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游学马来西亚踩坑记

7月上旬,我和好朋友带娃开启了插班游学马来西亚之旅。我们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旅行和学习共计2周,花费3万,然而这次旅行让我踩雷很多,也给我带来很珍贵的反思。写下这些掉坑里的记录,同时也掏心窝地分享我在此过程中的反思,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娃的情况,2017年出生男娃,在国际学校就读一年级,英文水平听说尚可,读写一般,性格比较开朗外向。

接着说说这次插班游学的初心是什么。

作为一个2017年出生的娃,他从未出过国。出生之后的头几年,为了不费爸妈,我们带他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海边。看着他乐此不疲地在海边挖啊挖啊挖,我们也很治愈和放松。

这一挖就挖了3年多沙子,本来到5岁左右打算开始真正意义的旅行却遇上了疫情,所以只能家门口逛逛。到了今年,我觉得是时候带娃出趟国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了。

虽说娃上的是国际学校,学校能提供比较丰富的活动,也有较丰富的外教资源,但是对从来未出国的娃来说,沉浸式地感受文化差异的体验他是没有的。因此,希望通过游学,他能拥有和不同族裔、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们在一起交流、学习、玩耍的全新体验。

为此,我做了功课,梳理了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海外游学项目:

欧美国家▶ 比较适合四年级及以上孩子的独立营,一般由学校或者机构组织,高年级有些还有标化成绩要求,费用相对较高。

东南亚▶  新加坡主要就是中英文教学过硬的国际学校的相关项目,费用在新马泰三地中最高。泰国有一些非常好的自然学校的夏令营,但口碑好的项目基本上在三四月份就被秒没了。马来西亚拥有新加坡类似的国际学校资源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族裔多宗教,费用相对便宜,还不太热门。

因此,我火速自制了游学路线,自诩为“边玩边学两不误”方案。具体来说,从国内飞到新加坡,开启2天的旅行和博物馆打卡,然后从新加坡坐车过境马来西亚新山,2天乐高乐园及海滩玩耍之旅,主打一个“玩”。然后从新山再打车去吉隆坡开启一周的学习“插班”之旅,让孩子“浅尝辄止”地感受一下他国的教学。

出发之前,我真的觉得这方案太丝滑了,满足了孩子走马观花逛博物馆,满足了孩子海边挖沙子(大人躺平度假),满足了孩子心心念念的乐高乐园,最后也满足了老母亲让他体验高大上的“文化交流“。

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误入“临时托管机构”

我和闺蜜最终选择的项目是朋友推荐的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个国际学校,外号“小联合国”。为什么选择它呢?它貌似满足了我的多种需求:多族裔、多文化的学生构成,好像是可以满足“国际化”交流这个高大上的文化交流需求的(小红书内能搜到的帖子“大马N所高性价比游学学校”中都有它家);

从课程表来看,异常丰富,手工、绘画、阅读、戏剧各种;

地理位置来说处于吉隆坡双子塔附近,交通方便,周边配套齐全;

最后,这个学校是一个朋友去年带娃上过的,她对我说非常有趣好玩,她的孩子非常喜欢。朋友的推荐给我了定心丸,我想前人树下好乘凉,应该问题不大。

一直等到我们即将抵达之前,都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学校的欢迎信、注意事项信,却收到了一封免责条款,里面是说关于食物过敏、安全卫生等等事宜学校免责。

收到这封信时,我内心大呼不妙。果不其然,当我带着娃入学时,发现学校前台乌泱泱的人,家长们挤在前台问各种插班的事情,还有中介带着国内来的家长在门口吹牛。

我问前台的负责人:“我们分到那个班级,老师是谁?有哪些注意事项?” 前台老师瞥了我一眼就说:“请问叫什么名字?校服费付过了吗?” “已经付过了。”我赶紧说。于是,老师直接把孩子领进了班级,把教室门关上了。

按照校方的要求,家长不得进入,需要等放学才可以接孩子。

眼看着中介、家长们一波波地来来回回,前台乱糟糟地插着学生的名字,家长们不停咨询着校服的费用、学费的情况,看得出很多是现过来报名的,我感觉这个学校完全没有“门槛”可言,像极了一个临时托管孩子的机构

