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死海、地球最低点的荒漠与裂谷、征战与兴亡……关于刚刚结束的这段旅程,我一时想不出该用怎样的文字开始描述。以色列——这个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带给我们无比的震撼和感悟。
文:齐琰 图:齐琰提供
差一点就错过了。
近年来,关于中东地区的战争报道似乎没有停歇过,坦白说,带着6岁的小孩,我不敢冒险。十年前,当时还是男朋友的老公就曾邀我一起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被我本能地拒绝了。如今十年过去,当年的小伙子从男朋友升级为娃爸,去圣城耶路撒冷的愿望还是没能实现。
“以色列很安全。”为了打消我的顾虑,老公给我看了很多资料,还有以色列大使朋友发来的信息。从以色列全民服兵役的国家政策,到大街小巷的安保和环境气氛,再到宗教信仰的状态与规则,还有,战争实际发生的地区到底在哪儿,以及,面临干涸的死海……这些信息加起来,我忽然感到,以色列除了战火之外的另一面,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机票是决定去的那天凌晨订的。从抗拒到期待再到迫不及待,这个心理转变过程还真是一言难尽。
紧接着开始准备工作——做攻略、订酒店、租车、申请签证……这场计划在9月末的旅行,除了签证,其他工作在6月末就已经全部完成了。最重要的签证因为一个小插曲一直到8月末才下来。大卫星之下神秘的蓝与白,终于可以如期相见了。
特拉维夫——春天的小丘
8000公里,11.5小时,到达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的那天,晴空万里。
入关速度特别快,大约半小时我们就通过了边检!刚一出关,就感受到了以色列独特的气质——在半封闭的机场到达大厅里,阳光斜斜地洒在米黄色耶路撒冷石建造的墙壁上,那感觉既温暖又孤独,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阿里·沙维特在《我的应许之地》中用的两个词——“荣耀”与“悲情”。特拉维夫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春天(aviv)的小丘(tel)”,隐喻古代以色列复国的希望。
在机场提好车,装好小家伙的安全座椅,打开导航。正午时分,迎着高阳,我们正式开始了这段以色列的自驾旅程。
第一次来以色列,第一次在以色列自驾,公路上几乎都是希伯来语标识,的确刺激极了。Google导航里的语音小姐惜字如金,有时已经开过三个岔路口她才肯说一句话。
从机场开到希尔顿酒店,大约花了半个小时。停好车,拿好行李,推开酒店的大门,大堂正对面巨大的落地窗外就是清澈碧蓝的地中海。
小家伙开心极了,放下行李换好泳衣,迫不及待地拉着我们跳入大海!
温暖的地中海瞬间洗去一路的疲累,连时差也仿佛不存在了。海水清澈见底,温暖如丝,小鱼就在脚下游来游去。天空湛蓝高远,云朵像发着光一样,人们在沙滩上晒太阳、大笑着、奔跑着、打板球、扔飞盘,在海里冲浪,玩帆船,就连狗狗都在大海里和主人一同享受着刺激与清凉……
特拉维夫的初印象,就是这样,像是走进电影画面里,在整座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城市里,每一个转头,都能看到浓郁的地中海风情,时尚、慵懒、松懈、放纵,一片祥和!
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雅法老城
第二天一早,在临海的窗边吃完早餐,我们驱车前往雅法老城,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雅法老城和特拉维夫同属一个城市,正式的名字叫做Tel Aviv-Yafo。雅法的早上,尽是在海边跑步、慢走的人们,大概是全民服兵役的缘故,我们见到的几乎每一个人身材都很完美。
雅法这个名字,与希伯来语“美丽”一词谐音,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从欧洲去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们乘船来到以色列,便是从雅法上岸,并在这里休整。
一进城,浓郁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米黄色的基调晕染着这里的一砖一瓦,转角的轮廓似被时光磨润,窄窄的一街一角都镌刻着几千年来的风雨沉浮。
从周五傍晚的日落时分,到周六傍晚的日落时分,是犹太人的“安息日”。这是休息的一天,同时也是有着诸多禁忌的一天。比如电梯间有标着“Shabba”的专属电梯,里面有专人帮助按楼层按钮; 出行不能开车,打车的话,开车门的工作全由司机来做; 再比如不能生火做饭,所以人们会在头一天把吃食做好,供安息日简单享用;因为不能干活不能做工,一些商场会很早关门;学生也不用写作业,如果实在要复习功课,也只能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比划……
