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动的故事,坦率真诚的表达,在两小时的直播中,毕业生带着我们审视国际教育的“得失”与“成败”。
你被“升学”绑架了吗?
“对于即将迎接高中生活的你们,请把高中看作寻找最好的自己的过程。不要再为了成绩或是其他所谓的展示品而失去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不要被GPA绑架。我能很自信的告诉你,3.8和3.9没有区别,4.0不一定就是好事。
作为一名杜克校友面试官,在我经历过的面试中,我能感觉到几乎每个学生都想方设法地在短时间内给我看他们的一个个展示品,但是我却很少听到了这些展示品背后的故事,以至于我很难在评估中说出他们每个人的特点。阅人无数的招生办主任对这种刻意更加敏感,如果你为了做一件事情而去做,只会适得其反。”
美式国际教育的冰与火
“美式教育会给予学生非常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在里面自由去探索,自由去翱翔,留下自己的痕迹。但如果你自己不主动去探索的话,就什么痕迹都留不下来。高中的国际教育,让我深刻体验到了这一点,就是好好思考,我想成为谁。
从一开始发现自己想做什么,到开始逐渐成长,到最后在大学里面产生改变,这一路上我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国际教育也是不完美的,但这些不完美恰恰就是国际教育的精髓所在,它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些不完美里面,在这些困难里面去学到东西,因为我们未来要面临的社会它就是不完美,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这个社会里面也会有冰与火,就跟美式教育的冰与火一样。”
从“公立生”到“国际生”,
如何不慌乱?
“三年前的我对我自己充满了迷茫。三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这里,给各位分享如何不慌乱地从公立体制转入国际体系,正因为曾经的我自己就是最大的反例;正因为我当时毫无准备、一头雾水、手忙脚乱;正因为我曾经在极大的精神和学习压力下开始厌学、看心理医生;正因为我曾经以为自己无法熬过去了,我才深刻地知道转变的力量。我是个反面例子,但我选择把自己翻正。
记得有一次,我的心理医生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觉得如此痛苦,是因为你在扮演另外一个人。这样不累吗?我突然意识到,高一的时候为了能尽量的融入这个体系,我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不断的加入社团,竞选更高的职位,试图认识更多的人,我想认识整个年级的人,整个学校的人,整个市的人,我想和各种类型的国际生进行交流,向他们展示我自己,可是我展示的真的是我自己吗?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开始意识到,也许我需要在国际体系里做自己。”
留学是一个“选择”,也是一个“抉择”
“在深圳其实有一个很常见的刻板印象,很多留学的学生都是因为高考考不好,或者说为了逃避高考,才选择出国留学。
我必须承认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它绝对代表不了主要的留学生们,我觉得导致这个刻板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深圳的国际学校市场发展太快,很多国际学校入学要求不高,所以给到家长这样一种错觉,以为国际学校非常好进;二是家长也不了解国际学校,把国际学校当备胎,觉得高考考不好,才作为次选。
而没有真正留学过,你永远也不清楚留学的真实情况,那作为过来人呢,我就我的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眼里国际教育和留学是什么样子的,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去想一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留学这一条路。”
如果高中重来一遍!
“从公立初中转到国际高中,体系的转变给我带来最大的印象就是触摸世界的机会在呈倍数性的增多。初中的我只为了最后的中考做奋斗,而在我的高中三年里,我却因为兴趣太多导致曾经换过三个专业。从最开始的商科,到沉迷于物理,再到最后的编导。三个基本没有太大联系的专业就这样都被我尝试了一遍。当然除了这三个专业,我还对编程和音乐感兴趣。兴趣太多造成的后果就是选择特别的艰难,甚至贪心的想要都变成自己的专业。
但是当我大一一年真正去实习后,才发现社会上更需要的,是拥有着一个专精本领但同时略懂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认知让我感到迷茫。我突然很想自己能变成一个粘液状的物体,每个触角都能去触碰一个我感兴趣的学科。
不过真让我和过去的我对话的话,我一定会说的一句就是:干得漂亮!在换那么多专业的同时,我很幸运的没有落下任何一个专业的活动。也就是说,我拿任何一个专业来申请大学,都是可以有底气的告诉招生官我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并且为之付出了努力。
这是我三个专业分别总结出来与之相关的活动。多尝试并且多记录,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寻找机会并付出努力。这是对当时的我的肯定 。而不要贪心,则是未来的我对于过去的我的一个警醒。”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