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让娃读纯国际学校,最后上了民办私立,什么让我180度大转弯?

采、文 | Mina.L 图 | Pexels

前半年我跟菁小京聊天,问的都是哪些外籍子女校比较好。而这个9月,我的儿子即将入学一家民办私立学校,这跟我最早的想法大相径庭。

娃4岁的时候,赶上疫情,当时坦白讲忧虑未来大环境的变化,甚至一度想过让孩子去新加坡读书(孩子爸可以申请工作签证),但是我骨子里其实并不觉得国外有什么好,也绝不是推崇把低龄的孩子送去留学的家长,即便是陪读我都不会去。

我始终认为,身份是一回事,文化是另一回事。世界公民不是说“国际话”,而是具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认知的宽度。而教育,也不是某种体系就一定好,某种体系就一定差,很多事情要看多方因素。

我最早考察的是几所英式外籍学校,我喜欢英式的“规矩”与“气质”,也希望孩子可以拥有相对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及一些多角度获取知识的可能性。

不过慢慢的,我开始觉得一上来就读国际学校,容易把路“走死”——即使在看外籍子女校的时候,我也会刻意去研究那些重视中文教育的学校。但一上来就念纯国际,中文会是大难题。

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在校的家长证明了,不过也看大家对孩子的期待。有的就希望孩子可以英文流利,为今后出国做准备;有的外部或学校内部有中文教学支持,所以大家各取所需吧。

于是,在快要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候,我选择不读纯国际了,虽然这样的急转弯可能对于一向开放自由的我们来说,适应起来并不容易,但还是那句话,从体制内转入国际学校容易,但出体制再回来,就难了。

鸡娃家庭没选上,20以内计算不会的儿子却“中奖”了

最后,我选了一所拥有校本本土化创新教育的民办私立校,小学不分教学体系,是义务教育下的校本课程。这所学校数学、英语从一年级开始分层教学,这一点很吸引我。因为我儿子属于英语好,数学一般。

在这里,英语不会学得太简单,数学如果分层教学,也不会被“学霸”碾压的太过惨烈。到了初中阶段,也有可能我们会转国际,这都不好说,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

当然,这所学校也会有面试。

我一直属于不“鸡娃”的妈妈,所以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能面上最好,面不上咱也有别的选择。

结果儿子顺利考上了,一切看来顺理成章。不过后面跟邻居一对才发现,很多小孩都没考上,可在我的认知里,比我儿子优秀的多了,他目前的水平,20以内的加减法有时候都数不明白,因为手指头不够用。

面试的时候是家长在听宣讲会,孩子在另外的地方跟老师见面。孩子不会有纸笔考试,形式就是跟老师聊天,做游戏,氛围轻松愉快。

儿子出来后,我问他:

“老师都问你什么了?”

“老师问我6+3等于几?我说等于9。”

行,十以内加减法儿子应该还是会的。

“然后她问我8+9等于几,我说我不知道。”

嗯,二十以内就不知道了。

“还问你什么了?”

“还问我会背古诗吗?我说会!”

“老师让你背了吗?”

“没有。”

嗯,我觉得,有可能老师被他自信的样子“骗”到了,其实他不会。

而英语考试,其实就是一场游戏,老师设计了一个儿歌口令,中间的词会被替换,但是有规律可循。其他小孩子第一次遇见这种形式有点懵,但儿子平日经常玩这种,所以反应比较快,我感觉这部分有加分。

还问了孩子一些业余爱好。儿子那段时间迷恋滑雪,讲自己有热情的东西,他就表达能力和表达意愿比较强,这点比一些中规中矩的孩子还是多了些特点。

通知被录取后,我也没什么可高兴的,因为我还有一些担忧。

后来我打电话联系招生老师,我说录取当然高兴,但有一个疑问:贵学校不是以理科、数学见长嘛,我孩子20以内计算都成问题,压根也没训练过,去了之后如果是班上数学最差,可能我还需要考虑一下。

老师说:“他只是计算慢一点,不代表他数学差,数学方面老师肯定也问了些其他不是计算的东西,您儿子可能没跟您讲。”

“计算能力,识字等等,如果想学,小孩子很快就能赶上来。主要还是看一个学习习惯,有些东西很难改,但知识输入,反而简单。”

这番对话,一是打消了我的一些疑虑,一方面倒也显得学校对自己的教学还比较有信心。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受,接下来说说学校在我儿子眼里什么样。

三四十万的学校儿子不选,却选“老鹰抓小鸡”

这一两年,我带着儿子去的学校也不少,除了问老师一些问题,让孩子参加面试什么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听听儿子自己的感受,喜欢哪个学校。

硬件高大上的学校去过,“有名有姓”的学校也去过,“一位难求”的学校也去过,各种活动、项目的学校也参加过体验课。结果,比起机器人、VR、3D打印,玩偶,礼物等等,最后儿子告诉我喜欢现在这个看着“非常一般”的学校,是因为老师带着他们玩“老鹰抓小鸡”。

老鹰抓小鸡,就这?

