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幼小衔接…你所关心的早期教育话题,沪上四位教学专家给出了答案

英语启蒙的陷阱有哪些?幼小衔接到底要不要做、怎么做?孩子创造力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学前教育的话题吸引了许多年轻父母。

3月17日上午,上海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课程项目创新总监Karen French、蒙氏学堂资深学术管理专家郑淼Mandy、LUC教育集团学术总监Conrad Botha及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Joan McGillewie坐镇2019菁上海国际学校博览会学前论坛,与观众一道,探讨了“早期教育,为孩子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的主题。

整理 | Sumin  图 | 谱时


英语启蒙的误区

LUC教育集团学术总监Conrad Botha的演讲从英语启蒙的误区切入。

他指出,第一个误区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人们注重英语成绩,但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英语考试存在初级和高级的区别,而孩子的实际英语能力是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这门语音的能力。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是一个潜意识过程,需要孩子在生活实际当中碰到不同的情况来增进学习能力,孩子是可以自己掌控这种能力的,而不是以教学为目的。

另一个常见误区就是,中国家长提供给孩子的阅读材料非常单一,以故事性题材和绘本为主,这种书本和特定材料往往是使用在一种正式的教学当中,很可能是根据某些老师的特定喜好而选择的。国内会直接从英国和国外进口一整套书,这些书跟孩子的实际生活不相关的,但是我们却在大量使用它,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方式。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实际生活中设置不同的活动,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材料。

“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要有现实意识

上海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课程项目创新总监Karen French阐述了环境创设如何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当人们谈到创造力的时候,往往想到是一些艺术形式,但是在蒙特梭利教学中,它有着更广泛的定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孩子动手进行操作,进行日常的交流,这里面都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力。

蒙式对儿童发展阶段的简要划分是,从0岁开始,6岁是一个阶段,在0-6岁这个阶段进一步划分的话,蒙式非常注重还是无意识的吸收和以及有意识的吸收,0-3岁被鉴定为无意识阶段,孩子会吸收一些无意识的东西,之后再进入无意识阶段。6-12岁孩子会更加有意识对环境知识进行学习,其中在生理上面孩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孩子可以进行进一步有理智性的学习。6-12岁如何发展呢?都取决于孩子0-6岁时的基础如何,之前也提到了0-6岁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的吸收,都是以孩子感官为基础的,如果打好这个基础将来为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

Karen French指出,蒙式非常强调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要有现实意识,它必须要经历现实和想象的过程,而现实意识是走在前面的。“在6岁以前,孩子通过真实环境的接触,培养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力,他们具有独立性和探究性的心智,最后在成长到6-12岁的时候就会储备好现实的准备,然后进行想象力的发展了。”她说。

对此,家长能够做什么呢?她建议,重点是观念的改变,以前往往是大人教孩子,但是在蒙式里面是追随孩子,教学以孩子为中心,能够认识孩子,他是以感官为学习,丰富程度往往超过我们的认识。

“幼小衔接是有必要的”

蒙氏学堂资深学术管理专家郑淼Mandy分享了幼小衔接的话题。

她指出,对于幼升小的准备,第一是心理准备,第二是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准备,第三则是自理能力。“衔接一定不是到5岁后开始,衔接一定要从实时开始,慢慢养成这种习惯。”在谈到学习习惯培养时,郑淼这样说。

幼儿园和小学到底有什么不同?郑淼进行了梳理:最主要的一点是班级教师的分配不同,在幼儿园里面老师是固定的,到了小学之后不是固定的老师,这时候就要教孩子怎样跟老师沟通交往;还有一些时间上的不同。

她特别提到家长角色的转变,强调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

进入小学的七个重要技能

“孩子入学后的第一年其实是一个过渡期,过渡期意味着是人生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进步,这个过渡期是需要我们去抛弃一些旧的观念和旧的东西,但是不要因此而悲伤,我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挑战。”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Joan McGillewie说。

如何在这个过渡期,从孩子、家庭、学校三方面做好准备?她认为,有七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孩子达到学业上的成功——自信、好奇心、主动性、自我控制、关联性、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些能力其实是和家长平时生活息息相关。孩子其实在5岁之前神经通路的发展是最活跃的,所以很有可能最重要的大脑发育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已经完成了。”她指出。

入学的头几年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孩子今后学业的基础,社会情愫和一些情商同样对入学准备至关重要。

 


 

圆桌讨论

现在的家长很喜欢给孩子报兴趣班,比如学乐器、画画、运动等,因为家长觉得,只有孩子各方面都试试,才能知道他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擅长什么。即便是学龄前的小孩,也奔波在去各种兴趣班的路上。对此,四位是怎么看的?