我迟迟不敢离去,但又无法看到孩子在里面的情况,非常焦虑、沮丧、担心、失望。转念又想是不是自己过于谨慎小心了,可能国外的学校就是这样的。

这样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放学的时间,我和闺蜜早早到校门口接娃。孩子们一窝蜂地出来了。我顺利接到娃,还没顾上问娃一天的生活,这时候又突发事情,闺蜜的娃迟迟没出来。这可太吓人了!我们在门口等啊等啊,耐心在耗尽,一些不好的想法喷涌而出。于是,我们开始找前台的老师咨询,寻找孩子。

看到我们万分紧张,他们居然不是问班主任老师孩子在哪里,而是让我们自己进去找。我们就这样一圈圈去各个教室找,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是糟透了,非常的无助、担心和恐慌。

就这样几圈下来,我们没找到孩子,又折返回前台。她们也慌了(这管理是多么的混乱),于是就开始联系老师来协助我们。来了一个老师帮我们拿着喇叭一起寻找孩子,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孩子。然后过来一个老师跑过来跟我们说,今天有外出的体育课,闺蜜的孩子跟着车去外面的场地打篮球了。我们舒了一口气,又开始煎熬的等待。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真的感受到无尽的焦虑和无助。最后,孩子终于回来了。我们质问前台,外出活动为什么不告之家长,且为什么孩子主班老师不知道孩子外出了。面对质疑,他们只是用和稀泥的态度应对。我想说,出了国才知道国内有多好,遭遇了这样的学校,才知道我们学校平时的管理有多让家长安心。

几点反思

通过这混乱的管理、甩锅式的文件、毫无门槛的插班,大家其实就不难了解这所学校的水准。我当然也知道自己已经掉坑里了。经过第一天的插班,我真的非常后悔,也开始反思是哪些原因让我掉坑里了,总结如下:

好的教育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如果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项目,学校好,师资好,课程内容质量高,它必定也会反过来对家长和孩子有所要求,所以其实永远没有“性价比”之说。好的就会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体现在方方面面,可以是费用的门槛,可以是对学生要求的门槛。

我选的这个学校,只需要交钱,一周小几千人民币,真的不算高。它几乎是零门槛的,就意味着它对你没有太多的要求,你也不能要求它怎么样。所以,正视我自己内心“贪便宜”的欲念吧。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有很多信息不对称,且缺乏安全感,因此自己DIY搞插班游学还是有风险的,也真的没有所谓的性价比,踩雷的几率很大。

不要过分相信他人的经验,也不要太过相信自媒体上的信息。现在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相较于之前太“二手”了,常常会陷入“信息茧房”中。我这次择校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任的朋友去年参加了这个学校的夏令营,反馈很好。但其实,适合别人的就真的适合你吗?别的家长的教育需求和你一样吗?

在朋友推荐这个学校之后,我上网做了很多攻略,包括查看官网、各种社交媒体信息、家长反馈等来综合考量,当时我看完这些信息是有所犹豫的,但是朋友的经验给我吃了定心丸,顺理成章地觉得不会踩雷。

事实证明,他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我。同时,我还查阅了这个学校的小红书信息,无一例外都是赞和粉,鲜有黑。现在想想,因为我掉入了他人为我构建的“信息茧房”,人家想推广、投流,难道会给你真实的信息吗?

孩子起冲突,老师不作为

在插班一天后,我和孩子交流:“明天还要不要去?”娃给我非常中肯的反馈:“妈妈,我觉得学校活动并不是太有意思。很多小朋友还听不懂英文,老师问我们谁来自中国可以来当翻译,我还帮老师给小朋友当翻译。”我进一步问:“那你觉得还要继续去上吗?” 小家伙还是点了点头。

虽然知道这个学校管理混乱,课程质量一般,但他还是非常懂事地希望善始善终。

第二天,我们调整好心态继续去上学,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娃在学校居然被小朋友扇了三个耳光。娃完整地跟我描述了整个过程:

同班的一个插班的小朋友因为他“话多”打他,其中有一次还被老师看到了。娃没有还手,委屈地告诉了老师,结果老师居然没有任何措施!