我们到的那天正好是周日,犹太人刚刚度过安息日,平静了一日的小城又开始欢腾热闹起来。在雅法老城的市集上,只要有时间,就有可能淘到意义不菲的老古董,街边也不乏独具特色的设计师店。雅法老城不大,逛一天足矣。当然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带上鱼竿,和当地人一起在地中海迎着海浪垂钓,也肯定会是难忘的体验。
人类古文明遗迹——圣城耶路撒冷
离开雅法老城,我们驱车前往此行最期待的地方——圣城耶路撒冷。在这之前,我还从没想过能真正踏上这片史诗一般的土地。犹太圣经《塔木德》说:“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我们的车在山谷间奔驰,忽然一个转弯驶向谷底,然后刹那间,眼前就出现了它的轮廓——荒漠中的海市蜃楼。这座被誉为人类古文明遗迹的城池,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的犹大山地南部高原,四周是山谷和已经干涸的河床,所有的建筑、道路都错综复杂地分布在山野中。远远望去,满眼都是耶路撒冷石的颜色,那是耶路撒冷独有的大地色。
进入城区,我们穿行在宁静的街道上,看到穿着各异的宗教人士,毕竟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信徒们心中共同的圣城。
我们在耶路撒冷入住的华尔道夫酒店离老城很近,只需穿过一个繁华的步行街就到了。这座宁静优雅的酒店建于上世纪20年代,里面的陈设极为考究。难得的是,对于孩子来说,这里更像是一个浓缩了时光的小型live博物馆,因为随时都能看到穿着正统的犹太教或穆斯林人士。对于宗教,孩子还只有模糊的概念,但是看到他们的穿着举止,便一下鲜活起来。
第一天走在耶路撒冷的街上,内心还是有些紧张的。以色列的兵役制度要求士兵假期也必须配枪,所以在街上,我们看到扛枪的士兵不仅有穿军装的,还有穿便服的。你能想象傍晚时分,一位背着枪穿着白色便装的男子在ATM机边上跟你借火点烟的感受吗?
我们在耶路撒冷住了三天,请了一位住在老城的犹太老人做向导,参观了古城,对这座命运多舛的苦难之地有了粗浅的了解。
导游带着我们走了苦路——耶稣的受难之路。苦路共有十四站,每一站都背负着一个苦难的故事:耶稣背着十字架第一次跌倒的地方、为耶稣擦去脸上血水并披上衣服的圣妇的家、曾经关着耶稣的洞穴监狱、以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教堂……如果没有导游讲述,很难体会其中的情感。
他还带我们探访了老城区里的犹太、穆斯林、基督和亚美尼亚人的生活区,以及他们共同经营的集市。我们刚参观完圣墓教堂,还没走出教堂的院子,便听到不远处的清真寺传来伊斯兰教的唤礼声。站在基督教堂的院子里听伊斯兰教唤礼,也真是鲜有的体验了。
耶路撒冷的历史遗迹实在太多了。哭墙下,犹太教徒伏墙低诉;苦路上,基督徒怀抱十字架虔诚朝圣;大卫城塔上,人们走过石阶,触摸着几千年风雨洗礼的砖墙,感受着历史的脉动……这些令人敬畏,倍感神圣与尊严的地方,我们带着小家伙一一走过。
在耶路撒冷,他的小嘴巴似乎是不停的,问的问题多过以往去过的任何一个国家。有一些是我们知道的,更多的是需要请教当地人或者查阅资料才能解答的,这更让我们觉得带他一起来是多么值得。当他映着夕阳走过错综蜿蜒的老城,再听《耶路撒冷三千年》,对于“耶路撒冷迷宫般的集市”这样的描述,便有了更加具象的理解。
在戈兰高地,我们与坦克的距离不足一米
多年来,中东战火纷飞,曾经寸草不生的戈兰高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它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至今,联合国还在边界设立了缓冲区。
看到老公把戈兰高地列到行程中,我其实是有些不安的,但真正来到这里,才知道这片叙利亚与以色列争夺之地,目前是很安全的。
戈兰高地是一片狭长的山地,从耶路撒冷出发,驱车大约3小时。去往戈兰高地的公路很窄,双向两车道,公路的两侧一片荒芜。
沿途我们经过了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加利利海,那里风景绝美。从加利利海开始,偶有绿色印入眼帘,比如以色列的特产椰枣树,还有用网保护起来的农作物。以色列的农业和灌溉技术非常了不起,在一片沙漠中建立一个王国,每一棵树、每一朵小花都是在灌溉技术的呵护下生长起来的。
快到戈兰高地时,我们看到了关卡。站岗的士兵拦下我们的车,逐一查了我们三个人的护照和后备箱,然后开始问问题,比如来自哪里,去戈兰高地干什么,停留多久等等。之后两位士兵互相说了点什么,就示意我们通过了。
一进入这片区域,便明显感觉到,军事警戒升级了。
