质高,就是一代代反复演出经典而练就的。他后来开办课外班,为孩子们挑出一些莎剧片段,先逐句讲解,再按着孩子各自的特点改编排练。年终结业,就有了一台小戏给家长看。
两三年学下来,既练了语言,又学了戏剧,连小三岁的妹妹也跟着上了好几次台。有一次去伦敦,孩子们主动要求去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在那里想象17世纪的舞台盛况。
而接触英国另一位大家,简·奥斯丁,最早也是从电影开始。李安导演的《理智与情感》、怀特导演的《傲慢与偏见》等等,都是难得的好电影,尤其适合开始有些小心思的女孩子看。由电影爱上人物,再去找书来读,每年体会不同。进入高中,大女儿还选了奥斯丁文学课,和10来位同学一起,跟着老师,边读边讨论。
曾经有朋友问过,像《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世界100部名著”之一,你家女儿现在还会读吗?
这本厚书,我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没事儿在图书馆里乱翻书的时候读的。那时候的经典榜俄国书占多数,英美文化远没有现在的影响力。而女儿的十几年,接触的也大多是英美读物。我则苦于寻找合适的中文书给她。相比之下,沙俄时期托尔斯泰的大部头就显得不相关,太遥远。
也是在女儿的文学课上,有一天,老师让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一位美国男生说,世界上最好的书是《安娜·卡列尼娜》,这引发了女儿的好奇。她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而那位同学很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世界上最好”这种话不会乱用。接下来的假期里,女儿一口气把《安娜·卡列尼娜》的英文版从头看到尾。
读完了,女儿说,多么好的书啊,我爱书中写的每一个人物。我努力回想着自己在比女儿大两岁的年纪读完中文版的感觉,和她聊着性格、选择和命运,还有,那位同学,以及我们,怎么就碰巧读起来这本书的呢。
我知道,还有很多的经典好书孩子没有读过。经典经得住时间,值得反复回味。我期待的,是孩子如何去发现它们,一部接着一部,然后就长大了。
竞波
北京人,留美15年之后,回国居住12年,在上海加入英文媒体《Shanghai Family》,在北京参与创办国际教育媒体《菁kids》并担任执行出版人。2016年搬回加州湾区,现自由撰稿。有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
《菁kids》2017年7月刊《夏日阅读狂想曲》已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订阅杂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