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儿子学芭蕾:过程中这4点我希望有人能早点告诉我

我有一对儿双胞胎,孩子今年6岁多了。

说到儿子芭蕾舞的启蒙,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单身的时候总喜欢业余时间跳芭蕾,前前后后跳了5、6年左右,也作为群演登上过舞台,虽舞台经验屈指可数,但演出的兴奋感至今难忘。

之后我也曾组织过业余芭蕾爱好者的群组,起名为“业芭老炮群”。名字蛮唬人,其实就是一些常年看演出,热爱芭蕾的文艺“中年少女”们。

生完双胞胎之后,芭蕾练习就搁置了。直到孩子们4岁多,疫情那段时间我们举家从北京搬去了海南,刚落脚的时候我的工作也暂停了,才开始有时间捡起芭蕾。

我上芭蕾课的时候,孩子们就在教室外面玩着等我,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俩总想往教室跑,我一想倒不如直接让孩子上上体验课也行。

“名师双语”芭蕾课,重点却不在这

当时选的芭蕾老师从法国专业芭蕾舞学校毕业,很年轻。可能是教学经验不够吧,并没有向班里上课的姑娘们提前告知:新来听课的同学是男孩子。

所以,当兄弟二人穿着练功服走进教室时,女孩子们“哇”的叫起来——男生也学跳舞啊!课上音乐响起来之后,也总有女生盯着他们俩看。

不出所料,哥哥因为扛不住了逃离了教室,事后再也没有参与过任何舞蹈类型的课程。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对哥哥算是一个童年阴影了。

后来我琢磨出个道理:孩子在启蒙时候,其实不太需要什么大腕教学。但在专业性上,除去技艺,教师身份也要专业,比如教育心理学,比如学会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

而弟弟,因为听到我说坚持上完课可以领玩具则选择留在了教室。就这样,起初几节课坚持下来的原因都是因为课后可以换积分兑换玩具。

这家芭蕾教室的老板是北京人,营销理念很好,聘请的也是俄罗斯的芭蕾舞老师,用英文授课。但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启蒙阶段的所有动作,其实都需要老师反复讲细节,喊口令等等,有时还需要老师需要一定的震慑力才能保持孩子的专注力。

因为英文授课,儿子也是半懂不懂,学着学着就觉有些枯燥了。而且一开始动机不纯,上课态度不是很认真。经常满教室乱跑,有时候在教室外的我都想把他拎出来揍几下。

后来我换了个“策略”,就是“动之以情”。

有一天儿子观察我上芭蕾课,下课之后他问我:“妈妈你腿画圈儿的时候,老师说要向上长(zhǎng),头发丝儿都要向上,你的头发真的会长长(zhǎng cháng)吗?”

我向他解释着那是种自己向上发力的感受,而男生这样发力向上,不仅能“长长”,还能转圈儿,还能跳得很高。于是拿出手机给他看各种芭蕾王子的亲身示范,大声地说:“多好看啊!妈妈最喜欢看芭蕾演出了!”——趁机把心中想把儿子培养成芭蕾王子的心愿不动声色地铺垫一下。

儿子眼珠转转,想了一下,奶声奶气地说:“那我还是继续学芭蕾吧。”

就这样,“连骗带哄”,儿子的芭蕾学习终于开始走上了正轨。

带孩子回北京参加比赛,开眼

老师授课还是很专业的,但同班有很多孩子的妈妈都求老师不要给孩子压腿,不想孩子那么辛苦,走走兴趣培养路线蛮好,仪态好就行。

这和我最初的希望也差不多,因为孩子年龄还小,还没有到严格要求的年纪。每周2节课,偶尔还会请个假。

有天授课老师同我聊天,说海南西海岸同机构专业班的同龄孩子平均每周4节课,“还未必能跳出来。”——我听了不相信,觉得孩子这么小有必要这么卷吗?

直到我带孩子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爱莲杯比赛。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孩子又小,服装准备上我就在网上买了个一百多块钱的演出服。到了现场,刚巧遇到同年龄组的小哥哥,只见人家身着宝石蓝丝绒演出服,上点缀bling bling银片装饰,跟儿子跳一样的《小士兵》曲目。

舞台上的小哥哥绷着脚尖,从头到脚昂扬挺拔,迈步充满力量。

我问儿子:“你看这个小哥哥怎么样呀?”

儿子说:“他可好啦,用ipad教我玩游戏,老师没把我的电话手表带到后台,不然我就能加他好友啦!”

