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是否让孩子提前留学”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中。相对孩子年龄段处于高年级或者大学的家长们,安全问题、距离问题、陪伴问题始终是家长们心里有的一道槛,想要放心让孩子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又期待能够方便陪伴左右。
于是不少人将视线调转到亚洲内的国家。新加坡凭借着相对便利的地理位置、低犯罪率、宜人的气候、绿色的环境,成为了低龄留学的首选目的地。
文 | Carol
图 | 学校提供
新加坡国际化的精英教育水准自不用多说,经合组织OECD将其评为“全世界教育系统最好的国家之一”。国际学校IB及格率高达97.73%,远超全球约76%的水平。2022年1月份全球IB成绩公布,新加坡IB考生平均分40.6分,其中更是有近一半拿到40分以上。
对于小留学生们来说,新加坡的陪读政策十分友好,允许16周岁以下学生的母亲/祖母/外祖母在新加坡陪读,持陪读准证期间,陪读家长可以任意进出新加坡,并且一年后可以合法工作。
新加坡浓厚的华人文化底色,也减少了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异乡感。
Emily妈妈去年带着两个女儿转学到了新加坡。原本担心会有种种不适应,没想到两个孩子融入得毫无困难,除了日常学习,每个周末和妈妈一起去沙滩玩,或是在公寓楼下的泳池中游泳锻炼,别提有多开心。
虽然听说过新加坡也内卷,实际体验后却发现并不尽然。Emily妈妈与菁kids直言:
“之前我也跟着鸡娃,整天焦虑着急。换了环境后,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女儿班级有家长群,但除了通知活动,大家都不太说话。孩子下午2点多就放学了,该写作业就写作业,该补课就补课,基本晚上8点30就能上床睡觉。”
心态解绑后,孩子的学习竟也变得劲头十足,Emily每天放学后都迫不及待和妈妈说今天学了哪些内容。
新加坡的学校分为政府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后两者的入读门槛对国际生更友好。Emily入读的是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在国内也有多个校区,家长们应该并不陌生,那么,选择前往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学习又是种怎样的体验呢?
01
环境自在,孩子放松
学习由此打开
Emily妈妈第一次参观新加坡伊顿时,第一印象便是——学校的环境太好了,绿树成荫,教室里的布置满是温馨与放松感。
最触动Emily妈妈的,是孩子们落落大方的自信状态,即便是对着初次来学校的陌生人,也开朗地说“Hello”。
那个时候Emily才4岁不到,有些怕生,打招呼的声音小到只有妈妈能听见。而现在经过一年不到的时间,Emily的改变特别大,离得老远就能和同学打招呼,和不认识的学长学姐聊天也不露怯。
从羞怯到自信的转变并不神奇,是环境对孩子的塑造。正如瑞吉欧理念所强调的“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教师”——创造出对话、合作的空间,帮助年龄不同的人之间组建愉快的人际关系,激发多样化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学习的潜力,给孩子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新加坡伊顿的教室里,铺着一张特别大的垫子,孩子们盘腿坐在垫子上,围着老师听课。老师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挺直腰板,而是任他们找到一个舒适的方式。
“自在”,这便是新加坡伊顿给孩子们创造的环境的关键词。课内不会“一板一眼”,课外活动更是轻松自由。
让Emily妈妈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运动会,外教老师穿着“超级英雄”的服装出现在操场上引发一片欢呼,孩子累了就往地上一坐,合照时,一个小男孩因为鞋子湿了,索性就光着脚。Emily妈妈感叹:“这种尊重自然融合的氛围,和之前经历的体制特别不一样。”
这样的氛围下,老师于孩子而言是信任平等的,而非单向权威,由此更容易产生提问与对话,让“探索-思考-学习”教学方法顺利融入到日常中。
02
强基础教育
但与高压刷题无关
新加坡以其基础教育水平闻名,但他们所用的方法并非题海战术。
以新加坡伊顿为例,在国际课程IB PYP或者国际瑞吉欧的框架下,会更强调激发孩子的自发性思考和探索,以及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
新加坡伊顿国际幼儿园Claymore校区Elizabeth校长向菁kids介绍,孩子从学龄前就会开始接触读写、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的多项学习,而且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会融入到“探索-思考-学习”的过程和有意义的玩耍之中。
例如Claymore校区,是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有个概念是“儿童的100种语言”,孩子不仅会用话语表达,他们的绘画、黏土作品、拍摄照片等,都是思维方式的表达,而老师所要做的便是引导他们将想法通过自己的方式输出。
例如一节主题为“树皮为什么会不一样?”的课上,孩子触摸树皮,用显微摄像头进行观察,拍摄下来,在光学投影仪上放大后,一边比较、分析树皮的各种特征,一边像画壁画一样临摹下来。随着绘画的深入,他们对树皮的科学理解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有段时间孩子们特别喜欢《冰雪奇缘》,老师便用投影仪投射出了暴风雪的景象,提出一个激发性的问题:“如果遇到暴风雪,你会怎么做?”
