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纹路
小悠出生以后我坚持为她写育儿博客,“亲子阅读”是写得比较多的一个内容,除了把她在“阅读”这方面的经历记录下来,以及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再有就是介绍和推荐了一些我喜欢的儿童绘本。所以常常会收到这样的信息“请问3岁的女孩儿该看什么书?”“请给我一个4岁男孩该读的书的书单。”很少的人是自己还没有小孩,但是要送小孩礼物,这时候我会比较耐心给她一些书单。但是如果是“资深”父母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就会有所抱怨。我告诉她们“请去大的网上书城查看‘绘本’或者‘图画书’分类,有各种绘本以及非常多的读者评论,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吧。”说实话,我觉得直接向我要书单的父母太懒惰了,在选书这件事情上就懒惰的话,又怎么可能会勤恳地花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呢?
对于学龄前的亲子阅读,我一直主张以儿童绘本为主,而不必太在意“分级”。向我提出书单要求的父母,把孩子的性别和年龄都写得很清楚,可以看出在他们的心中,是对“分级”阅读有所了解的。这种了解可以帮助父母成竹于胸,但却不是学龄前选书的必经之途。
在我看来“阅读”是很私人化的事情,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品位受到父母的影响是肯定的,与其把注意力放到几岁的孩子该看什么书上,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去全面地了解世界上优秀的绘本有哪些,或者说,哪些是优秀的绘本,哪些不是。抛开对年龄的考虑,把自己喜欢的绘本统统买回来。作为一个37岁的成年女性,我对小悠的所有绘本都爱不释手,除了和她一起看,我自己也会独立阅读很多遍。如果我们把自己对阅读的需求“囚禁”于分级阅读的话,那我津津有味读儿童绘本的行为,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我总觉得,分级阅读更应该是一个评估的体系,而不是指导我们该如何去阅读的向导。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如果想要知道她的识字量、理解水平、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等,可以去观察她读过什么书,能读什么书,但是却不能倒过来,先评估孩子的阅读水平,然后再根据水平去选书。
我写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体会,我的经历是,因为我爱阅读,也爱绘本,所以有空的时候,就会在网上书城溜达,有时候会去实体店,把我喜欢的绘本都买回家。有的字多,有的字少,买回来以后就放到小悠的专门书架上。回家整理这些书的过程,小悠也会参与,这时候她会把自己第一眼就喜欢上的书选出来让我给她读。她自己很自然地就为自己选好了先读和后读的书。当然有时候她会选得不合适,才听了几页就表示不听了,换一本。这些绘本都在书架上,她会不断地去翻,今天想看这本,这个月也许就看这几本,然后过段时间可能又爱上其他本。来回反复,书架上所有的书都在静静等待她的阅读,不知道哪天她就会找出哪本来。
从她自己的选择里我发现,她是从字少的开始看起。2岁左右喜欢的书有很大的图,字非常少,到后来5岁半以后可以听很长的故事,甚至没有图也可以听下去。但是这个过程不是简单不可逆的,在她6周岁上小学以后,还会把3岁时看过的绘本翻出来再看。有时候生活中有一些际遇,让她突然想起某本看过的书,也会翻出来再看一遍。我怀了二宝以后,我们就把“卡梅拉”系列中的《我想有个小弟弟》找出来重新仔细阅读了,然后这一整套又阅读了几个晚上,才又放回书架。
可见给孩子准备一个独立的书架很重要,然后把选书的自由交给她。在这之前,父母把工作做足,亲自挑选每一本放到书架上的绘本,亲自阅读每一本放到书架上的绘本,先让自己爱上阅读。很难想象一个成天刷屏玩游戏看电视的爸爸和妈妈在孩子面前晃荡,孩子还可以爱上阅读。可是貌似这才是学龄前“亲子阅读”最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一代似乎也不是那么喜欢阅读了。我听到过最奇葩的言论是,为了孩子能早些独立看书,而不是缠着自己讲故事,那就早早教她识字。自己解放出来,就可以干别的啦。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不要苛求孩子也喜欢阅读。
我努力想要营造的家庭阅读氛围,是可以大家一起享受、度过时光,包括朗读、讲述和讨论,而不是把阅读当成是对孩子个人的考验以及成长的训练,甚至是一种能力。把这些统统抛开,阅读才会是愉悦的事情。或者说,起码自己要先感到愉悦,才有底气邀请孩子参与进来。我刚开始给小悠念《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家先生是在一旁玩电脑的,但是后来我一人念,两人听,念完一本后三人一起看相关电影。阅读送来了全家共享的欢乐时光,这是对家庭而言最大的收获和最好的礼物。在孩子学龄前,在她能够自主阅读之前的这段渴望父母来为她念书的时光,其实很短暂,怎么珍惜都不为过。
本文原载于《菁kids》2014年3月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