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王蕾 文:Tina Ji 图:学校提供)
PTA 这个词,在培德书院国际学校校长钱志龙的字典里,他更愿意用“家校共建”来解读。而这种共建,从他面试家长的一刻就开始了。钱校长不挑学生,但挑家长,而且是亲自挑。这种挑选的过程中,或许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流、一种心灵的默契,双方就能感受到彼此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大体一致。用钱校长的话讲,这种学校和家庭的联结与共建更像是“婚姻”,用尊重、包容、默契给对方留出成长的空间。
在培德,家长和学校从来就不是“消费者”与“客服代表”的关系,而是一群有着共同学习目标和生活愿景的人在一起过日子。
3C共建
培德的日子怎样过,家校共建如何展开?这自然是钱志龙校长和其核心管理团队绕不过去的问题。“其实方向明晰了,日子也就上了正轨。”钱校长说。
对此,培德书院国际学校品牌总监申静告诉菁kids记者,每个培德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建罗盘”,即3C——Communication(交流)、Collaboration(协作)、Community(社区)。在培德,想和校长一对一交流“轻而易举”。学校对每一位家长开放校长信箱,家长可以用匿名方式写信给校长,有信必回。如果想面对面交流,学校还特设了每月一次的“校长豆浆时间”——多数国际学校采用的“coffee with the principle”,在培德被有机五谷杂粮研磨出的豆浆所替代。大家在一小时的“豆浆时间”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推动问题的良方。多渠道交流平台的开放不仅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困惑、焦虑,还可以收获来自家长的助力,让大家通力协作更好的家校共建。
志工小组发光发热
在培德,每一位家长都是学校的“志工”,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四个特色小组:阅读推广组、自然农耕组、校园事务组、节气饮食组。
在阅读推广组里,家长们协助孩子们自主完成图书的借阅、分级、筛选等图书管理工作;有些家长则成为“故事爸爸”、“故事妈妈”,在读书会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心仪的读本;还有些家长则自愿带领读书会,在读书组开展“家长效能成长”、“正面管教”等帮助到家长自我成长的系列读书活动。总之,在小组里每个家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光发热。
自然农耕组非常“田园”,这个组的活动场地不是教室,而是在校园操场一角的“一亩三分地”上。这一亩三分地上有孩子们和老师精心培育的“生态动力花园”,在这儿,连昆虫都有属于自己的“昆虫旅馆”!爱好自然农耕的家长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和孩子们一起精心照料节气作物,还能不断更新和学习节气生态种植、自然农法等知识。有一位家长有感于校长给孩子们做的孵小鸡生命体验课,特意送来了两只大鹅。于是,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学校又给大鹅挖了一个池塘,希望用大鹅的粪便滋养土地和作物,从而逐渐实现这一亩三分地的生态系统。记者了解到,培德校园中的这一亩三分地将来还陆续会有校狗、校兔等小动物们的加入,因为这是孩子们的梦想,让校园、自然、以及小动物们再亲近一些。
校园事务组听起来像打杂的,但其实培德最有特色的“山水学”教育就是这个小组的志工项目之一。培德重视学生与自然的深度联结,提出“每年一座山、一条河”的理念。校园事务组帮忙“探路”,不选开发成熟的山,而是专门勘探野山(当然,出于安全考虑都是风险可控范围内的野山)。这个“疯狂小组”吸引了非常多的家长加入,一方面家长可以满足自己探险、贪玩的小心思;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学校安排的培训,也能学习到如何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孩子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相较“山水学”的野,节气饮食组则更加健康、温情。学校有个家庭是三代茶人,家长对茶文化理解精深。于是,每个节气当天,这位家长便会邀请感兴趣茶道和节气美学的家长们,着中式服装,设席边品当节气茶饮,边分享节气美学。
学校的家长藏龙卧虎,不仅有各专业方面的高手,还不乏烹饪达人。每个节气,学校还会组织家长一起制作节气糕点。端午节,校长会亲授钱家祖传无绳粽子包法;中秋,大家则在一位擅长烘培的家长带领下包低糖低脂有机月饼。除此之外,每逢节气,擅长烹饪的妈妈们,总是争先恐后煲一锅靓汤送给学校的老师们品尝。在培德,尊师重道可以是一张卡、一束花,也可以是一口暖暖的汤。
有温情、有理想、有实干,在培德,家校共建就是这样简单:一起陪伴孩子,过好每一天。
本文摘自《菁kids》北京版11月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