我不知道这游戏是老师们一时兴起,还是有意为之。不过比起之前去过的那些精心准备过的各学校开放日对孩子的设置,如此“简陋”的安排,却虏获了儿子的心,这是我没想到的。

由于我儿子是一个自己还比较有主意的人,那我想着,既然你自己要选择一个作业最多的学校,那就去吧。

对了,我并没有告诉他这所学校跟其他去过的学校相比,作业最多。否则他肯定不会去的。我们小区有一位跟他玩得很好的小哥哥,在海淀某所国际部小学就读,经常被他看到写作业。每每哥哥要回家写作业,儿子就会问我:

“小学就有那么多作业吗?”

“每个小学生都会有作业呀。”

“那可以去一个作业少的学校吗?”

于是,带他探校的时候,他时不时就会问我“这个学校作业多不多?”

说来也奇怪,老鹰捉小鸡这个学校,他还真没问。既然他不问,我也没说话。

反正最后据我观察,这个学校好多所谓“鸡娃”的家长都没进去,我儿子反倒“糊里糊涂”通过了,说明这是一所不“鸡”的学校。

我儿子不“耐鸡”,学校选择我儿子,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原因吧。当然,这是双向选择,再加上孩子也喜欢,何乐不为。

后来想了想,学校之所以没有选择“鸡”过的娃,可能是因为怕扰乱教育节奏。毕竟,普娃都差不多,鸡娃可没有天花板。放几个这样的孩子进去,容易打乱进度,引发焦虑。

某些学校的开放日,不尽人意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我在探校过程中作为家长的一些观察。

我参加过一些双语学校,或是外籍子女校的开放日,有的学校特别用心,作为家长你会感受到整个学校团队对这个活动很重视,从硬件准备,到信息介绍,很详尽丰富。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会对这个品牌有一个很好的初体验。

不过,也有的学校不尽人意。有的甚至是有些家长或是媒体的口中口碑不错的学校。可我作为家长真正体验过,却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

宣讲会上,老师的介绍并不贴合到访家长。明明是小学部的开放日,但老师们却重点在介绍高中的项目,小学部的校长总共也没出现5分钟。

也有的学校在答疑家长提问的时候,明显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曾经我问到过一位小学部的年级组长一些一年级课程设置的问题,TA的回答不置可否,“我好久没教过一年级了。让XXX来回答一下吧。”结果一下子问了几个人,结果都没有教过一年级。这样的时刻,让我们这些参加开放日的家长什么感觉?

我也没有问很刁钻的问题,但是老师一没给到什么答案,二也没什么热情。

说到热情,大部分的开放日为了照顾家长,多会在周末举办。但可能就是因为多半是在周末,某些学校的一些老师看上去“并不高兴”。我在猜想大家可能都不想加班吧,也有可能事没有给到老师们满意的待遇。又或者,周末的开放日学校选的都是一些愿意加班的老师来顶任务,所以一些具体问题也回答不了,这就都是我的猜想了。

我希望这些来自家长的一线感受可以让学校看到,在以后的安排上可以再尽心尽力一些。学校在各平台做很多宣传,为的就是吸引家长去学校参观,结果家长到现场反倒是打了折扣,这肯定不是学校希望看到的。对学校形象也不太好。

这个月,我带儿子好好的出去玩了好久。9月份,他就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也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家长了。

现在的我和他都是“出厂设置”,不想鸡娃,对未来充满希望。我就希望我的焦虑能来得慢一些,晚一些,也希望他可以继续快乐长大。

对了,这几天刚从外面玩回来,我就听到一个“头大”的消息,这个学校不是分层教学嘛,入学考试需要考MAP测试。

嗯……我已经开始有些不太好了。

*本文根据采访对谈整理、编辑,第一人称叙述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