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而步入社会需要亲自解决生活问题的年龄却越来越晚。平衡物质上的依赖和精神上日益独立的矛盾,恋恋不舍地帮助他们最终离开我们独立生活,就是壮丽的冒险吧。
文 | 于维疆 图 | 网络
编辑 | 新一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Meg Meeker曾说,为人父是一个男人所能经历的最壮丽的冒险。
孩子学龄之前,是爸爸们的人生巅峰,在他们天真的眼中,你就是连坏毛病都值得模仿的人生赢家。
亲子足球让“进攻基本靠走、防守只能靠吼、过人全部靠抖”的爸爸们普遍找到了C罗的感觉;睡前故事无论讲得多么无聊,只要肯卖力气就不会有散场的机会。
孩子学龄之后,我们开始走下神坛。技能开始被怀疑,人生导师的角色开始被嫌弃,开启了焦虑的旅程。
你为孩子们不能在马路边玩到天黑而感到遗憾,却担心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瞎玩是否安全;你开始纠结到底应该像传统中的《背影》一样,默默地释放父爱,还是应该含上几粒速效救心丸,趁着作业还能看得明白,冲上去一顿语重心长。
如今的孩子越来越早熟,而步入社会需要亲自解决生活问题的年龄却越来越晚。平衡物质上的依赖和精神上日益独立的矛盾,恋恋不舍地帮助他们最终离开我们独立生活,就是壮丽的冒险吧。
记得儿子上三年级的一个早晨,我送兄妹俩上学。快到教学楼的时候,我跟哥哥说:“东西太多了,帮你送进去吧?”
一直安静走在前面的他突然迸了一句:“唉,千万别…”也许是怕我没听到,又以恳求的眼神补了一句:“你能不送进去吗?”
我想,这是独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吧,连忙打圆场说:“正好顺路。”
可还没来得及等我后悔,他马上选了旁边一条更偏的近路,忙不迭地跟我道别:“Have a good day!”
也许是怕我跟过来,走了两步,又似无心般的,眼回头不回地瞄了这边一眼,在撞到我未及收回的目光后,他腼腆地挥了挥手,踏实的飞奔而去。
从大手牵小手,到“举翅不回顾”,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们也从被仰视的权威逐渐成为被平视的倾吐对象。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了成长的烦恼,而学会倾听与共情能让我们更容易走进他们的烦恼,引导他们寻求帮助。
我家妹妹是校游泳队成员,成绩不错,爱好广泛。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兴趣之间的时间投入开始带来烦恼。从我们的角度,降低数量提高质量是最符合逻辑的,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做最好的项目中去,会提升自信,形成可持续的内驱力。
终于,去年暑假的一天,她烦躁地说:“我不喜欢游泳!”
之前我一定会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反问:“为什么不喜欢呢?游泳是多好的运动啊!你游的又那么好。”然后从忆苦思甜讲到坚持与不放弃。最后,以她皱着眉头说:“就是不喜欢!”而轻松结束话题。
现在的我变得更加老道,会以老年痴呆般的镇定,风情云淡地说:“如果不喜欢那咱不强求,省下时间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希望你开心。”然而,自己被感动到难以自拔并没有换来期待中的拥抱。反而让她一边嘟囔着:“我就是要游泳!”一边不开心地走开了。留下凌乱的我开始怀疑人生。
再次与女儿聊到这个话题时,人生导师已变成了“哑婆婆”。
只是在她抱怨的时候,勉强附和:“嗯。”也许是我的发言毫无新意,这次她并没有理会我,只是自言自语念叨着烦恼,最后说:“但我不能放弃。我在学校里就只剩下一个(成绩还不错的)运动了,如果不游泳,我就不能跟她们一起了。”
我这才恍然!枯燥的训练是不喜欢的根源,而放弃一个能给自己带来自信的活动是十分纠结的,与小伙伴们一起训练、比赛的社交满足是打破压力天平的关键。这也许是成长中无法取巧的过程,但她确实可以独立走出来。需要的只是理解的耳朵和善意的回音壁。
被邀请进入孩子们心中的世界,分享成长的点点滴滴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奖励。当他们把自己的世界真正向你打开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虽然你还是希望他们数学好、会钢琴、常运动、爱读书、远离电子游戏、晚上八点关灯、张嘴就能辩论(当然最好不是跟你)。但你也会更加认同,一个灵活而坚毅的灵魂不是在禁锢和控制的环境中炼成的。
成长之路,风景各异。一路呵护,终成正果。那我们是做一个能力超群、火眼金睛、成天忙着呵护一个没事就把自己往危险跟前送,还经常不被待见的猴子?是一个任劳任怨牵马挑担的后勤和尚?还是心宽嘴甜、甘为绿叶、让枯燥的取经生活充满乐趣的猪队友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