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我有很明确的“奋斗目标”,或者更诗意地说,是梦想:我想成为一名学者——我喜欢阅读、思考,更喜欢写文章。20多岁时,我能想到的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可以守住一个图书馆,每天尽情看书,随意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思想,越过现实的生活圈子,和更多人对话。
20年后,我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首先我没能守住一个图书馆,我守着两个话很密的女孩儿;我欠缺随意写作的时间,只能像雷锋那样见缝插针写我想写的文字;我没能成为一名学者,而是成了一名全职妈妈。
辞职带娃,思考之后的决定
我是2007年12月辞去工作的,当时我在一家大学出版社做编辑,生育小悠的四个月产假结束以后,我就辞了职,开始全职在家带小孩的生活。
当时的我30岁,做这个决定时并没有经历多少挣扎,因为在之前的三年里,高强度工作几乎毁掉我的健康,而经由生育带来的假期,反而让我通过养育小孩这样的“体力劳动”,改变了体质,精神状态也好很多——生育之前,我长时间失眠,体重飙升,情绪极度不稳定。
我的先生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一来,我失去经济来源这件事,没有特别大影响到我家的生活质量;二来,我们都认为,孩子应该由自己亲自抚养,不能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如果愿意交给老人的话,我们2000年结婚之后就会生小孩,当时我妈妈对我说:“你尽管工作,生了孩子送回老家我们养啊,养大了给你也是你的孩子。”
我结婚的时候才23岁,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2002年夏天毕业以后,我老家的亲戚就一直劝导我,希望我可以早生。我当然是不同意的,我之所以跑到离家乡2000多公里以外的城市求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独立生活,不愿意纠缠于“亲友圈”——我们家亲戚特别多,很容易让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主。
我宁愿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漂泊,找离家乡更远地方的男人当丈夫,自然而然也会做出自己抚养小孩的决定。所以我结婚7年后,才迎来了第一个女儿小悠,因为当时我做好了完全的准备:辞职带娃,我要成为孩子的第一抚养人。
我可能是属于全职妈妈里面很幸运的那个群体,有丈夫从经济、行动和精神上的全方位支持,双方的父母也不强势,虽然偶有质疑,最终还是会尊重我们的决定。当然,我娘家亲戚圈还是震荡了一段时间,但是老赵,我的丈夫说:不出钱养你的人,没有发言权。
这是很朴素的道理,谁出钱,谁发言,在中国民间很有群众基础。我用各种方式给我父母洗脑,逐渐我的娘家亲戚们也就偃旗息鼓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受害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妈妈。她帮我承受了许多来自家乡的压力,而我远在北京,不想理就不去理。
我很善于学习,一边带娃哺乳哄睡,一边疯狂看书阅读,不仅把能找到的育儿书、儿童心理学的书看了不少,还开始在新浪博客上全方位记录孩子的成长和我的育儿感悟。几年的积累,我写了1000多篇长文,也找到了我的第一批忠实读者。
全职妈妈圈的“网络红人”
现在想想,博客时代还是挺老派的,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广告和推送,每天点开就是写,去别人那里逛也就是读。彼时,我认识了现在对我来说极其重要的、亲密的朋友朱阿蛮。
当时我偶然点进了一个博客,看到小婴儿戴着和小悠一样的帽子,我问:“你是在人民医院生的宝宝么?”这个提问是一段伟大友谊的开始,朱阿蛮和我像久别重逢一般,从此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朱阿蛮当时也是全职妈妈,她比我小四岁,我们都是摩羯座、B型血,先生都是内蒙人,孩子又都是狮子座、B型血,各种配对,而她也酷爱阅读和写作,是一个大美人。
我们俩花了两年多时间,在网上互相读完对方的一千多篇长文以后的那个初春,春雪皑皑,我们终于见面。我才知道,她还酷爱摄影,也和我研究育儿一样,对摄影充满了学术热情。