Joan McGillewie:这个是非常有道理的,应该多一些尝试。

Conrad Botha:我认为应该带他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但是作为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做什么样的选择,不要学得太功利,因为这会影响发展意识和心态,这一点是需要家长去注意的。

Karen French:我也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现在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会有更多时间花在学业上,可能在户外时间不足,如果多一些户外运动对学业是有好处的。

郑淼:我这边跟三位专家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做法,尝试的过程孩子一定喜欢,持续发展可能就有问题了。

在筛选兴趣时,不要过于超前,建议家长让孩子4岁半之后再弹钢琴,篮球运动你要持续进行的话,我们也跟相关专家讨论过,需要8岁之后。

​我想建议大家,如果课程后续是需要长期大量复习的,这样的课程就选一个;那种课堂上就能完成的,比如机器人制作等等,这种类型的就可以选两个。

对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个方面?是陪伴还是开发,是启发创造力还是发现自我?

Conrad Botha:我觉得这个问题还蛮大的。首先要强调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像剥洋葱一样,孩子需要一面一面去开拓发展不同的面,家长需要花时间跟小孩在一起沟通,陪伴他,去发现他不同的方面吧。

Joan McGillewie:作为家长,首先,无论是从早期还是到未来慢慢长大的过程当中,当家长是支持和鼓励的,孩子会自主发现自己的兴趣。

Karen French:我想讲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从实际出发,比如说小孩子可以穿衣服、吃饭等等,作为家长不要太多去说“不”,比如刷牙刷得不是很好,但是家长要去鼓励他。第二个层面,家长在早期成长过程当中扮演角色更多是一个观察者、参与者的角色,因为小孩天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人,早期阶段其实是非常自主地学习的阶段,作为家长可以领小孩子到公园去参观各种各样的树林,去看漂亮的地毯,家长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引导者。

郑淼:我想说三句话,第一句话,给孩子规则的自由。第二句话,作为家长支持孩子的成长,尽可能多地创造给孩子去体验,去触摸,去感知的机会。第三句话,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他是他,你是协助、支持、陪伴的人。

家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于河南的一个小城市,我计划在上海这边发展自己小事业,可能要把4岁半的孩子带过来,计划上双语学校,之前他没有在双语环境的学校待过。我们希望帮助孩子为此做好准备,应该怎么做?谢谢。

Joan McGillewie:有条件的话先创造环境,慢慢再进行过渡。在学校里面有不同层次、分得非常细的教学安排,有的家长在几个月里面就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现在有条件就可以马上开始,可以一点点引导他进入双语环境。

Conrad Botha:你出生的时候也不会说中文,因为你生活的环境里面慢慢进行的,我们要进一步具体落实,可以在生活中慢慢进入双语环境。带过来之后,有其他的方式,上海有很多(进行)双语(学习)的可能性。

Karen French:这个阶段不要急,因为他是一块海绵,会吸收很多的东西,他只要一直在听的环境里面就是在一直吸收,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可能会在某一阶段就会突然爆发。有的孩子吸收快,有的孩子吸收慢。

郑淼:如果孩子已经预期和打算尽快来到上海,第一步可以选择一个双语环境比较好的学校,你不要担心我的孩子4岁半了,才刚开始,会不会跟不上。第一,孩子之间关系良好,不会相互鄙视。第二,一下子进入这个环境之后并不是纯英文的环境,0-6岁是孩子语言的爆发期,所以还不晚,同时还要课后做一些补充。我建议请大学生(家教),他就是陪伴孩子玩的身份,在玩的过程中,更多用英文方式进行沟通。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建立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有更多的输入,才为之后的输出有更多的准备。

家长:我们去年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孩子英语的进步蛮不错的。回来之后,想了解上海这边有没有真正浸润式的环境?我的孩子三岁还不到。

Joan McGillewie: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双语和单语,如果只找英语环境,建议是在国际上寻找,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是双语环境的,就是50%是中文,50%是英文。

Conrad Botha:我们这个学校是按照英国教育体制的,也包括一些证书、认证,包括中国方面的一些要求,也是一个双语学校,它是按照英国的体系来走的,基本上也是双语的,而不是一个您所需要的、更多英语的环境。

Karen French:我的小孩跟您的孩子其实是差不多的,因为我的问题是还有一个三语的问题,当时他要学法语、英语和中文,我觉得他说话会比一般的小孩要慢一些,不过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Joan McGillewie: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会面临双语和多语的环境,我觉得每个小孩子是不一样的,出国早不一定有利,有些小孩子会吸收很快,作为家长要耐心一些,看孩子是作为什么情况来给他们什么样的资源。

Conrad Botha:我们要怎么样去衡量小孩子的英语,这个是动态变化的。在长大之后他们会有自己的语言去学习,在这个阶段家长做得是引导,是给他创造环境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动态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静态看这个问题。

更多2019菁上海校博会教育论坛回顾

敬请关注「菁kids上海」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