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难学?看看那些“吃汉堡、学汉语”的老外们!

文:Toni Ma

这个六月,在北京的外国人就忙两件事儿:吃汉堡,学汉语!

但凡朋友圈里有个把外国人的,你刷刷,肯定能刷出这两码子事儿来。

没错儿,今年6月是“2016汉堡节”和“北京老外中文月”!这两件事儿还都是“theBeijinger”的创始人:MIKE WESTER,一个来自美国东北波士顿的会说汉语的老外折腾起来的。

关于 WESTER 先生强烈的为汉堡正名的情结,我们前段儿已经在《呼朋引伴、拖家带口前来,都是因为——2016汉堡节》一文讲了。现在的2016汉堡杯大战已经进入第四轮投票,64家参选种子汉堡店,激烈拼杀得只剩下4家了。您要想选出自己认可的冠、亚、季军来,赶紧去 thebeijinger.com 投票!

咱今天要说的是北京老外们热情刻苦学汉语的事儿!

WESTER先生有个地道的中文名字:魏思得,据说是他的第一个汉语老师给起的,切着WESTER的音,起得真是信雅达!当年他学汉语的故事也很励志,颇有点儿背水一战的悲壮。他中学时的外语(法语、拉丁语)都挂了灯,大学上了梦寐的新闻专业,但必须选修第二语言。为了远离代表伤痛记忆的法语拉丁语,他赌上一把,选了那个年代几乎只有华裔选修的汉语。

N多年后,他来到北京,创业成家,改掉了从台湾老师那儿学来的台湾腔,在电话上不露脸也能装个口音有点儿怪的“外地人”。当他环顾四周,看着来自全球各地生活在北京的老外同胞们,在汉语的浩海中或畅游或挣扎或干脆放弃时,他决定干一把,发起了“北京老外中文月”(Mandarin Month @ theBeijinger.com) , 点燃所有在京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激情!把那些北京话说得倍儿溜的外国人采访一遍,让他们总结经验、分享心得、传授秘诀,带动汉语学习路上的后来者。最后在6月25号,开一个外国人学汉语大趴,面见汉语学习偶像,选汉语老师,找寻汉语学习路上的互相扶持小伙伴儿

人说“语言是相通的”,您看完这些励志老外学汉语的故事,一定会感慨:学习外语的痛苦与快乐、经验和方法更是相通的!从这些洋北漂“老北京”身上,您准能窥到一些能帮自己或孩子学好英语(或任何外语)的诀窍。

不信咱看看这些榜样们的励志故事和掏心分享:

dominic

江森海(Dominic Johnson-Hill), 知名文艺T恤潮牌“创可贴8”的创始人和创意总监,这个在南锣鼓巷开店卖T恤衫的英国老板,可是个微博网红,电视节目明星。17岁开始只身创世界的他,游历非洲欧洲后,1993年漂到了北京。扎根到北京胡同里,生活创业,比咱本土的北漂们过得更像老北京。在接受the Beijinger 专访的时候,他是这样总结学汉语的经历的:

1995年开始在中国北方跑生意,不说汉语没辙儿。
从来都没坐下来照着课本儿学过,就是整天不停地跟人说(汉语);每天挑仨需要用的词儿,抄下来,睡前找尽一切机会练!
谈了两三次恋爱,每次爱上一个中国好姑娘,中文都突飞猛进,热恋之中太需要交流——爱是最大的动力!
从来没用过学汉语的APP,也没用过课本儿,老师和教材都在街头巷尾。走出去,交朋友,找一切机会跟人搭讪说汉语:街边儿吃饭时邻座儿的陌生人,出租车司机,热恋时的对象儿。关键就是别怕,挑战自己,哪怕你就会说一点点,周围的人都刮目相看!

问及汉语流利带来的好处,他说“太多了”:
酷爱旅行的他,游遍中国山南海北,旅途之中跟周围的人无障碍沟通,聆听他们的故事,如果不是汉语,又怎能有如此神奇的经历!
恋爱、创业、上电视,都是流利的汉语带来诸多机遇,成就了今天的 “老江”。

339207070

罗宾(Robynne Tindall),the Beijinger 前任美食编辑,现任北京安缦颐和酒店的市场传讯经理,淘宝中文网购达人。 她给汉语学习者的忠告是:

必须严肃认真下功夫学,不论你是留学生、还是边工作边学习,一周一小时的课肯定没戏。
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呆在北京,语言环境是不错了,但只有当你置身一个无人会说英语的工作环境时,那个进步才真快!

