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陪孩子写作业

谨以此文献给吼妈——来自一位心疼妻子的丈夫。

文 | 刘凡  图 | Dmitry Ratushny


热热闹闹的幼升小过去,欢欢喜喜的暑假过去,轰轰烈烈的新一生活就开始了。

我以为我儿聪明伶俐,我妻温柔贤惠,坊间传说都离我很遥远,然而还是太天真。刚一个月,妈妈竟然憋不住要河东狮,还是因为作业的事情河东狮。我很好奇,这小家伙儿放哪儿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就现在这么些简单的作业,至于么?趁着不出差,在家和太太儿子一起度过了几个工作日的夜晚。几番观察较量下来,我深深地感到:河东狮这件事,真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先说几个真实案例吧。

案例一

我在岭南出差,晚上八点接到妈妈怒气冲冲的电话,说有一个口头作业,儿子的表现让她忍无可忍。白天课堂上老师讲了一个鲸鱼湖的故事,要孩子们晚上回家再讲一遍。作业题目的原文是“用几句话跟家长讲一个《鲸鱼》的故事,能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介绍鲸鱼湖”。

妈妈在电话里暴走,说题目要求“用几句话”精炼表达,儿子啰哩啰嗦说了二十句,还没讲到鲸鱼湖。最后妈妈在电话里向儿子吼道:去跟你爸爸讲!

儿子拿起电话,我先问了问作业内容,然后就听他给我讲故事,基本上不打断,就像个捧哏的相声演员一样,一边听一边和他互动,时不时来一句“哦,是个喷泉啊。”“然后呢?”“原来有这么大啊!”“嗯,没错!”几分钟之后,故事讲完了,我觉得讲得特别好,既有主干又有细节,对湖的各个位置分别像鲸鱼的什么部位也一一介绍到了。我说很好,这个作业已经完成,可以洗洗睡了,然后开始继续哄暴走妈。

事实上,这个作业最后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评价。而妈妈几天后在优秀作业的视频上看到的是,一个大约50句的清晰而生动的故事演讲。

这次作业在我看来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而是妈妈对作业的要求理解有偏差。“用几句话讲一个故事”,妈妈觉得就是要用不超过十句话精炼表达,然而在我看来,这个作业的重点还是考察孩子能不能把故事讲清楚。

回想起小时候写作文,低年级是要越写越多,鼓励孩子用更丰富的语言描述。三年级以前我最得意的就是能够写越来越长的文章,从200字到500字到1000字到2000字。到了高年级语文老师开始要求我从多到少,限定800字说明白一件事,那时候词汇积累和逻辑都有基础了,才开始挠破头皮精简句式。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相信学校不会对他们在语文上提出精炼表达的要求,把“几句话”理解成不超过10句话,是对作业要求的过度解读,用这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勉为其难,自然是做不好的。

这里妈妈犯了一个很多家长常犯的错: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再聪明的小孩儿,也不过是个小孩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许不差,但是思维速度通常还是远远落后于我们,家长用自己做作业的标准要求孩子,实则是一种欺凌。

我始终认为,家长配合学校对家庭作业进行监督,应该建立在对学校要求的准确把握上。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每项作业的设置目的,才能避免陷入题目的几个词汇之中,忽略或者过度理解作业要求。

具体怎么才能准确把握呢?首先,日常作业形形色色,每天陪伴左右往往就钻到具体题目里了,那么时不时还是应该把学期开始时家长会上各学科老师对本学期教学主要目标的纲领性笔记翻出来看看,然后更全面地审视一系列的作业究竟为何而布置。另外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老师的反馈,老师们最清楚要求是怎样的,这个年纪的孩子什么水平是出类拔萃,什么是优秀,什么是普通,什么是不足。能拿到优秀及以上的都已经足够好,没被老师特地提醒的,都是不错的程度。

案例二

星期四晚上8点我在客厅沙发上用微信跟同事谈事儿,妈妈在儿子房间检查一个数学口头作业:熟背0-10的拆分。就是要连贯地说“10可以分成10和0,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10说完以后说9,“9可以分成9和0,9可以分成8和1,9可以分成7和2……”9说完再说8,然后一直说到0。

这个题目很简单,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班就已经掌握数字拆分了,但是目前的要求是要熟练,要脱口而出,为下一步进阶的计算做准备。全套一共有60句,而且是很机械的“X可以分成X和X”,背到中间难免会有卡壳或者口误,我就在外面听到妈妈的音调越来越高,儿子的卡壳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妈妈的小宇宙充分燃烧放出大招。

一般情况下我是反对一个家长发大招时另一个家长当面指责的,可这次我在客厅实在听不下去,把小朋友叫了出来。我清楚儿子的速算水平能够满足学校要求,基本上只要用习题规定时间的60%就达到100%的正确率。他在这个领域还要被吼实在是不正常。

我很随意地躺在沙发上,一边继续回微信,一边让他背一遍给我听。结果全程只有一次在“7可以分成5和2”之后出了口误,他马上自己纠正过来,顺利背诵完成。妈妈不满意,说要求是熟练背诵不应该卡壳。我说可以了,已经很熟练了,这个作业算完成,爸爸来签字。

