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掀起巨浪,我无法想象孩子将来面临的是什么

2025年3月6日,星期四。我像往常一样在通勤的路上,打开手机,发现短视频平台被一个叫“Manus”的AI产品刷屏了。从ChatGPT到DeepSeek再到今天的 Manus,短短一年时间,AI从一个回答问题的“顾问”,变成了能直接替代人类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同事”。

作为6岁孩子的母亲,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孩子们未来要面对的世界,可能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

文|Siyu

图|Siyu、网络和AI


从“对话”到“执行”:AI掀起的职场地震

去年,我和码农出身的老公还在讨论“孩子学编程有没有用”,因为那时的AI还停留在“回答问题”的阶段。但今天的Manus,已经能解压简历文件、分析股票数据、规划旅行路线,甚至生成完整的分析报告。这些任务,过去是初级白领、数据分析师、行政助理的工作。而现在,AI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人类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工作。

在二手平台上,Manus的邀请码被炒到9万元。这种疯狂背后,是人们对“AI替代人力”的恐慌。一位科技博主说:“Manus就像一个全能实习生,不仅能听懂指令,还能自己调用工具完成任务。”这让我想到,我的孩子如果现在开始学习那些“标准化技能”,比如数据录入、基础文书处理,等他们成年时,这些岗位可能早已消失。

我焦虑的根源在于,教育的目标正在被重新定义。

我翻开孩子的幼儿园课程表:拼音、算术、认字、古诗词……这些曾在我的学生时代被视为“基本功”的内容,在AI时代的意义正在被颠覆。Manus 展示的能力中,最令我震撼的是它的“自主学习”和“跨领域协同”。例如,它能根据用户需求自动抓取房产数据、分析社区安全指标,甚至搭建交互式网站展示结果。这些任务需要的不再是单一技能,而是综合的问题拆解、工具调用和创造性执行能力。

甚至连我这个编程白痴都在想:我是不是将来可以用Manus搭建一个我心中百分百适配公司需求的CRM系统?我的这个想法在DeepSeek刚出来时被我老公否定了,但这次他说“没准真的可以!”

我开始反思:如果AI能替代流程化的工作,我们是否还在用20世纪的教育模式培养21世纪的孩子?

到底什么值得学,什么不必再“卷”

结合Manus的案例和专家分析,我觉得我们很多家长都能看出几个关键方向:

1. 被AI淘汰的技能:

机械重复的操作:如数据录入、文件整理。Manus能自动解压简历、生成Excel表格,这类技能未来几乎毫无竞争力。所以老师们应该想一想,“抄写十遍”这类作业是否真的还有必要。

单一领域的表层知识:比如背诵历史年份、地理数据。我记得我初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记住或大或小的各类事件的历史年份,从公元前一直背到千禧年…如今,AI的实时检索和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也预示着有些不必要的死记硬背也许是时候退出教育舞台了。

2. 必须强化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Manus可以生成报告,但无法提出全新的问题。例如,在它的房产分析案例中,人类需要先定义“安全社区”的标准,这种定义能力才是核心。

复杂沟通与共情:AI能筛选简历,但无法理解候选人的成长潜力或团队适配性。人际互动中的情感洞察,是AI难以替代的。这一点算是稍微缓解了我自己的职业危机感。

跨领域整合能力:Manus依赖多智能体协作,未来人类也需要在技术、人文、商业等交叉领域找到创新点。这又跟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向“跨学科性”有了一定的契合。

我决定在今后慢慢调整孩子的学习重心,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

比如,等他们再大一点,我会尽可能减少他们在刷题上耗费的时间,而是增加一些项目式的学习:带他们策划一次家庭旅行,让他自己查路线、算预算、做决定,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重视“失败教育”:AI可以完美执行指令,但人类需要从错误中学习。我会更多地去鼓励孩子尝试“不靠谱”的想法,比如用积木搭建一座结构不稳定的塔,再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就像我每次都会告诉他们的那样:犯错并不可怕,知道错在哪里才是更重要的。

强化表达与批判性思维:我想我可以试着跟他们玩“辩论游戏”,比如他们非常喜欢车,那么我就可以和他们俩讨论“司机和AI谁开车技术更好”之类的话题。因为不论今后 AI技术生成的报告再完美,也需要我们人类来判断其合理性和偏见。

尽管焦虑,但我也看到积极的一面。Manus的开发者提到,他们的技术受益于开源社区,我们不难得出一个从AI面世就出现的观点:未来的竞争力可能在于“利用AI拓展人类能力”,而非与AI对抗。例如,孩子学会用AI工具辅助创作故事、设计游戏等等。而且,当我想象着某一天,做游戏的老公和儿子们以后用AI捣鼓出一个爷仨都喜欢的游戏,就感觉这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画面。

有人曾说:“AI淘汰的是岗位,不是人类。”所以我只能不断给自己打下这个“思想钢印”——我需要培养孩子成为“AI的指挥官”,而不仅是“技能的操作者”。只有这样,他们或许才能在巨变中找到新的立足点。

拥抱不确定,与孩子共同进化

今天我打开Manus的官网,天真地想要试试能不能申请到邀请码,我看到Manus官网上一句拉丁语:“Mens et Manus(心智与双手)”。我理解的这句话原本指的是Manus不仅拥有其他AI工具都具备的智能,还拥有将智能输出为结果的“双手”。但现在想来,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当AI成为“手”,我们必须更专注于锤炼“心智”。

作为一个母亲,我仍然不知道答案。但至少,我明白与其焦虑孩子将来会被AI取代,不如教会他们如何与AI共处,在不确定的时代,保持探索的勇气和适应变化的韧性。

鲜少与6岁的OK谈论AI的我,打算从明天开始让他俩正式认识这类“新朋友”。

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我和我老公之间有了一次很有趣的对话。

我问他:以你对我的了解,你觉得将来我会被AI替代吗?(我希望听到他的彩虹屁)

他认真思考了几秒,给出了无限客观理性的回答:不确定,但如果被淘汰,你不会是个例。

我假装生气转身就走,笑骂到:你情商这么低,要淘汰也肯定先淘汰你!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