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录片《我不是笨小孩》:被“阅读障碍”罩住的孩子

最近,央视推出的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将“阅读障碍”这一概念带到了家长面前。阅读障碍是指儿童具有正常智力,在接受教育和生活环境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明显差异,也没有神经或器质损伤,却在阅读和拼写方面表现出学习困难。其发生率在5~15%,涉及儿童人数达上千万。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无法体会到学习新知识与进步的乐趣;相反,却总是经历着努力却毫无结果的挫败、老师家长的不理解以及同龄人的嘲笑。如果没有人发现并告诉他们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他们或许很难想明白学习为什么这样艰难。

所有人都试图以“读书改变命运”鞭策激励他们,而阅读障碍就像一个玻璃罩,他们分明可以看到未来,但始终走不出被罩住的范围。

作者 | Nancy
图片来源 |《我不是笨小孩》

输在纸笔考试的起跑线上

一个孩子是如何开始习字阅读的?小学的语文课堂,入学第一周,老师从汉语拼音开始教起。待孩子们背会拼音与音调,教学任务便转为教孩子们识字。识文写字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教师需要帮助孩子调动多种感官辅助记忆。四十分钟的课堂,孩子们要在老师朗诵课文时,通读文章。老师朗诵后,通常还会让全班齐读课文。课后,最寻常的家庭作业是抄写生字和拼音五遍,并造句组词。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常说的“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如此往复,按照教育部新课标对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识字量要求,三年级学生已经能累积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1800个字。经过组词造句、看图写话的锻炼,到达三年级时,孩子还具有能够撰写150字文段的能力。在如今鸡娃父母安排的密集补习下,三年级的孩子撰写400字的小作文也不在少数。小学前三年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孩子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有识字能力。虽然爸爸妈妈们会遇到教孩子拼读拼音崩溃到怀疑人生的情况,但孩子考试结果总是好的。不论家长鸡娃与不鸡娃,孩子们成绩分差在5~10分以内。相比日后更繁重的课业压力,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三年级以前是不操心的。

这是普通孩子学习识文断字的过程,对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和家庭来说,这个过程异常艰难。

在学术研究上,阅读障碍是指儿童具有正常智力,在接受教育和生活环境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明显差异,也没有神经或器质损伤,却在阅读和拼写方面表现出学习困难。常见的阅读障碍表现如,在朗读文章时,患症儿童阅读速度很慢且不流畅,经常出现跳读或重复读,丢字、加字、改字,容易混淆形状相似的字的状况。通常,他们朗读时经常看串行字、听写时会写出与相近字混淆杂糅的“新”字、课堂上过分地好动,这些行为看起来太符合“粗心”、“不认真”、“不守规矩”。对中国社会而言,阅读障碍是个陌生概念,即使它的发生率在5%~15%,涉及儿童人数可能达到上千万。

红字为患有阅读障碍的校校朗读课文时读错或增添的字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了解阅读障碍如何影响着患症儿童学习机制,很容易得出孩子学习不用功的结论。在一项调查研究中,80%的教师在关于阅读困难原因的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提到, 阅读困难儿童的词汇量小,脑海里的词汇量储备增长速度比其他孩子缓慢。除了显见的阅读速度慢、准确率低,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会有长期的镜像问题和语音加工缺陷,其中语音加工缺陷会导致患症儿童,语音意识偏低和语音短时记忆缺陷。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识字是可以根据音节、偏旁部等因循规律的。而对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每个字和单词就像没有规律的画。在央视最新播出观察记录阅读障碍儿童成长的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中,主人公之一校校在学习字母是常常会有镜像问题,一般人写字母C时,开口朝右,而校校写的字母C往往开口朝左。除了字母拼音,校校在书写汉字时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校校听写“夜”字时会将下半部分写反

因为每个生字都由没有规律的点横竖构成,在记忆生字时,校校还会将长相相似的字记混。妈妈为他听写奔跑的“奔”时,校校在作业本上写出的字却是“卉”和“奔”的杂糅。

校校写的“奔”

普通孩子学习完拼音之后可以读出不同音节组合的发音。而校校看着题纸,在心理医生提示下,测试“zhua”不念“u”的音,“sui”不念“u”的音,拼出的音是“ha”和“sei”。已有的研究认为这是语音意识缺陷,阅读障碍儿童识别、操纵语音扽能力出现障碍。

在实验中,英语国家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会出现,记住“cat”的读音后,删去“C”,面对“at”时,大脑不能识别“at”的读音,需要作为全新的单词重新学习。但即便是重新学习,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对语音进行短时记忆存储的能力也有缺陷,记忆单词所需时间比一般孩子长。剧中,校校在妈妈的陪同下念了三遍“season”,但合上书校校妈再问他季节的英文时,校校的发音则变为“sea–son”。同样的学习时间,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能够积累掌握的词汇量少。长此以往,他们理解更复杂文段和在书面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路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在笔试考试中,他们往往处于劣势,被认为是“懒惰”、“粗心”、“不努力”的笨小孩。

在玻璃罩里眺望未来的孩子

1982年,学者Stevenson在分别在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美国的五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 日本、台湾地区、美国的阅读障碍发生率分别是5.4%、7.5%、6.3%。不同文化里,学龄儿童阅读障碍发生率5%~15%。大陆之前并没有对阅读障碍进行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但根据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张旭的下校经验,基本每个小学都有阅读障碍儿童,每个班都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有时甚至有两三个。此外,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都发现了阅读障碍和注意力缺损障碍(多动症)的共病现象,共病率高达15%~50%。

