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属性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还得看人。
文 | 闻琛 图 | Barry Pan纪实摄影师
周末,大学同学A和B加我这个C在微信群里聊天。作为省内最好的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她们一毕业就回到自己的城市,进了当地不错的中学当老师。转眼经年,如今都已是学校的中坚。
A所在的城市,公立学校面临着优质生源流失的情况,家里条件好的都热衷于送孩子去民办学校——小学初中上民办,才有可能考上城中最好的那几所高中。与此同时,以留学为出口的偏国际化的学校也正在迅速起来。B所在的外国语学校是全市尖子生们的梦校,入学竞争激烈,生源不愁。据说当地最好的教育资源仍集中在公立学校,而家长们最认可的,也仍是鸡血的教学方式和亮眼的高考成绩。
A的孩子明年上小学,已经有民办学校向其伸出橄榄枝。如果跳槽过去,收入翻番不说,孩子还能免试入学,一年8万学费全免。她有点动心。
B的孩子上了对口的公立小学,开学一个月已经考了两次数学一次语文,考得好表现好可以在黑板上贴照片。她倒也心平气和。
她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上海的情况。“初中不上民办,大学就上民办”的说法早已在坊间流传多时,懂经的家长还会把民办分为“鸡血民办”和“非鸡血民办”。平时和读者闲聊,听过校长理念不错、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的公立学校,也听过名气响当当但需要孩子五点起来背单词、晚上做三四个小时作业的双语学校。
所以,看吧,学校属性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还得看人。菁kids就经常跑到学校里去“看人”——我们一般说探校。作为11月刊的经典选题,本期的封面故事就是探校。
探校探什么?硬件当然是一方面,明亮通透的教室、室内室外运动场、恒温泳池黑箱剧场,还有设施一流的STEM教室,这些的确能让人印象深刻。但更重要的是人,看学生老师的精神面貌,看他们是不是喜欢学校、享受学习和工作;也要坐下来和校长聊,从宏观理念到细节把控,看校长是不是又笃定又开放。
这次我们探访了三所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和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其中惠立和青浦平和是首度招生,华师双语创办三年多,但刚刚拥有一个新校区。三所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语学校,这也是目前上海家长非常关注的学校类型。
采访中,校长们提得最多的是“全人教育”和“中西融合”;我们也邮件采访了家长,很明显,选择这三所学校的家长,相较成绩其实更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理念对上身心全面发展的期许,click!
本期话题,我们聊的是“妈妈们上的课”。妈妈们为孩子的教育搜罗甄别各种资源,像明星经纪人一样殚精竭虑。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妈妈意识到不放弃自我成长有多重要——有时候你是妈妈,有时候你就是你。而不放弃自我成长,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持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能力的边界。令人欣喜的是,菁kids的妈妈们真的很棒,舞蹈健身、游泳瑜伽(健身房广告!打住!)、美妆厨艺、语言课程、心理学课程……总之,是内外兼修,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本期选取三篇,讲述三个妈妈的故事,也许下一次,我们还可以来一期“爸爸们上的课”。
专栏作家竞波和吴慧雯、“父子说”的作者俞恺和俞皓蓝也从各自角度,分享了他们对“女性成长”这一议题的看法。此外,我们的常规栏目读书、美食、旅行等也都有好文邀你共赏析。请慢慢翻看。
-End-
菁kids 2018 11月刊 《新校气象》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探校探什么?
|封面故事|
惠立学校校长周淑群:我们这样实践全人教育
华师双语校长龚德辉:教育面向未来,而我永远是一个实践者
青浦平和校长苏晨杰:根植本土,做放眼世界的“融合教育”
|父母社区|
偏科要紧吗?
硅谷妈妈上小课
妈妈走过的路
一年级的烦恼
|美食|
你也怕烹饪肉类?试试简单快手的鸡胸肉做法吧!
|话题|妈妈们上的课
跳一支舞吗?在夏威夷
谈谈做饭这点事
补上人生的第一课
|教育家笔记|
一条鳟鱼带来的教育启示
|特别报道|
来自哈罗的小狮,已经来到上海啦!
|父子说|
愿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于女性成长,家中男性成员如是说
|在读|
当我们谈论“尊重孩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看世界|
德克萨斯:心中所想,心中所念
本文原载菁 kids 11月刊《新校气象》,印刷版于2018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