5岁的年纪,还不知道竞争,想比高低的,大概都是我们这帮大人在心里暗暗较劲。

赛后第二天我们返回了海口。未曾想这次比赛的现场视频出现在了中央芭蕾舞团领导的朋友圈,文字中感叹中国芭蕾男生前景可观,其中儿子的演出被评三个字:“萌萌哒”。

我们不可置信地进了决赛,随即母子二人又坐早班机返回北京参赛。

大人被折腾得人仰马翻,可孩子却感受到了舞台表演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兴奋感。外加上凭借他老妈的昔日人脉,现场还有北京业余芭蕾老炮阿姨们的鲜花和夸赞,连他自己在幼儿园时期的小同学也被邀请来观看比赛为他打气。

这一切的“簇拥”下,儿子感觉极好。

决赛结束当晚,儿子临睡前跟我说:“谢谢妈妈,帮我选择了芭蕾,我想成为芭蕾王子。”

营造氛围是一码事,确认孩子是否拥有一腔热血又是一码事。我问了一直没敢问的事情:“你是想让妈妈开心,才跳芭蕾的吗?” 他摇头说不是。我追问:“登舞台演王子很辛苦,需要刻苦练功,不是随便跳跳而已,你想好了吗?可以吗?”

“我可以。” 儿子重重地回答我。

那一晚,作为老母亲的我失眠了,我意识到应该好好梳理一下孩子学芭蕾的方向了。

咱们当妈的,有时难免“自以为是”

参加完爱莲杯比赛后,我找到北京熟识的芭蕾舞机构主任请教:您都熟悉哪个赛事啊?有没有渠道可以让孩子在比赛中获奖?学芭蕾要不要从海南回北京?

这位老师棒喝我:

你这样是创造不公平的竞争,只能让你的孩子面临的是不公平的世界。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想走捷径,最终还是自己的孩子会面临不公平的反噬。

芭蕾来不得半点儿虚的,一出场,一绷脚,台下评委和观众都看得很清楚。

踏踏实实练功,认真跳,在哪学都一样,其他说什么都是为时过早。

于是我乖乖让儿子加入了儿童专业班的学习。

我家现在住在新埠岛,开车到西海岸,即便不堵车也要55分钟,每周4次往返,这对我这个北京来的妈妈不算事儿。

专业班名不虚传,小朋友们从进教室开始就自觉拿砖压腿,聊天说话的时候,大家也会不由自主地抱手转个圈,相互暗暗地比较谁转的圈数多。这样的大课都是两小时起,儿子压胯压到曾经哭着跑出教室,老师马上让家长回避,待孩子稳定情绪后继续回教室上课。

即便这样,儿子也从来没有说过不学芭蕾了,我想这就是真正喜欢吧。

他自己经常和我说,最喜欢跳变奏,跳完很开心。跳过舞的我深深懂得那种练舞过程中,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旋转跳跃的愉悦感是多么能够充盈自我。

现在,我带孩子参赛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参赛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演出,都是芭蕾学习中的一部分。今年2月,在某国际芭蕾舞比赛专场颁奖演出中,六岁半的儿子随着红幕拉开,站在舞台中央挺直小后背,昂着小脑袋,小小只的自信表演,坐在台下的我,感动溢于言表。

这种感动是什么呢?不禁自问:孩子拿奖,是否为极大满足父母自己的虚荣心?

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但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向我交代妈妈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能够耐心听完老母亲的嘱托,这个6岁的小人儿,我还想再要求什么呢?

之后的比赛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没拿奖的时候,儿子学会了坚持,明白了什么叫虽败犹荣。而参加比赛从准备到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学会怎样处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我甚至觉得比赛之旅比单纯的亲子旅游更有意义。

常问来路,莫问前程

学芭蕾之后的出路呢?

儿子现在还小,我相信很多家长一开始也希望孩子可以学些真本领,一如我现在为他去找专业的老师进行专业训练。可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但心态是可以提前做铺垫的。比如,如果未来芭蕾之路没有坚持下去,这段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难道就是无用的吗?

我好友的儿子也是5岁半开始学芭蕾,目前学了2年。随着身体发育,开始觉得身体条件在芭蕾学习上慢慢没了优势。于是在每周两节芭蕾课之余,妈妈还给孩子报了吉他班,还有钢琴课。

四年级的时候,孩子钢琴完成了六级考试,自己还要求了唱歌声乐课。

我的好友说:“学过芭蕾的孩子,尤其男孩儿,在经历了那些枯燥的练习和训练之后,耐心和韧性普遍会增长很多。

是啊,其实无论什么爱好,平日里最多的都是重复训练和练习,磨炼心性贵在坚持。

谈及未来理想的时候,儿子带着芭蕾王子特有的姿态,沉肩微侧昂头说:“我想以后上国际舞台出演音乐剧。” 说话间眼神明亮,连面庞都散发着光泽。

我曾经看过很多世界级芭蕾舞者的采访,她们认为自己的每场演出都不完美。其实完美不一定就是最好,留下遗憾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孩子终其一生的成长和教育,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而“正确”的定义又有着千百种。——很多时候,所谓“正确”的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幸福。

未来怎样儿子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现在知道的是:

儿子大概平时核心运动做得多,腿部腹部都比较有力,假期首次玩水上滑板,上去不久就能轻松站起。他兴奋着随着起伏波浪高声尖叫,风吹起他的头发。

拍下儿子的大笑,我在朋友圈中附图写道:盛夏光年,飞驰的少年,发丝都洋溢着欢乐。

常问来路,莫问前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