高患病率,却因为早前国内对阅读障碍的了解较少,导致家长和学校不能及时意识到孩童不寻常地阅读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矫治的阅读障碍儿童,学习体验感总是非常糟糕。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很小开始就无法体会到学习新知识与进步的乐趣,相反总是经历努力却没有结果的挫败,老师家长的不理解以及同龄人的嘲笑。

如果没有人发现并告诉他们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他们或许很难想明白人生为什么这样艰难。经历无数次情绪失控后,终于保持沉默,早早地“认命”——放弃学习,从事一份远离书本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可能是重体力的,或许是他们大多数的人生走向。所有人都试图以“读书改变命运”,鞭策激励他们,而阅读障碍就像一个玻璃罩,他们分明可以看到未来,但始终走不出被罩住的范围。

推动阅读障碍的巨石

父母尽早意识到孩子的读写困难,并介入孩子的校园生活,或许能帮助、保护孩子。纪录片里,校校是阅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障碍共病症儿童。相比于只表现出某一类缺陷障碍共病的儿童表现得更为严重。

校校妈妈在校校三年级时发现了孩子的“不对劲”。三年级的校校写作文,一上午只能写不到二十个字。在镜头里,校校妈妈会因为辅导孩子作业时孩子不会而发火。但她认为学校除了能够学习知识,还能让校校更好的社会化,所以坚持让孩子上学。校校因为阅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障碍,在班级里是不安分因素。在学校考试成绩和同龄人相差太多,其他小朋友会嘲笑校校。校校妈妈担心其他人会误认为校校因为家教不好,或是品德习惯不好而导致在学校的“不良表现”,从而被其他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和校校疏离。

校校妈妈在校校一年级时便加入了班委会,协助老师完成一些班级和集体的工作,组织家庭聚会活动,为孩子们拍照,而校校爸爸曾去学校包了几百本图书的书皮,还会在学校运动会时积极参与维护秩序。他们积极地创造跟老师和其他同学家长交流的机会,让其他家长放心,尽管校校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成长于一个积极、负责的家庭,她希望校校在学校能被尊重,尽量不因为学习成绩处于劣势而被伤害自尊心。

纪录片的另一位主人公群晓,因为阅读障碍,考试时读写试卷的速度总是很慢。群晓妈妈回忆,二年级时的群晓总是因为写不完试卷而躁烦。因为成绩差,同学甚至会当着群晓父母的面欺负他。父母希望孩子能在适合他的环境成长,不仅同学老师理解群晓,还希望学校的评价体系不只是成绩,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发现他擅长的领域,树立起信心。他们从北京海淀辗转到山西,妈妈全职陪伴群晓求学。新的学校授课内容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吉他课,课余学生们还会排演话剧。“群晓”是转入新学校后父母为他新取的名字,希望在新的环境,群晓能够重新开始。

在之前的学校,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群晓总是被取笑,新的学校他比以往更努力。群晓也知道妈妈为了陪伴他读书不得不放弃了一份好工作,所以他学习自觉性很高。新的环境,群晓完成作业的速度比同学慢,同学起哄“为什么我们都能写完,就你不行。”他很苦恼为什么自己作文总是只能写不到两百字,而同桌能写六百字时,妈妈告诉他,不能一直盯着别人如何比自己好,要看到自己的进步。

第三位主人公若汐是典型的读写困难,妈妈给她听写doctor,她会写成bocor。听写“随遇而安”,她会写为“郁遇而安”。无论她怎么努力,语文成绩始终很难超过六十分。因为学校老师不理解,以“考不好,就要开除”敦促若汐学习,但反而让若汐更畏惧学习,父母只好将若汐转学至更远的学校。写作业对若汐而言是痛苦的,母亲曾经因为若汐写作业太磨蹭,而将她的作业撕掉,她仍然严格要求若汐的学习。若汐的父亲全职在家辅导若汐,这样能够给予她更多的思考时间。

孩子不擅长读写,父母坚持让她学习, 校校妈妈将这种状态形容为“一定要送一个色盲的孩子去美术学院学色彩。”没有人知道这有什么意义。群晓通过努力在三分钟阅读上已经进到和正常孩子一样,但因为他的同龄人也在进步,所以群晓的进步没有那么明显。

阅读障碍,对于孩子和父母而言就像西西弗斯的巨石,每每将它推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

摄制组采访拍摄《我不是笨小孩》是2018年。2019年,若汐期末语文成绩考到了78.5,父母为她制作了奖状。

父母为若汐成绩进步颁发奖状

群晓上小学前,父亲写下希望群晓“思想自由,身体自由,阅读自由”,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具备了自由阅读的能力。在纪录片里,群晓在看《乔布斯传》。这位阅读障碍症患者中的著名人物,在苹果第二代电脑里增加了朗读文本的功能。

群晓在看《乔布斯传》

妈妈因为学习批评校校时,他会感到委屈,但通常睡一觉就忘了。他相信自己长大以后会有一个特长,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在校校妈妈的社交媒体账户里,校校已经念初一了,他开朗活泼,业余时间在学习拳击。

校校在练习拳击

纪录片的三个主人公校校、群晓、若汐是相对幸运的,他们的父母很早发现孩子读写困难后,对孩子的矫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积极为孩子创造被理解的环境和桥梁。愿他们的案例能给更多家庭警醒,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才是帮助他们的第一步。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