一路上不时看到拉着坦克的货车,还有联合国的军车从身旁驶过。公路两旁的土地有铁丝网拦着,里面埋有地雷。有时还会看到远处残破的、经过战火洗礼的坦克。经过镇子时,还看到许多断壁残垣,上面布满子弹穿过的痕迹。
从耶路撒冷或者特拉维夫有去往戈兰高地的公共交通,沿途还看到不少徒步而来的外国游客。大家似乎都很珍惜在这里的相遇,不管来自哪里,见面都会友善地打招呼。
山上有餐厅,可供游人吃饭休息,也有礼品店。我买了一串以色利设计师制作的项链,上面写着“A blessing and a talisman for peace, healing and health”,没有什么比在战火之地乞求平安和治愈更令人难忘的了,实在很有纪念意义。
这一年来,每天早上,儿子洗漱吃早饭之余,都和我们一起听早间新闻。似乎每天都会有关于巴以、叙以的冲突事件。这次来到戈兰高地,小家伙亲眼见到了战争遗留的样子,回程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又带来了什么?民族与信仰,苦难与坚持……探讨过才发现,小孩的理解力不输大人。
尽管戈兰高地是边陲要塞,漫山遍野充溢着战争残留的气息,但也并非每个角落都被紧张局势所影响。从戈兰高地下来,我们来到靠近叙利亚的边境小镇——Ein Zivan,不为别的,只为威士忌。
以色列盛产葡萄酒,但鲜有人知道,以色列的威士忌也特别优秀。因为这里的某些地区极度干旱,比如戈兰高地和耶路撒冷,而特拉维夫又因靠近地中海而比较潮湿,这自然环境使得威士忌在酒桶里的熟化过程受到强烈影响。
Ein Zivan小镇就有一家知名的酒庄——Pelter。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带着我们参观了红酒和蒸馏酒窖。老公是威士忌铁粉,遗憾的是,他心心念念的威士忌已售罄,但儿子却尝到了以色列葡萄酒的原材料——珍珠一样大小、甜得像蜜一样的葡萄!
穿过荒漠与裂谷,我们到达地球最低点——死海
加满油,一路向着东南,我们驶向小家伙此程最期待的地方,地球海拔的最低点——位于海平面以下428米的死海!
刚驶出城市,便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裂谷之中。一切几乎都是荒漠的样子。公路蜿蜒、巨石高矗、雄鹰盘旋。在大裂谷的中间,除了绵延不断的公路,一路陪伴我们的,还有一汪平静优雅的湖水——约旦河。
约旦河位于死海的北部,就像是一块钴蓝色的宝石,镶嵌在约旦谷底之中。我们在它的西面,一路有它作指引,前往死海。沿途我们看到“sea level”的标识,可惜没有拍到,儿子一路眼睛不眨地望着窗外,不时发出稚嫩的感叹。
到的时候是傍晚。那真是一个湖岸荒芜的地方啊!这里虽属于地中海气候,但却干旱得要命,一年恨不得有360天无雨。
我们像是千里迢迢地赴一场与大自然的约会,这里的夕阳是柔粉色的,湛蓝的天空打底,一团团一缕缕深浅不一的粉色晕染在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云朵点缀着,清风吹过,层层叠叠的水波纹由远及近地荡过来,这景色,实在是令人词穷!
再仔细看那湖水,好像糖浆刚入水的样子,不过湖底坚硬的岩石就没那么友好了,要穿上人字拖或者沙滩鞋,否则会扎伤脚。在死海里,果真能毫不费力地漂起来!小家伙实在太兴奋了,有关死海的一切一直都只是书里的文字,那些有关密度的原理、寸草不生的描写、浮力的感觉、还有“伤口上撒盐”的十级疼痛感……都真实地感受到了!
连续几天暴晒,我们的脖子其实都被晒伤了,但我们都没有太大感觉,我几乎每天防晒霜不离手,以为把父子俩照顾得很好,可还是没经得起死海的检验,真疼啊……
在以色列的每一天,都令人难以置信,她和我们以往去过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仿佛来过,就会被她俘虏。七天的时间太短,还有很多地方我们都没能到达。不过临别时,我们三个人都约好了——以色列,后会有期!
TIPS
- 以色列签证不是电子签,护照上有签证页。去过以色列,中东及个别北非国家是不能去的。
- 学龄前儿童申请以色列签证所需公证认证的材料比较多,至少需要预备出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
- 以色列货币谢克尔在国内不易换到,中国银行也没有,需准备美元去当地兑换。
- 租车需要准备驾照译本;小朋友需要儿童座椅,可自带也可以向租车公司租,推荐以色列生产的Mifold,很小巧,可以随身装在包里,不过适用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
- 去死海没有公共交通,需租车自驾或参加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出发的一日游;另需带沙滩鞋防止脚磨破。
- 最重要的,以色列大部分地区极度干旱,带小朋友的话一定要多补水;另外需全程做足防晒工作。
– End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