听完,我瞬间就不平静了,心疼孩子,愤怒的是老师的不作为,也对这个霸凌他人的孩子非常生气。

当下我就找校方反馈了这件事儿,要求他们把监控调出来,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他们左推右推,支支吾吾说监控出了点问题,没办法显示当时的情况。因为孩子能把详细的情况,包括霸凌他的孩子的姓名、见证的老师,以及欺负了哪些同学的姓名都一一说出,证据完整,没办法抵赖,他们就开始用缓兵之计来敷衍我,告知我他们需要一点时间来处理问题,一次次让我在学校门口等待一个又一个“负责人”。

我决定给学校写一封严肃的书面邮件来投诉这件事情,并且决定不再参加剩下的课程。然而得到了非常可笑的结果:他们承认孩子遭受了霸凌,但是绝不退款。

这是我第一次遭遇孩子的霸凌事件,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校。思来想去,我决定学是不能继续上了,但是孩子被霸凌这件事情一定要解决。因为,一次霸凌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远大于其他。他委屈痛苦,也会因此失去勇气,还会因为老师的不作为对是非曲直没有清晰的判断。很难想象,如果以后他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如何去应对。

于是,我做了两部分工作。对娃,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告诉他,被欺负时候可以还手,因为当你求助的时候就把事情的决定权交给了他人。万一碰上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你失去了还手的机会,还会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认为可以再一次欺负你。他用力地点点头,把之前学到的“温良友好”的观念放下了。

接着,我继续到学校和他们沟通,一定要找到这个霸凌我儿子的孩子以及他的家长,我们需要一个正式的道歉。在我的坚持下,校方找到了孩子,我们完成了孩子的的正式道歉,但是始终没等到家长。

我仔细观察了这个孩子,他的眼神并不怯懦,道歉也并不诚恳,大概率他的行为也是家庭的复刻。所以,大概率他的这种行为还会发生(这真的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了)。

几点反思

面对霸凌,我们要勇敢说“不”,即使是看似对结果没有实质性改善的行为和举动,都能呵护孩子已经受伤的心灵。作为80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吃亏就是占便宜”,在“要不要打回去”这个问题上我曾经是模糊的态度。这次事件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要据理力争地捍卫自己正当防卫和做出反击的权利。我也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君子动口不动手”,在面对复杂外部环境的时刻不能保护孩子,反而让孩子陷入被动和危险的境地,特别是在周遭环境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作为短期项目,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契约关系很短暂,因此遇到无良学校,家庭就是吃哑巴亏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更小心谨慎。

在考察学校的时候,需要选择长期有口碑,而不是在自媒体上通过中介大肆宣传的所谓“学校”。同时,家长必须在入学前通过邮件、电话会议等与校方有全面充分的沟通,不然你是不知道人家的下限有多低。

以上,就是我的踩坑经历。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字还停不下来,又把整个过程全面复盘了一下,这个过程还是有点痛苦。但一个硬币总有正反面,在这次旅行中,我也有非常多的收获,借此也和大家分享。

重新审视游学的价值与意义

在这次踩坑之旅中,我发现了自己人性中的“贪”,设置了那么多目标,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游学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一次文化的深层感知,低年龄的孩子是否可以通过亲子陪伴式的旅行来进行呢?

如果是一次有目标的学习,那么学习的周期是否要放长,让孩子有时间去构建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并融入所有真实的衣食住行生活圈呢?

我们的既、要、还,往往什么都得不到,只是自己脱离实际的天真而已。

每一次经历都是加强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在遭遇了霸凌和学校的无序管理后,我们更加珍惜和珍视国内教育的有序、优质,从心底发出幸福感来。而这次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并战胜了自己内心的软弱,让孩子看到了在面对不公平时所需要做出的反抗,我们统一了价值观、达成了一致的行动路径,也是一次亲子关系的强化。

我们复盘了整件事情,两个人一起讨论了如果将来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处理。一次真实的经历胜过无数次预演,这也算一次难得的学习。

洞察其他家庭的教育方式,互相学习

这次旅行是我和闺蜜的家庭一起进行的,恰巧她家也是儿子。所以很多次,在近距离观察了她和儿子的互动后,我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我的问题,也找到了她的问题。

我们常常歌颂母爱,却忽视母爱有时候令人窒息的控制。我观察到她对快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过度的管束,其实我也是一样,大家都因为“苦口婆心”的无限度母爱让孩子淹没在自己的控制中。我们在旅行中,分享了育儿心得,也给到彼此最真诚的提醒,这样的旅行也是一次难得的互助修行。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屏幕前的你一点信息、一点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一个崭新的、未知的环境中,向外换个视角看看这世界,向内观到我们已经和正在行走的“心路”,这也是旅行的意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