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一早,30多位父母不畏小雨中早高峰的挑战,9:30赶到“嘉会诊所”参加2017年首场“菁kids上海父母沙龙”,聆听心理专家临床医生胡肇龙博士讲解如何更好处理家庭亲子关系,他所经手的临床案例中,父母面对的挑战,他作为两个儿子父亲的心得。
文 | 冯玲玲
胡肇龙博士早年在北京时,就曾为“菁kids北京”撰写有关家庭和亲子心理健康的文章,深受读者的喜爱,这还是首次跟我们的读者在整个上午的时间里直面交流。
在此,我们记录了胡博士的现场分享和互动问答,以期帮助更多的读者。
前来咨询的家长时常将“没办法”三个字挂在嘴边,长吁短叹。不是爸爸为了生计与家庭分割,便是妈妈因工作忙碌很少照看孩子。我能理解大家的难处,但请不要把你没有做出的选择说成没办法。在我看来,寒冬落雪才是真没办法,而你只是没有做到而已。父母一定要将保护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作为最终的目标,相比而言,孩子是否赢在起跑线上,孩子是否上了足够的兴趣班,都不是重点。放弃几个活动、安排几个小时,安安静静地陪孩子待着就好。
二、怎样教训孩子最有效?
孩子犯了错,打还是不打?到底什么方法能够事半功倍?我的答案还是“关系”。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便是“妈妈/爸爸因我不高兴,我该怎么处理?”如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很好,孩子有安全感,势必认为,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尽管暂时有情绪,但我可以信任他们的举动。反之,孩子心里不确定,对父母的教训行为打着问好,事情将会变得危险。当“关系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再来正视教训孩子这个命题。
1. 面对一个犯错的孩子,让他知道自己被惩罚的原因远胜于惩罚本身,并给他一个不需要犯错便能够达到目的的方法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教训孩子反而让孩子更迷茫。最常见的“训孩名言”有“我爱你,所以现在教训你”“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家长说这些话时,不妨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看看稚嫩无知,天真无邪的他们,是否可以明白你高深的良苦用心,否则当真可怜了天下父母心。让孩子知晓你惩罚他的原因,并最大程度避免再犯,此时就需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他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否可以给孩子其他的选择,一个不需要犯错便能够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重复那几句“你不该这样,你不能那样”。
2. 面对一个激怒你的孩子,尽快让自己从情绪中走出来
教训孩子时,家长难免带有情绪,有时,情绪还会相当浓烈。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让自己从情绪的奴役中脱身。我的做法是和太太事先沟通,如果教训孩子时我过于激动,她便会轻拍我的臂膀以示提醒,我则会提前退出,由她代为处理。因为我不能让孩子有这种错觉:“爸爸打我的原因是他自己生气了,而不是我的行为有问题”。
3. 好与坏仅限行为,拒绝给孩子贴标签
我常听家长说“你这么做就是好孩子,那么做就是坏孩子”,如此给孩子贴标签的言语实在恶劣。对孩子而言,好与坏应当关乎行为,而不是人。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孩子的初心是好的,只是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不太稳妥。每个人都不完美,犯了错并不等于变成了大恶人,总有办法去弥补,不是吗?
4. 教训过后,及时修补关系
教训过后便万事大吉?很多时候,父母都忘了要修补与孩子的关系。一句“爸爸妈妈爱你,下次不要这样做就好”看似简单,却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理,家长如果犯了错,抓住机会向孩子说声对不起,日后,当你的孩子伤害他人时,他才能不吝啬低头道歉。言传身教,点滴从自身做起。
胡肇龙博士的分享,字字正中父母心怀,句句发人深省,打开了在场家长的话匣子。就以下几个精选问题,胡博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问题一:父母无意伤害孩子后,用礼物来弥补
问题二:孩子边吃饭边玩耍
问题三:与长辈的育儿矛盾
问题四:给孩子报兴趣班,到底好不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