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冬天,风起云涌的2016海内外夏令营宣传攻势就已非“火爆”二字可以形容。
文|Toni Ma 马春蕾 《菁kids 》创始人 True Run Media 联合创始人
比起三年前《菁kids》北京版在做夏令营专题时,如今的状况可谓今非昔比,各种或优秀或平庸的夏令营筛选平台、专业机构多到无处不在,充满各群各圈儿,为中国父母好好普及了关于“什么是营地教育,及其重要性的基础知识”。因此,京沪父母,但凡留心孩子教育者,已无需再担心被名为游学,实为游而不学的中介蒙蔽,游而不学的各色机构也已迅速地去开发四五六线城市和乡镇市场去了。
夏令营、甚至海外夏令营似乎已成了京沪中产以上父母为孩子暑假必选的标配,再不济,也要送到国内的“国际营地”去。少则3万包底儿,多则10万往上的入营费,再加上往返各大洲的机票钱,哗哗流淌的银子仿佛是父母押宝正确选择的强心针。拿得出3到10万的,也不差再搭上个妈妈、或者爸妈一起陪着去,年龄太小只能上日营的孩子也有了父母随行陪伴的完美解决方案。如今众多的育儿教育专家不都在强调“学在课堂外”和“父母陪伴”么?
关于父母的陪伴,让我想起2013年的暑假,我们一家三口照例回波士顿郊区探望我先生Mike的父母并陪着女儿小W一起过暑假。
在我们每年夏天临时安家的酒店公寓,巧遇二十几个从大陆赴美的家庭,他们结伴带孩子到波士顿地区参加不同的夏令营。其中大部分家庭来自北京,我认识组织这次出行的妈妈和其中一个家庭,他国偶遇甚是兴奋,但他们忙着每天拼车接送孩子来去营地,结伴访问学校或是购物;我们则忙着跟家人团聚开派对、送小W去Mike童年的日营重温成长的记忆,所以之间并无更多交集,以至于最初我误以为所有家庭都是一起行动的。
大约一周过后,我开始注意到有两三个妈妈似乎不属于大队人马:她们每天用完早餐,送孩子坐上营地校车后,就坐在露天泳池边的阴凉里打发时光,面容精致身材苗条的她们不游泳也不晒太阳,随着阳光里的树影挪动着座位,大概是为了保持皮肤的白皙吧!
每天我们赶场似的出去回来,在游泳池里陪小W嬉水打闹, 或把家人朋友集结起来在泳池旁的院子里开烧烤派对,那三个妈妈都是游泳池边不变的寂寞风景,直到下午四五点钟孩子回来了,她们才会跟孩子一起消失,回到房间里。
好奇心让我开始更加留意这一现象。她们的英文能力大概非常有限,为了避免交流,吃自助早餐时仅仅去拿现成的食物。有几次,我差点儿鼓起勇气走上去跟她们攀谈,看看能否帮上什么。然而,终因勇气不足,和她们看似置身世外的矜持让我没能像美国人那样阳光灿烂地走上去开口说“嗨”!
我无从知道那三位妈妈的孩子在营地的时光如何,但只要是传统的营地、配备合格的营地导师和各种传统的活动,想必差不到哪里。可是,当孩子积极活动一天,或兴奋或疲惫地归来,母子聊天时(如果她们聊天的话),妈妈除了提问和聆听,该如何描述自己的一天呢?
暑假大陆往返波士顿的机票是真心贵,那个带有厨房、客厅、卧室、游泳池、免费早餐的酒店公寓也不便宜,能整个夏天不工作陪着孩子度假的妈妈想必来自经济自由的家庭,然而游泳池边那百无聊赖的寂寞身影却写满了让人心痛的落寞。
很多家庭全力以赴,一掷千金、夫妻分离也要妈妈漂洋过海陪着孩子上夏令营,只是不要忘记,这样的暑期模式带来的除了孩子的欢乐,还有打包附带的母亲的百无聊赖和父子、夫妻分离的情感隔膜。
很多中国父母非常善于牺牲自己成全孩子,但恐怕这种牺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他们从营地体验中得到的积极启示。
离暑期开始还有两个月,无论你是否已经、或正在安排孩子的暑假,无论你的金钱或时间预算如何,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 :“这个暑假,我该怎么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