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上瘾,游戏业内人士怎么看?

Behind Video Game Addiction

“孩子一天到晚拿着iPad和手机打游戏,把电子设备收起来,他就到处找,甚至产生逆反情绪——不让玩儿,作业干脆也不做了!”“给他制定规矩,要他每天只玩儿半小时,可是他总是超时,制定的规则根本就没用!”这些可能是很多现代家长面临的问题。对于该不该让孩子玩电子游戏,家长们也很矛盾。为此,我们采访了游戏公司的资深美术设计师Jane,请她从设计者的角度聊了聊电子游戏为什么会让人上瘾。

采、文|武嘉  编|曹新星  图|Uni You


游戏的成瘾机制

“总的来说,游戏之所以让人成瘾,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付出的努力得到正向反馈的周期非常长。但是在游戏中,我们取得成功、感受到正向激励、得到奖励的反馈是非常快的。虽然家长们想知道游戏为什么会让人上瘾,但拿出最多钱去研究这件事情的,反倒是游戏公司。如果要解释游戏成瘾的机制,我们可能需要先讲一讲所有游戏设计的一个基本心理学原理——斯金纳强化原理。有趣的是,它不仅是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也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Jane说。

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社会学者及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他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就是“斯金纳箱”。在他设计的箱子里,箱壁的一边有一个可供按压的杠杆,杠杆旁边有一个放置食物的小盒子。动物在箱内按下杠杆,食盒就会往箱内投食,动物可以取食。斯金纳将一只禁食24小时的小鼠放入箱内,开始的时候,它在箱内探索,偶尔按下杠杆时,会获得食物。白鼠开始时没有将二者关联起来,但重复几次后,它就形成了压杆取食的条件反射。试验结果是:小白鼠学会了拉拉杆。

通过反复实验,斯金纳认为: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有机体反应发生的概率。

这其实是一种“正强化”的学习机制,游戏中的操作方式可以与之一一对应,并且游戏将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了最大化的利用。实验中食物的掉落次数,对应着游戏中的升级曲线,升级曲线会不断提高玩家的容忍值,延长玩家在游戏里的停留时间。而随机掉落原理则能够使玩家更长时间地停留在游戏中。事实上,赌博成瘾也是依赖于随机掉落经久不衰的刺激。

我们会发现,游戏中你做对一件事情,它会不断地给你正向刺激,让你养成一个习惯。但是游戏机制里从来没有惩罚措施,可见消极强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就像另一种斯金纳箱,箱内是通电的,只有小鼠按下拉杆,箱子才会断电。实验的结果是:小白鼠学会了拉拉杆。遗憾的是,一旦箱内不再通电,小白鼠拉拉杆的行为便会迅速消失。“惩罚”作为奖励的邪恶双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惩罚消失,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对于游戏公司来说,设计一款游戏就是要在赚钱的同时让玩家玩得开心。就像斯金纳箱的原理,本质上是在帮助你形成一个习惯。

家长们不懂的“游戏江湖”

说到江湖,基本上是指多人在线网络(MMO)游戏。从玩家的角度来说,首先,MMO是社交性活动。有些孩子会因此在网络游戏上认识新朋友,这类团队游戏不光让他们结识新朋友,还可以连接他们身边的人。现在大家不像过去都居住在一起,放学后和好朋友相约在游戏里一起玩耍这个社交性是不容忽视的。再加上准入门槛低——这类游戏一般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玩了。

对于孩子玩游戏,家长应该怎么看待呢?“我觉得首先还是一个理解的问题。游戏本质上是一种娱乐,这种娱乐和大人看电视剧、看小说没有区别。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下一个娱乐的时间。如果你的孩子玩的是MMO游戏,家长也需要理解下,他可能是和同学或朋友约好了在什么时间一起玩这个游戏,而且一局没结束是没办法停下来的。一旦强行离开游戏,他可能会被其他几个同学埋怨,这可能也会加剧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冲突。

而且,家长们可以在玩游戏的时间上和孩子做一个沟通,双方建立良好的诚信约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很多因为孩子玩游戏引发的问题,并不一定是游戏本身的错。”作为一个既懂得孩子,又理解家长的中间人,Jane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那么怎样避免易上瘾的游戏,帮孩子选择优质游戏呢?“作为游戏业内人士,在我看来,很多独立游戏具有非常优秀的巧思,甚至有美育作用,其中3A(通常指高质量、高投入、高销量的最高级别)游戏又具有非常优秀的讲故事能力,这类游戏可以为你展现一个新世界,有时比看书、看电影更有营养。

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讲,分辨好游戏和坏游戏,本质上在于分辨游戏能传达给你的信息量。对于孩子来说,从游戏中重复地获得快感这件事不应该是首位的,家长在了解了斯金纳箱的游戏机制后,就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哪些游戏就是一个斯金纳模型的产物,而哪些游戏能带给我们更多不同的视角和信息,从而更加积极地看待游戏。”Jane如是说。


Jane Yuan,建筑学出身,因为喜欢画漫画,读书期间自学了板绘、CG常用的Matte Painting,以及概念设计和游戏设计系统课程,并因此爱上了游戏。大学毕业后,她在腾讯某子公司就职,期间升任高级原画师、独立游戏项目主美术。一年前,她进入娱乐设计教育行业,现在是一个深居简出的自由概念设计师。

菁kids 2018年11月刊《扪“心”自问,我们健康吗?》更多菁彩内容:

|封面故事|

|父母社区|

|玩出花样|

金缮尽美——不完美的“完美”

|专栏|

懂点心理学,生活更轻松

还有32850天

“中国吼”与“中年心”

远距离与近距离

|全家出动|

普者黑,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文原载于菁kids 2018年11月刊《扪“心”自问,我们健康吗?》,印刷版于2018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