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着孩子看懂戏剧?这位爸爸说:好的作品都有套路

精彩的作品都有什么共通之处?优秀的影片能让孩子获得什么?家长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深层内容?写下本文的爸爸会告诉你答案。读完本文,不妨再来看看他家的儿子对戏剧有着怎样的理解

文 | 俞恺  图 | Unsplash


最近一年,因为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们一家总算可以在周末一起去电影院看看电影了。每周六晚被命名为movie night, 通常以11岁儿子的意犹未尽和5岁女儿整场躲在妈妈怀里的戏剧化方式度过。

电影当然有别于戏剧,但两者在剧情设计、角色塑造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和孩子一起观影,让我对戏剧作品里呈现的角色和主题越发感兴趣,忍不住会想,影片到底想让我们得到些什么呢?

在我的经验里,戏剧有时候比生活无聊,生活有时候比戏剧还精彩。那些看上去无聊的作品,就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那些精彩的戏剧,之所以让人记忆深刻,大都是遵循着一定的创作手法和情节发展路线图的。

在精彩的作品里,我们通常能看到曲折起伏的剧情、关键人物的情感冲突、主角类似于英雄探险的经历,以及他和周围角色的内心成长。很多作品看上去很熟悉,总觉得是某部经典作品的翻版,就是因为在戏剧创作中,也有所谓的现代化的“柔性生产线”——它采用相同的工艺和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情感诉求,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装配”不同的作品。这套创造故事的方法,早就以神话的方式在人类文化中出现了。

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于1949年出版的著作《千面英雄》系统研究了世界范围内的神话,通过与卡尔·荣格的心理学结合,提出“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千面英雄》这本书,成为很多戏剧创作者的重要灵感来源,因为他将造梦的理论和方法呈现给了世人。《星球大战》的导演卢卡斯就奉坎贝尔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也多次提到坎贝尔及其作品,坦言坎贝尔影响了她的小说创作。

坎贝尔的作品是无数好莱坞大片以及百老汇巨作成功的基础。而将坎贝尔研究神话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整理、精简和推广,并在世界范围内将这种方法标准化的,则是作家克里斯托佛·沃格勒。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根据《千面英雄》的内容手写了一份关于影视创作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迅速在业内流传,备受好评。日后沃格勒在这份备忘录的基础上,写出了一本名为《作家之旅》的书。自那以后,很多剧作家开始遵循《千面英雄》创造神话的理论和《作家之旅》展示的路线图进行艺术创作。

对于好的作品,我们不会问喜欢它的人有没有看过、有没有看懂、有没有记住情节,而会问他们看了多少遍、哭了多少次、笑了多少次,哪个特定的角色说的哪句话还能背出来。也许当你说出那句台词第一个字的时候,他已经情不自禁地念完了所有的台词!这样的作品,就算我们对它的情节倒背如流,知道它讲述的是英雄的成长,正义压倒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有人牺牲,有人重生,有人返乡,有人复活,就算看过三遍,也还会寻摸着什么时候再去看第四遍。

为什么知道了它创作的套路,知道了结局,还能被它深深吸引呢?在这些作品里,有什么神奇的成功密码吗?所谓大道至简,几千年来,人类虽然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讲着各种各样的神话,但是这些神话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英雄的历险”

在英雄的探险历程中,他会遇到英雄、信使、导师、边界守卫者、叛徒、变形者、阴影、伙伴。我们感兴趣的不是他的旅程,而是他在和这些人物的互动中展开的冒险、碰撞出的情感和冲突。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丰富了我们的感受,加深了我们在故事中投射的深度,让我们觉得这似乎不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不知不觉中,我们不再是看戏,而是在那段时间里过着戏一般的人生。

孩子们喜欢交流那些引人入胜的场面:主角历经磨难,濒于死亡,最后重新获得自由。剧作家设计这样的场景,就是要把观众的心压到水底,然后通过剧情的释放和宣泄,让这颗心犹如按到水底的篮球突然冲向水面,凌空跳起——观众喜欢的,恰恰就是这样的感受。

我相信很多作家和编剧都如沃格勒所说,具备萨满巫师般的“神性能量”。他们不仅作为空想家到其他世界去,还会像有魔力的巫师一样,把这些世界装到瓶子里,用故事的形式带回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有治疗的能力,让世界焕然一新,还能给人们隐喻,让观众和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生。

我们认真看戏的人,应该学着去寻找那些作家、编剧和导演带给我们的隐喻。不仅要清楚在他们创造的世界里,英雄是怎样成长的,还要知道帮助他们成长的非常世界是什么,他的伙伴、导师、骗徒、阴影和边界守卫者是谁。

电影散场回家的路上,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讨论:谁是英雄?他从哪儿来?他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故事的意义是什么?英雄适合待在哪里?他的英雄之旅去向了何方?谁是他的导师?谁是他的伙伴?谁是他的骗徒?谁又是边界守卫者?对于一个能够坚持看完作品的孩子,几个这样的问题也许能让他的思绪飘得更远一点。

坎贝尔说:俄狄浦斯最新的化身正站在第五大道和第42街的交叉口等红绿灯,将续写美女与野兽的浪漫故事。你看,如果按照他的这个思路,戏里英雄的化身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那真有点戏如人生的味道,如此,我们不妨借着看戏的机会,细细品品生活的味道吧。

-End-

菁kids 2018 12月刊 《当孩子被剧场点燃》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发现”儿童

|封面故事|

剧场启蒙,让“小不点”有“大视界”

尔多儿童剧团:教孩子演戏,不能从形体和台词开始

国际学校里的戏剧教育

美高学生Joyce:我的戏剧之旅

华师大二附中话剧社:学霸们的“戏精”时刻

|父母社区|

如果你的孩子开了一个公众号

孩子的未来无法规划

戏剧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旅行与Pad之间的你死我活

|美食|

暖暖一碗,心中被爱充满:三款快手面条

|话题|

拨开大学升学指导的迷雾

提前准备,避免匆忙草率

咨询升学指导老师是着手大学申请的最好方式

大学申请亦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菁沙龙|

比物质满足更深层的需求:依恋关系

|父子说|

戏如人生

|在读|

如何理解一个暴力逐渐减少的社会?

|看世界|

跟着女儿遛弯儿:记今夏欧洲之旅

本文原载菁 kids 12月刊《当孩子被剧场点燃》,印刷版于2018年12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