从爱好上来说,我们俩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全职妈妈,养育孩子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说是我们需要渡过的一条河,需要走完的一段路,用很流行的话说就是:修行。我们一边带小孩,一边阅读学习,一边写作摄影,一边分析提炼,一边交流激发……
当微博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这种沟通模式被微博更快速与碎片化的信息交流,复制到了一个更广泛的人群中。我们开始吸引到有类似喜好和气场的全职妈妈们,并且各自的朋友圈子开始融合,能量交换更频繁了。
当时我通过微博,把我远在欧洲旅居的多年好友大米绑过来了。本来我和大米是通过email沟通的,我们总是写大长文,互诉衷肠。大米的女儿小米,也是2007年7月出生,1岁多时和大米以及先生一起,到德国旅居。当时她已经在德国做了一段时间全职妈妈,而我把她忽悠到微博以后,她也结识了朱阿蛮,我们开始频繁互动起来。
现在想想,纯粹做全职妈妈那几年,过得挺愉快的。虽然每天和小幼儿的屎尿屁纠缠在一起,单调而辛苦,时常让人抓狂;虽然外在坏境对全职妈妈的印象是脱离社会、失去自我、退步、颓唐;但是在我们的小圈子里,在我们的微博互相关注名单里,我们都是开心的、有点二又不甘寂寞的妈妈们,我们有足够的认同感,也一起成长进步。我们交流各种看法,彼此说笑,相亲相爱,互充血槽。
从全职妈妈到自由撰稿人
小悠上幼儿园之后,白天我就获得了自由身。当时老赵的儿时死党阿立,在《人物》杂志任主编,她就邀请我去《人物》做兼职微博编辑,上班时间自由,工作地点更自由,只要有一台电脑或一个智能手机,我完全可以工作和孩子都兼顾。
阿立之所以找我合作,也是因为看到我写了那么多博客长文,三年来我确实写得很疯狂很投入。等我加入《人物》,感受到和自己格外相合的气场之后,就把朱阿蛮也介绍给阿立,来做《人物》的特约摄影师。
阿朱当时的摄影水平,已经是拍拍自己娃的妈妈们不能比的了,她开始向着职业人像摄影师快速成长,她的作品,以及她的灵敏、聪慧和幽默,让《人物》当时的主编阿立,非常欣赏。
当时还有《人物》的编辑德润、张漫漫和特约撰稿人小市,甚至还有两位比我们都年轻的男编辑,气场相合,立刻一帮人就交上了朋友,什么时候遇见都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
那时,每个月的选题会都成为我们期待的聚会。2011年冬天,我们还自编自导自排了一出话剧,参加了人民文学社的年会表演,成为我们这个编辑部美好的终身回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2012年《人物》杂志开始商业化操作,我们这个小团队纷纷离散,而我,又回到全职妈妈的状态,可是写文章的习惯却一直坚持。然后我就碰到了《菁kids》,是我的大学同学小慧找到我,说有这样一份很有格局的教育杂志,她参与创编,问我有没有兴趣给菁撰稿。
于是,我就从兼职微博编辑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撰稿人——之前我的文章总是不定期被杂志刊发,稿费也很不稳定,《菁kids》成了我的第一次稳定稿费来源。就这样,我一写就写了四年多。
给《菁kids》写专栏应该是我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之前在博客写的文章,虽然够长够细,却完全是随心所欲,不太考虑文章结构和立意,但是发表到杂志上的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命题作文”,需要我提前有所考虑,而不是把经历和感受直接写出来就行。
规律写专栏的这四年,对我是很好的训练,也让我在育儿文章写作这里,又收获了一些读者。2016年,当我开始在自己的订阅号上写作时,博客、微博和杂志专栏积累下来的初始的读者,给了我很多的鼓励,让我最终能发起、建立一个“在家练”健身大社群,分享育儿、运动和作为全职妈妈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家练”大社群
“在家练”健身大社群发展很顺利,因为经过博客和微博时代的积累,我们的闺蜜圈都跃跃欲试,尤其我从2011年左右开始运动,微博和朋友圈健身打卡,也已经带动了一些朋友养成了规律运动的习惯。所以当我们“在家练”第一个微信群满员以后,第二个群很快就建立起来。
第二个群的群主是我的一名资深读者,叫年年,当时她开始跑马拉松,现在成为了我们关系密切的朋友。建立第三个群的时候,朱阿蛮终于同意来做群主,现在她率领两个群,并给群取名为“拍照不找角度”群,意思是说,如果你通过运动把身材练好了,拍照时随意,不用找角度也会很美。
我们的群一开始建立的时候,都没有名字,只有编号,当时没有想到群体会发展得飞快,几个月过去,就建到了十三个群,而且从第十群开始,我们对入群运动的女士们做了细分,比如有40岁以上女士群、单身的野马群、新手妈妈群。也是在那时候,我们给以往只有编号没有名字的群,取了很有意思的名字。
