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翻开这期杂志时,2016年的感恩节刚过。《菁Kids》与感恩节有着不解之缘,她孕育在2009年的感恩节 ,诞生于2012年的感恩节。四年前的同一期,我写下了《孕育在感恩节的菁Kids》,那是我们一家三口在2009年感恩节去买圣诞树的故事。初为父母的麦克和我看到,中国妈妈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的孩子寻求最好的教育,而国际教育和海外留学的信息却被把持在中介手中。这也成为激发我们创办《菁Kids》杂志的原动力。
七年和四年,转瞬而逝。《菁Kids》在我们的内容团队和读者父母的呵护陪伴下迎来了四周岁,她从最初的一本杂志,成长为今天包含杂志、网站、自媒体和线下活动的鲜活社区;她从最初的根植北京,到2014年创办《菁Kids上海》服务于京沪两地……
带着各自的生活阅历和感悟,过去的四年中, 我们编辑、记者为《菁Kids》带来可靠翔实的报道,专栏作家们为她注入鲜明生动的个性。如今搬回美国的前执行出版人竞波;回归家庭全心陪伴孩子的创刊主编小慧;随先生工作移居瑞典、仍持续给我们写专栏的前副主编桂桂;嬉笑皆成文奉行“育儿无术”的爸爸专栏作家“村头树”;从写育儿两性专栏转身创建“在家练”父母健身平台的“水纹路”;为读者展示国际家庭和社区文化的吴琪;字字直击人心、写尽主妇乾坤的专栏作家“陶太”,未来计划投身教育公关事业的现任主编王蕾,还有我未能逐一列出的诸多为杂志做出贡献的作者编辑,是他/她们把“菁Kids”从设想变为现实,赋予她灵魂,让她成长,让“菁Kids”成为真正能影响、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教育并享受生活的可信平台。我们为此而感恩。
四年中,《菁Kids》的读者父母群在不停地成长扩大。对于“菁Kids”而言,您不是简单的受众,而是真实的故事和思想、经验和教训、反思和感悟的来源。感谢您积极地参与和反馈、耐心地阅读和陪伴。
《菁Kids》的成长,离不开感恩与陪伴。养育孩子和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呢?
在这期以“节日里的家庭传统”为主题的封面故事里,我们采访了六个生活在北京的家庭,了解他们关于过节的家庭故事、试图发掘在节庆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我们身边的家庭在如何继承并传递着各自的微观传统和文化。
故事里的每个细节都让人感动,处处回映着感恩和团聚、怀念与陪伴:阿褚深情地回忆奶奶生前留下的关于春节的各种美好味道,大家族的所有成员过年雷打不动的团聚,也在继承切磋奶奶的美食手艺中相互陪伴;文婷和先生希望童年节庆的美好记忆,永远伴随孩子们成长;导演刘帼轶为了让女儿开心而更加认真地讲究不同节日的仪式和习俗;任佳和Robert期望孩子们未来无论天涯海角,都能回忆起全家相伴过节时的喜悦与美好……
成长意味着独立,独立意味着分离,父母与孩子,所有的养育皆是一段指向分离的爱与陪伴的旅程。
就像孩子与父母一样,《菁Kids》和不同的作者、读者也时常面临告别。在这一期里, 我们将面对最艰难的告别——陶太专栏。作为陶太的骨灰粉,我虽然早知这一刻终将到来,但是始终一厢情愿地把这个日子定到无限远。她的告别果断而又勇敢,这也是一个关乎个人和群体成长的决定: 让主妇的话题告一段落,告别温柔的陷阱,告别貌似安逸的日子,她呼吁改变,呼吁全职主妇走出家门,不被这个时代抛弃。
《菁Kids》在每一段最精彩的陪伴中成长,在每一次告别中蜕变。不变的是我们永远感恩的心,和面对读者的信任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每一天。
新的一年,让我们在感恩与陪伴中共同成长!
Toni Ma/马春蕾
《菁kids》创始人兼出版人
2016年11月
点击链接,阅读 《孕育在感恩节的菁Kid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