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怎么找遮蔽物、怎么找临时住所。“要如何建造避难所呢?”孩子们又开始讨论起避难所能容纳多少人,需要几个门,等等。
讨论结束后,这堂课仍在继续,接下来的6周,这群4岁的孩子用不同的材料,从编织物到回收的纸板箱,一起建造出了他们的避难所。
要让避难所有实用价值,孩子需要测量、设计、组建结构,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在想法产生分歧时能继续通过对话沟通让项目进行下去。
新加坡伊顿的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都有提供IB PYP课程(IB认证世界学校)。IB本身的课程目标便不是应试型,而是更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
遵从IB六大跨学科主题框架的指导,包括探索星球、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和地区、我们是谁、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成为自己,学校设计开展了各种学习项目,英语、中文、数学、科学、社会学习都可以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
初中阶段,为了更好地为各个科目打下扎实基础和应对高中阶段的IB DP,新加坡伊顿转为提供IGCSE课程。
事实上,新加坡伊顿很重视中学阶段科目学习基础,每年举办两次考试评估和学习技巧课程,以帮助学生学习考试技巧,并加强他们对考官要求的理解。
因此伊顿中学阶段提供的IGCSE课程,除了让学生更深入和广泛的进行项目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语言、数学、生物、化学、物理、艺术、设计和技术、地理、历史、音乐等科目知识,在知识深度和项目式学习运用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在接下来面对IB DP学习和升学考试时更得心应手。
高中IB DP的学习也没想象中那么高压。John在高中时从国内转学到新加坡伊顿,相比较在国内的学习经历,新加坡伊顿让他有了更多享受学习生活的感觉。
课程安排得松弛有度,理科学习有了更多实践机会。老师都很友好,而且拥有惊人的知识储备量,总能精准地指出他的错误,给出答案和建议。
此外,记录和归档也是新加坡伊顿教学中重要的一环。Emily妈妈第一次拿到记录了孩子学习的文件夹时,感受到其中的文字和照片都将孩子度过的这一学期生动地展现了眼前。
03
植根于文化与课程
中英文双语融合
英语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而作为拥有庞大华人社区的国家,中文自然也是重点教学语言。如果想让孩子留学,又想中英双语都不落下,可能没有哪个国家能比新加坡做得更到位。
先来说英语,新加坡伊顿的学生群体十分多元化,例如Emily所在的班级,一共8个人,只有她是中国人,其他同学都来自法国、日本、泰国等不同的国家,平常交流自然使用英语。
对语言学习来说,最难得的便是耳濡目染的环境。Emily来新加坡之前,只学习过简单的英语单词,妈妈怕自己的口音误导,也很少特意在家教她。
到新加坡后,仅仅过了小半年,Emily妈妈就明显感受到了女儿飞速的英语进步,在家看英语动画片,还会反过来和妈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么每天说英语,中文会荒废吗?新加坡伊顿从幼儿园起便启动中英文融合项目,学生每周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加强语言学习,1年级时每周学习时间更是多达19小时。
而且,这种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式或是应试型的,而是在日常课程、对话中,时时刻刻让语言“活”起来。
每个班级都会有英语老师和中文老师,让孩子们浸润在双语环境中。幼儿园阶段,在午休时间,如果孩子没有睡意,老师便会带着他们一起阅读英语或中文绘本。
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Broadrick校区 IB PYP协调员 Peter Dart老师与菁kids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堂2年级的中文课上,孩子们学习新的部首——木字旁(wood),孩子们便开始思考,哪些东西是和木相关的呢?
孩子们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由“木”本身的含义逐渐发散到带有木字旁的词语,例如“树(tree)”、“枝(tree branch)”、“棒(wooden bat)”,老师的词汇卡上,有英语、拼音、汉字,孩子由此认识中文和偏旁部首之间的关联,以及对应的英语单词。
接下来,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阅读一篇关于可持续发展森林的英语文章,当找到他们认为与“木字旁”有关的单词时,便在纸上标注出对应的中文字和拼音。
在这样一节课中,中英文从思维和运用两个维度巧妙地联系了在一起,IB课程目标中所强调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调研能力也都贯穿到了课程中,可以说一举N得。而且数学、科学、艺术等等科目都是以这种思路进行。
新加坡伊顿也会定期举办中国文化的课内外活动,让孩子们即便在异国他乡,也依然能熟悉了解中国文化。
新加坡伊顿留学部
去年起,新加坡伊顿在新加坡建立了留学部门,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提供前往新加坡学习的机会。在上海也设立了专门的伊顿留学通道,为中国的家庭直接申请进入新加坡的伊顿校园提供帮助。
目前新加坡伊顿在当地拥有4所国际中小学校区、2所国际幼儿园、8所新加坡本地幼儿园、3所伊顿所属品牌迷尔顿中小学,每个校区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扫描二维码,即可联系新加坡伊顿留学部老师们。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