五群和十群的群主是艺子,群名为“必须要挑食群”,意思是说,三分练,七分吃,热爱健身的我们,对饮食也非常讲究。健康饮食,一直是我们社群倡导的重要内容。
艺子是朱阿蛮的朋友,漫长的博客时代和微博时代,我都只听说过她的名字,没有见过面,但阿朱常和她们一起下厨聊天,因而我知道艺子也是全职妈妈,育有两个儿子,而且很会做饭,人也长得温婉。
所以,当“在家练”大社群发展到第五个群的时候,我几乎是直接恳请已经成为我们社群一员的艺子:你来当群主好不好?艺子当时在家健身一年多,从体型、健康和精神状态上,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就“走马上任”了。
现在艺子是五群和十群的群主,同时也是“在家练”社群的市场总监。因为我们不知不觉间发展起来以后,就开始寻找和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
全职妈妈的再创业
去年11月11日,我们成立了“北京有渔科技有限公司”,付费社群“在家练”陪伴健身俱乐部也招募到200多名会员。春节前夕,“在家练”甄选微店开张,非常圆满地完成了第一批健康食材的团购。今年春天,我们注册了“在家练”商标,希望可以推出自己的健康食品。
我的多年好友大米,大米的好友念念,我曾经的同事和现在的朋友张漫漫、小市,我的弟妹兼朋友王娟,现在都是“在家练”的明星群主。她们中间,有的是全职妈妈,有的是职场妈妈,有的还不是妈妈,但是一点都没影响到我们在一起愉快玩耍,惺惺相惜。
去年9月,我们发起了一次众筹,10多名妈妈背着自己的宝宝,和20多名“家属”一起,爬了一次香山。从山脚下开始,一直到登上香炉峰,背着娃自嗨着,超过了好些气喘吁吁徒手爬山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
那一次,阿朱的表妹小天也背着孩子,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参与登山。小天是我们中间最年轻的全职妈妈,现在是“在家练”会员群的社群编辑,也是甄选店店长。之前和我们一起健身的年轻全职妈妈并不多,社群还是以30多岁的妈妈为主,小天欣然加入,让我们倍感振奋。
那天我们全程拍摄,除了海量照片以外(我们有最棒的摄影师朱阿蛮),还剪辑成短片(我们有曾经做电视记者的大米)发到我的订阅号“水纹路的岛”,看哭了好多读者。
那个时刻,我觉得做妈妈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啊,不仅身体锻炼好了,变苗条结实了,还“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地盘,发现了这么多和自己一样,爱玩爱学的妈妈们。
所以当菁kids向我约稿,让我写写我的圈子里的全职妈妈的时候,我想到的,都是这些好玩的事情,丰富、活力、美美哒。这些可能和社会想要给全职妈妈们描摹的那些标签不太一样,但这就是这几年我们所经历的真实的事情,你想成为什么样子,完全是你自己做的决定,不管是不是全职妈妈,我们都可以做自己。
或许,今年我们还能做更多除了让自己感到快乐,也更有意义的大事情。今年2月,我们的女性论坛“黑羚羊沙龙”上线,已经圆满完成两期。对我个人而言,我似乎更靠近自己的梦想,用语言文字和思想,和更多女性对话。对“在家练”社群而言,唤醒身体、觉醒精神、健康生活,朝着这个方面努力,每个全职妈妈,每个妈妈,每个女性,都会熠熠闪光。
文:水纹路 编:曹新星 图:朱阿蛮
2017 5月刊 《聚焦都市母亲》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 聚焦都市母亲
- 用心地陪伴,不等于所有事情亲力亲为
- 做母亲,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
- 我希望能成为儿子人生中的导师
- 做妈妈,可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 产后抑郁,中国“新”妈妈的痛与怕
|学无止境|
- 妈妈,我想和您这样做母亲节
- 神奇的古生物考古学
- 来自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学生的绘画作品
|父母社区|
- 中西文化对对碰: 做个好邻居
- 单身母亲的挑战与精彩
|专栏|
- 作为母亲,我为儿子们骄傲
- 你离我太近了妈妈
- 做个钟点妈妈
|美食菁选|
本文原载《聚焦都市母亲》,印刷版于2017年5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购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