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kids》上海版7-8月刊菁彩内容
文 | 闻琛 封面摄影 | Ivy Yu
五六月份的时候,编辑部陆续收到不少学校的邀请,邀我们共同见证毕业生们的高光时刻。典礼、舞会、戏剧大赏……当所有充满仪式感的细节汇聚到一起,即便是像我这样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的人,也还是会被感动到。而其中最令人感慨的,是毕业生们举手投足间的落落大方。
不同于我们那时一直被校服包裹至高考结束的青春,在一些国际化学校,学生们在高中最后两年拥有“服装自由”——日常无须穿着校服,只须遵循商务休闲(smart casual)的穿衣法则。也许正是因为这将近两年的练习,他们穿上正装后自在舒展,成熟而有朝气。青涩吗?不存在的。
衣着的变换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高中毕业生们正处于由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因此这一次毕业就具有了更多“转折点”的意味。本期封面故事“毕业回眸”,我们收录了复旦附中国际部毕业典礼上的教师致辞,Alex Gregory先生在致辞中提及的那些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概是只有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才能捕捉到的。相信这些已成过往的时光会长久留存在师生们的记忆中。
我们也采访了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毕业生Leigh-Ann和Kevin Gong,以及西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毕业生Aldo Roos和Ambre Gestin,他们回顾了自己的高中时光,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分享了未来或切近或长远的计划。我们还邀请了刚从美国加州私立寄宿学校撒切尔高中毕业的曹安雨,聊聊她四年美高生活的收获和思考。
这一专题的最后,是已毕业多年的“资深留学生”焦霖的故事。她回顾了自己的英国求学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剑桥的学术氛围和伦敦亚非学院的多元文化——最重要的是,她如何经由这些探索,真正确立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
本期“话题”讲的是线上课程。自从能在朋友圈刷到拼课链接,就意味着网课已经变成一个“深入群众”的存在了。从最早的全球性综合性在线教育平台MOOC、Coursera,到现在针对不同年龄段、科目众多的课程,“网课”俨然已成为又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品类。特别是针对K-12阶段孩子研发的课程产品,让妈妈爸爸们又多了一个埋单的对象。但与此同时,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师资不稳定等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林林总总那么多网课,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呢?我们开了一次“家长圆桌会”,请热心家长们分享了孩子上网课的体验。同时,也邀请了三家线上课程出品方,从课程设计、用户服务等方面讲讲这些课程出炉的幕后故事。
对学龄前的孩子而言,教育中的哪些部分才是最重要的?本期“在读”推荐的《德国幼儿园原来这样做》也许能部分地解答这个问题。说到孩子0-6岁的黄金时光,我们会焦虑起跑线问题,也用了很多自以为能助孩子一臂之力的方法,而德国父母会更关心孩子“快不快乐”。正如本文作者所言,该书“将两种文化下不同的理念及带来的冲击加以描摹,让人更清楚地洞察教育体制内外的一些问题”。
七八月份是旅行度假的季节。本期“家庭旅行”,已经带着孩子“数刷”日本的作者戴如月分享的是跟着绘本去旅行的路线。想象一下见到与书中一模一样图景时的亲切和兴奋吧,大人尚且如此,孩子的欢喜雀跃就更不言而喻了——这大概也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带着孩子,跟着绘本或者课本去旅行的原因吧!
-End-
菁kids 2019 7-8月刊 《毕业回眸》更多菁彩内容:
西华毕业生:多为未来的自己做打算
我的美高四年
十年回首:我的英国求学路
对话线上课程出品方:
宝莉英语 | 骑象少年 | 外滩教育
一百年后,那些去国外读文科的年轻人
那些在美国过暑假的中国家庭
毕业季教给我们的三件事
|心理|
孩子“落单”了怎么办?
|父子|
我让儿子写了6000字毕业记录
|旅行|
跟着绘本游日本
|在读|
你可以体验到的德国幼教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