流利的汉语给她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带来的好处:
不用翻译不用助理,一个人顶俩用,专业职场上当然更抢手。
完全无障碍的跟中国同事沟通,能更好融入企业文化——参与项目、跟同事聊八卦、分享中国同事从各自家乡带来的小吃,等等,不胜枚举。
完全独立的生活在北京,日常生活不用指靠任何朋友或同事的帮助,自由的感觉实在太好!
当然还能驰骋淘宝!买买买!

954579265

捷盖(Francis Tchiegue),这位来自喀麦隆的中非文化大使,不仅是各类电视节目的主持和嘉宾常客,更在中非元首级出席的会议论坛中担任翻译。分享起汉语流利带来的好处,他说汉语在是全球公认的最难的语言之一,作为外国人能掌握汉语,本身就是令人自豪的成就。

捷盖坦言学汉语的两大挑战是“读写”和“声调”。攻克这些难关他总结出如下经验来分享:
不论学什么,必须打心底儿里爱上才行,有渴望才能坚持,否则特容易就放弃了。
必须自信,不能老给自己泄气,你得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菜,不管多少人没学成,我都能搞定!”这才行。
坚不可摧的毅力,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努力,成绩才会在悄无声息之间显现。
更重要的是,学语言离不开学文化,他通过学习京剧和相声,让汉语学习充满乐趣和动力。

eric

艾瑞克(Eric Abrahansen),文学翻译、中国文学英译推广平台“纸托邦”的创始人,艾瑞克在中国文学英译圈儿里是专家。看看他的分享:

学汉语的动力:
多数人学语言都有一个诉求,大抵不外乎职业、兴趣或爱情。文学是我的兴趣,最初学汉语是为了读懂汉语文学书。
现在作为专业翻译和出版人,精通汉语就是我的职业。享受读书是学习语言的最好途径。

说到学汉语的最大挑战,艾瑞克同样祭出了“认字儿”和“声调”两条;而学习中,他亲身体会到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带来的困扰更有启示:从英语到汉语,是从一个语法详细的语言,进入一个语法极简的语言,初学时,他无所适从。语法规则多了不怕,记住就好了;规则少了,反倒不知道怎么办,不同的字儿随便组合都能组成不同的词语和句子,令人茫然。最初学汉语时候他得强迫自己不去想语法。(学英语的中国爸妈孩子们,对比感受一下从汉语到英语的反向体验呢?)

看完四个励志故事,想不想见更多的在汉语学习征程中或狂奔或挣扎的在京外国人?来参加6月25号周六的 “汉语混音派对”(Mandarin Mixer)吧!感受洋北漂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听着音乐喝着酒,交流一下外语学习路上的苦辣酸甜,没准儿还能结交几个充满正能量的语言交换伙伴呢!

活动主办:the Beijinger
派对时间:6月25日周六,下午2点到5点
派对地点:本垒美式烤肉三里屯店,工体北路4号院机电院内

* 文中四位人物介绍和访谈编译自thebeijinger 网站上“中文月”系列报道,英文原文作者 Kyle Mullin

写在后面:

作为早年专注英文媒体的公司,十几年来,我们招聘面试过诸多从海外归来的年轻孩子们,英文流利能力突出的当然不少;但让我诧异的是总有一些在澳洲英伦北美各地求学数年的年轻人,却无法用英语流利沟通、更不能用英语完整表达思想,这样的例子亦不鲜见。

如今,无数寻求国际教育的家庭,在孩子和家庭的英语(或其他外语)的学习路上卯足了劲儿:身在公立小学的,从小给孩子报班儿请外籍家教;进了国际学校的,除了操心孩子的英语,父母也人到中年重新起步,只为能弄懂孩子的功课,跟老师沟通顺畅。第二语言的学习,从来都不容易。希望,从生活在我们身边儿的、这些汉语娴熟的老外模范的学习经历中,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

欲读更多,请点击链接关注“北京老外中文月”(Mandarin Month @ thebeijinger.com) 的英文专题文章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