这一次妈妈除了用相声贯口的标准去理解数学老师口里的“熟练背诵”以外,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纠错太及时”。很多人炒股,基本上都赔钱,赔钱理由千千万,其中一类是:上班太闲,看盘太多。是的,你盯得太紧,就很难平静。

看孩子做作业其实是一回事儿。孩子做作业,有口误、有走神、有思维短路,所有的问题他们都自我纠错功能,但是需要一些时间,守候在他们身边的家长,往往做不到给孩子充足的反应时间,而过早打断了孩子的自我纠错进程。

除了孩子自己停下来主动求助,家长的提醒也许都是一种干扰,轻则破坏孩子专注度,重则让他陷入紧张和恐慌,最后在狮吼功下表现出完全不是他真实水平的样子。换到客厅来对着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爸爸,就脱离了紧张状态。

以前幼升小准备的时候,我陪过一段时间逻辑思维,有些特别简单的题目会卡壳。这时候我总是很有耐心,给他时间想,实在想不出就引导,尤其注意语气语调,基本上不用反诘,更是从来没有吼过,所以他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始终保持在那个思维和情绪状态之中,专注思考,而不会分心来担心我是不是生气了。这样的训练结果自然是很好的。

案例三

上了小学早晨上学时间更早,可儿子成功遗传到我那种万事不着急的状态,吃个早饭悠哉悠哉,出门准备悠哉悠哉。不是他故意磨蹭,实在是思绪天马行空,总是忽然想起很多事情要跟我们说,宇宙地理、人文历史、娱乐节目、校园八卦……然后手上的事情就慢下来。

偶尔遇到起床晚了一些,妈妈就非常着急,一遍一遍地呐喊,最后变成咆哮,隔着一条街都能知道这家孩子上学要迟到了。孩子虽然态度很好,妈妈一发飙他马上做出抓紧的样子,可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最后还是这个没弄好那个没弄好,妈妈一边怒吼一边帮他擦屁股。

不出差的时候我也在家送几次上学,通常我来到餐桌比他晚不少,一起早饭时我会提醒他时间,要在几点几分吃完,可我一抹嘴吃完早饭的时候,他还在捏着半块面包不知道又在想什么。我就轻轻地跟他说:放下,剩下的就是你今天的晚饭。语调很温柔,但是赶他下饭桌一点也没得商量,我也没有开玩笑,剩下的面包和牛奶就是那天的晚餐。

后来有一次我收拾完毕准备出门的时候他还没整理好,我拿着车钥匙出门,告诉他:“我现在去地库开车,车子开到单元门口如果没看到你我就走了。”结果呢?我车子开出来他就老老实实站在楼下等我。他害怕我真的走了,因为他觉得我做得出来。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威胁管不管用,不在乎语调高低,而在乎落不落槌。小家伙们多精啊,你一边吼一边帮他擦屁股,他就可以一边充耳不闻一边享受你提供的额外服务。

我们为什么爱看黑帮片?不就是爱看大佬们不怒而威的样子么。大家做点儿合法营生,工作上是没啥机会体验柯里昂大人那种范儿了,然后我把看了十几遍《教父》学来的东西都用来对付自己儿子——“I’m gonna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孩子毕竟是孩子,成年人的技巧和手腕在他们面前还是很容易奏效的。稍微动动脑筋用点儿方法,就能拿住他们了。河东狮吼,即便是对7岁的孩子来说也太简单了,如果用得太频繁,他们很快就能适应,知道你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说了那么多,是不是完全就不要吼了呢?好像也不是,我自己也吼过。一次在幼儿园门口,孩子们放学了在游乐园玩,玩着玩着开始用书包抡起来当流星锤,一个孩子直接锤到另一个孩子头上。虽然没人哭,大家都嗨得不行,不过我担心有些书包里的水壶太重,搞不好要打得脑袋瓜开瓢,就怒吼了一声要所有孩子把书包放地上再继续玩。

那一吼着实把七八个孩子吓得不轻,全都老老实实放下书包,然后又追逐嬉戏去了。这就是河东狮吼真正的意义,不是要教书,不是要育人,只是单纯的要让孩子感受到恐惧,从自己某个激动忘我的状态里跳出来,停止一个我需要他立刻停止的行为。吼的目的和功能只有这一个,吓到他,让他知道我的怒火,知道事态的严重。

至于为什么不能做这个,应该怎么做,这些道理都是之后再来轻言细语慢慢讲的。孩子在恐惧之中不会有什么学习和思考,我们用咆哮的方式喊出的每一句话,内容是什么他们压根儿听不进去,就只记得你发火了而已。

最后呢,还是要客观地说,狮吼妈妈的功劳都是有目共睹的。辅导功课这场战斗中,妈妈们通常都是顶在一线吸收伤害输出攻击,爸爸们顶多是个辅助系的法师出个光环补血补蓝。本文绝非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希望妈妈们少动肝火,多敷面膜,毕竟这才只是义务教育第一年呢。

呐!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

作业的事不能强求的。你冷静一点,我们会尽力的。

肚子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End-

刘 凡
80后爸爸一枚,面容超龄而童心未泯,热情话痨的天蝎座,是的,就是这么精分。爱出差、爱说话、爱跟儿子玩儿。总是能在儿子身上发现许多自己童年的影子,这样的重现让父子生活充满惊喜和乐趣。想把这些点滴记录下来,看看父与子究竟如何共同成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