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已经不够用了,还要再学习一门第二外语?

2018年,中国教育部首次将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都列入了高中课程。当时,这条新闻并未引起我的太大注意。

最近,和身边的妈妈们闲聊时才发现,已经有不少家庭在安排孩子学习第二外语了——除英语之外的另一门外语。

文/Beth  编/Daisy


之所以比较关注第二外语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的孩子最近也在学习第二外语。作为家庭中这件事情的决定者,我当初的决策其实蛮草率的:赶巧孩子在某一阶段各种课外班都告一段落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学些什么好。当时身边正好有个朋友在组织学第二外语,那就学吧,以后出去旅游说不定还能用上呢。

同样的一个话题,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会考虑得更细致,打算得更长远。

曾经听到过这样的经验分享:

IBDP阶段要求选择一门第二外语的课程,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无非就是选中文或者另一门新的语言,通常是西班牙语或法语。如果觉得自家孩子的中文功底不够扎实,担心今后拿不了高分(甚至是拖后腿),或者是希望在今后选课时有多个选择,那就在学业负担还不是很重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提前把一门新的语言学起来,将来到了IBDP阶段,孩子的负担似乎看起来可以减轻一点点。

很大一部分国际学校的家长,在送孩子学第二外语时,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相较于IBDP 11年级才开始第二外语学习的时间点来说,有过来人建议:其实9年级就可以开始学了,当然,更早也可以。多些年的积累,能够学得更扎实。

还有些家庭送孩子学第二外语,为的是趁早培养孩子的语感,尤其是很多低龄的孩子。一边学英语,一边学第二外语,完全是浸润在了一种多语言的环境中。

“小孩子语感好,模仿能力强,语言学习能力也强,敢大胆张嘴说。尽早为他们提供多语言的学习环境,越小越好。等到他们到了小学阶段,两门外语基本就搞定了。”一位妈妈如是说。她的两个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目前在同时学习英语和法语,小的年仅三岁。

在科学界,一直存在着语言的“关键期假设”这个说法。关键期假设认为,青春期以前,学习者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比较容易学会地道的第二语言,而成人已完全发育成熟,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错过了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更有甚者,甚至把关键期进一步划分为6岁以前、6-12岁和12岁以后。

这大概就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英语甚至第二外语启蒙的理论依据吧。但是之所以称作“关键期假设”,就在于这个“假设”一直未被充分证实。学术界有支持者,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就这样,本着信其有的信念,很多家长们便早早地为孩子创造新的语言的学习环境。

学第二外语这件事,不仅仅被国际学校英文水平好的学生家长追捧,有些公立学校的家长也很看重。这往往与家长自身的经历有关,同时考量的也是家长的视角。一位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国、与国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的家长,就是看到法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毅然为自己就读公立小学的孩子开启了法语学习之路。

所谓第二外语,并不仅仅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语言学习。大部分从事第二外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老外,以某一种第二外语为母语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授课语言当然是双方都能听得懂的英语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第二外语也是一个加强英语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过程。


其实,不光很多“有追求”的家长意识到了第二外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2018年,中国教育部也首次将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都列入了高中课程。

那么,在这么多种第二外语里,应该如何选择呢?

在选择第二外语时,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这门语言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的使用广泛程度。Duolingo(多邻国)网站数据显示,法语和西班牙语目前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第二外语。

法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程度仅次于英语,是欧洲乃至全球最流行的语言之一。法语的使用范围主要在法国、瑞士、比利时、摩纳哥、加拿大(魁北克)等。同时,法语和意大利语并称为艺术的语言。今后考虑在艺术方面有进一步发展的孩子们,可以考虑把法语作为第二外语。

同样热门的西班牙语的使用范围主要在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美国(南部几个省)。当然最吸引大家眼球的还是西班牙语在美国、尤其是大学林立的南加州,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

顺便多说一句,法语和西班牙语都被列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另外几种是英语、俄语、汉语和阿拉伯语)。

接下来,让我们把统计范围从全球缩小到中国。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第二外语是日语与韩语,这与每年大量的日韩留学生成正相关。如果你的孩子今后打算赴日韩深造,考虑到生活的便利性,还是尽早把目标国的语言学起来吧。

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语言,还有一小部分家长为孩子选择了拉丁语作为第二外语。

拉丁语在中世纪曾是全欧洲的通用语言,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明的精神源头。时至今日,欧洲的一些精英中学还保持着教授拉丁语的传统。拉丁语有点像我们古代的文言文。这样看来,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外国孩子会选择去学习拉丁文。

但是,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学拉丁文呢?有一种观点是,学习拉丁文会对英语的学习有所帮助。因为英语单词里有很多拉丁语的词根,学会了这些词根,有利于英文单词的记忆与识别。

另一种观点是,拉丁语虽然非常复杂难学,但是其词形变化丰富多彩的特性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一旦学好了拉丁语,也就牢牢掌握住了很多基本的语法概念,解析复杂句子结构将变得易如反掌,这对于今后学习其他任何一门语言都有莫大的好处。

如果你没想好今后要让孩子学习哪一种第二外语,那么如果先从拉丁语入手,短期收获是能促进英语的学习,长远的意义在于,有了拉丁语的基础,今后再转到其他某种西方语言时,就不会觉得太困难了。唯一的缺点就是,听说拉丁文真的好难!


不论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哪种第二外语,最最主要的还是孩子跟谁学,如何学,有没有兴趣学,能否坚持学下去。

目前,校内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开设第二外语课的并不多见,那么,家长们势必要去外边的培训机构去寻找教师资源。机构规模、师资组成、教学目标、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使用的教材等等,各位家长想必在这方面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我们就不多论述了。

想在此提请各位家长留意的是,相比孩子已经在学习或者说已经很熟悉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等欧洲语言的难度其实是更高的。更多的动词变位,名词词形变化和名词的“性别”问题等,都使得这些语言的起步更加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孩子今天叫着学烦了、不想上课了,明天又说上课有趣,这种反反复复的态度都是很正常的。家长们千万不要太心急。首先要了解这些语言的难度,不要给孩子太大的进度压力,或者拿英文的学习进度作为衡量第二外语学习进度的标尺。

在孩子觉得学得困难或者进入瓶颈期的时候,除了多鼓励他们,也可以尝试切换到不同主题的课程或者另一种风格的老师,孩子说不定又能找回当初的热情。在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时候,穿插读一些简单的绘本,增加一些趣味性,也是很有帮助的。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说法,当学一门语言学不下去的时候,就去读一本书吧。毕竟,有趣味的故事还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的。

另外,家长们可以多去发掘并利用好网络媒介上的各种资源。信息时代,我们能收获到的最大的红利就是信息的共享。比如,疫情期间,亚马逊旗下的Audible推出的免费青少年有声读物audible stories (stories.audible.com)里就有很多非英语的故事书音频。

在网上,还经常能看到一些外语教师组织的分级阅读导读课程(很多是后续课程推广的产物)。级别相近的学生们共同去读一本书,每天自主阅读几小段,回答些小问题,认识一些新的词汇或短语,然后老师会进行阅读讲解。

此外,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app,通过学习、打卡、解锁、晋级这样的过程,加上可爱的互动界面,吸引孩子持续的去学习(当然,家长还是要控制好孩子每天的屏幕时间)。目前做得比较大的、语种比较全的应该是Duolingo。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我的孩子每天都会去app上学习一会儿。看她坚持得不错,作为家长,我也去注册了一门第二外语,亲自去感受了一下跟着app学习语言的效果。个人的体会是,app更适合拿来当作课后练习的题库使用,有条件的话,当然还是跟着正规老师、系统地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效率会更高——有绕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跟老师沟通,有更多的机会跟着老师学标准发音、建立张嘴说的自信。而app上的学习则更像是疫情期间的网课,可能会时不时地卡进瓶颈里。而且在听说读写里“说”的这个部分,app的表现会相对比较薄弱。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不论孩子跟谁学、怎么学习,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对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是一种挑战。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每一个已经走上和即将走上这条学习之路的孩子们,都能够坚持下去,达到目标、有所收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